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多晶硅產業
編者按:時值盛夏酷暑,中國多晶硅企業卻因國際市場慘烈競爭而感到“刺骨寒冷”,原本就因產能嚴重過剩而陷入困境的整個行業進一步行至生死存亡邊緣。為此,多家多晶硅龍頭企業日前集體上書要求啟動對美韓多晶硅雙反調查。而這次被視作“復仇者聯盟”的行動,能否成功絕地反擊,救贖整個多晶硅產業,也正成為眼下各方熱議的話題。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晶硅行業陷入寒冬后至今未見好轉。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目前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有8家勉強開工生產,其他80%的企業已經停產。
而國內外多晶硅價格倒掛導致進口增加,更是讓該行業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近日宣布開始對美國和韓國進行雙反調查。
國內外多晶硅價格倒掛
進口量劇增為虧損主因
2011年,我國多晶硅材料需求約16.5萬噸,國內產量8.4萬噸,增長了87%,超過40%的多晶硅是通過進口解決。2012年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產量超過4萬噸,進口量超過4萬噸,預計全年大概國內產量在10萬噸左右,進口量需在8萬噸左右。
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目前進口的多晶硅價格反而比國產多晶硅便宜,截至6月中旬,進口多晶硅均價為144.9元/公斤,而國產多晶硅為160元/公斤,國內外多晶硅價格倒掛是導致進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我國對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進口量劇增,今年1—5月,自韓國、美國進口多晶硅分別增加了12.11%、94.51%,而價格卻分別下降了62.32%和67.07%。
“由于受到低價進口的產品沖擊,這給國內多晶硅市場造成了強烈沖擊,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虧損狀況嚴重。”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需求相比,全球多晶硅生產產能過剩,行業競爭激烈,多晶硅價格持續走低,處于國內大部分多晶硅企業生產成本線之下。
此外,受未來市場需求預期下滑以及產業鏈中上游供應過剩的雙重影響,加之美國雙反事件對國內市場的打擊,上半年國內多晶硅光伏產品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同時,企業利潤快速下滑甚至虧損導致目前整個多晶硅光伏產業正在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困難的階段。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有8家勉強開工生產,其他80%的企業已經停產。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很多多晶硅企業規模化之后,在價格上并無太多優勢。國外企業的價格比國內企業低很多,主要是想占據我國市場,通過打價格戰的方式,先沖擊并壟斷我國市場,然后再提價。
中小企業難以復活
大企業或迎更慘烈市場較量
7月20日,中國商務部公告,應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洛陽中硅和大全新能源的要求,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進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立案調查,同時對原產于韓國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兩項調查均自2012年7月20日起開始,通常應在2013年7月20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14年1月20日。
方正證券分析師姚偉認為:“此措施意味著我國光伏“雙反”反擊戰打響,若雙反實施將有利于促進和保護國內多晶硅企業的發展。”
據了解,美國商務部2012年3月下旬做出對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裁,認定中國涉案企業存在2.9%-4.73%不等的補貼幅度,并追溯90天征稅。
5月份,美國商務部再次宣布新一輪對光伏電池及組件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初裁,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至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并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這一次的懲罰性關稅將會疊加在3月份宣布的反補貼稅之上。美國商務部終裁結果將在今年10月宣布。
因此,光伏“雙反”反擊戰對于目前我國的多晶硅企業來說,或許可以說是一個發展轉機。
國金證券分析師張帥表示,貿易戰短期或將延緩落后產能的淘汰和行業洗牌,中長期則將抑制需求的增長。此外,還可能引發短期價格反彈,或將延緩落后產能的淘汰(但并不能改變它們終將被淘汰的命運),延長此輪光伏行業調整的時間。
此外,雙反事件短期將會對多晶硅市場價格形成支撐,中期多晶硅價格的走勢取決于終端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行業已經進入底部區域,但大企業之間的攤牌意味著更為慘烈的市場較量。要么需求復蘇、要么個別大企業產能退出,這樣的底部區域不可能一直維持。
沈宏文也認為,國內大型多晶硅生產企業必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會,其依托自身優勢,加強企業兼并重組,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實現產業結構和自身經營調整的雙重調整。
但是,雙反反擊戰對國內多晶硅中小企業來說,并無太大利好。
在市場大環境影響下,我國多晶硅中小企業受制于技術落后,生產成本難以下降,從而導致產品虧損,企業生存舉步維艱。
他表示:“受美、韓多晶硅強力沖擊,國內多數中小企業虧損嚴重,經營能力較差,很難扭虧為盈,復活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