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阿克倫大學和Bruker 集團納米表面實驗室的學者日前公布了在高分子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通過采用共軛聚電解質PBDT-DTNT和富勒烯衍生物電子受體PC71BM,該團隊制作出了轉換效率8.4%的倒置結構(或稱反相結構)有機太陽能電池。該結果已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上發表。
由于在傳統體異質結型聚合物太陽電池采用ITO/PEDOT:PSS/BHJ/Ba(Al)結構中,酸性磺化聚苯(PSS)摻雜的聚噻吩衍生物(PEDOT)對ITO有腐蝕作用,而且銦離子的擴散會影響器件性能。在華南理工大學楊庭斌博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黃飛教授、阿克倫大學龔雄助理教授等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采用倒置結構,省去了原有的PEDOT:PSS層,可以有效提高電池的穩定性。研究人員采用ITO/ZnO/PFN-Br/PBDT-DTNT:PC71BM/MoO2/Ag結構制作電池開路電壓0.75V,短路電流17.4mA/cm2,填充因子61%,轉化效率8.4%。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在華南理工大學正式成立,實驗室主要研究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的關鍵重大基礎科學問題,開展基于發光與光電轉化物理基本科學問題、分子新結構設計與合成、材料高性能化和實用化、聚集態結構的可調控性、器件高性能化和集成化的應用基礎研究,力爭在發光與光電轉化理論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動包括太陽能電池在內的光電材料等產業的發展。
由于在傳統體異質結型聚合物太陽電池采用ITO/PEDOT:PSS/BHJ/Ba(Al)結構中,酸性磺化聚苯(PSS)摻雜的聚噻吩衍生物(PEDOT)對ITO有腐蝕作用,而且銦離子的擴散會影響器件性能。在華南理工大學楊庭斌博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黃飛教授、阿克倫大學龔雄助理教授等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采用倒置結構,省去了原有的PEDOT:PSS層,可以有效提高電池的穩定性。研究人員采用ITO/ZnO/PFN-Br/PBDT-DTNT:PC71BM/MoO2/Ag結構制作電池開路電壓0.75V,短路電流17.4mA/cm2,填充因子61%,轉化效率8.4%。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在華南理工大學正式成立,實驗室主要研究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的關鍵重大基礎科學問題,開展基于發光與光電轉化物理基本科學問題、分子新結構設計與合成、材料高性能化和實用化、聚集態結構的可調控性、器件高性能化和集成化的應用基礎研究,力爭在發光與光電轉化理論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動包括太陽能電池在內的光電材料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