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2003年宣布對光伏上網電價進行補貼,當時約定期限是20年,政策于2005年9月19日正式生效。當初補貼標準定的很高,大型光伏項目FIT最高能達到49歐分/千瓦時。意大利規定,當年補貼規模不超過100兆瓦。但補貼計劃公布僅9天,申報指標就告急,之后2個月不到,申報規模超過300兆瓦。到了2006年底,當年申報補貼的光伏項目規模已經接近500兆瓦。
2006年意大利政府換屆選舉,新總理普羅迪任命綠黨領袖阿方索·皮考拉羅·斯卡尼奧擔任環境部長。斯卡尼奧一上任就對FIT機制進行改革,取消了補貼的規模上限,并于2007年設立新規:將光伏產品的增值稅從原來的20%下調至10%,并且簡化了申報流程。除了補貼略微向大型光伏項目傾斜,整個機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結果政府控制市場規模的初衷落空,并向更糟的趨勢發展。2008年意大利光伏裝機同比翻了5倍,從2007年的87兆瓦增加到432兆瓦。政府背負的補貼越來越重,2008年全行業補貼達到1.1億歐元。2009年市場擴容的速度有增無減:光伏裝機翻了3倍,達到1.144吉瓦,上網電價補貼因此累計增加3.03億歐元。
在補貼負擔日益沉重的同時,光伏電池板價格大幅下滑。2008年貝盧斯科尼重掌政權,中右翼政府上臺后就此展開了激烈討論,意大利最終在2010年頒布第三能源法案,其核心被外界解讀為下調FIT。為了達到歐盟整體的氣候變化和能源目標,意大利同時還制訂了本國的光伏發展規劃:計劃到2020年全國光伏裝機要達到8吉瓦。但很多市場人士認為,8吉瓦的目標野心太大,很有可能完不成。
不過政權更迭和政治路線的斗爭絲毫沒有阻擋光伏市場擴張的勢頭,2010年光伏裝機再次同比增長2倍,擴至3.47吉瓦,補貼規模也增加到8億歐元。政府到頭來發現,FIT下調幅度不夠,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2011年中期,意大利政府第四次頒布能源法案,規定FIT將逐年下調,并且恢復了每年補貼申報規模的上限(2005年設立過,2007年改革取消——編者注)。
但精明的光伏產商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漏洞。2010年版本的能源法案規定,凡在2011年6月30日之前投運的光伏電站可按2007年標準享受上網電價補貼,2007年的標準定的非常高。于是,補貼申請像雪片般飛來,導致政府無法在法定的60天期限內審核完畢。大部分行業專家認為,盡管會有大量項目在期限之內不能完工,但業主還是會提前提交申請,以便拿到補貼。當然,目前既無法統計“違規”操作的項目到底有多少,也沒辦法搞清是哪些項目“違規”操作。
簡而言之,截至2011年底,意大利光伏裝機達到12.75吉瓦。上網電價補貼總額已經高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僅當年光伏上網電價就補貼了39億歐元。據信,這個數字還將進一步提高,只不過增長速度相比前幾年將略微下降。相信讀者一定能猜到其中的原因:意大利正在研究頒布第五能源法案。不過,光伏發電的問題并不僅僅是補貼負擔太重這么簡單,光伏發電占整個電力市場的比例很小也是行業發展的障礙。
光伏發展拉高電力供需平衡成本
2012年3月30日,意大利電力用戶接到一個噩耗:國家天然氣和電力獨立監管機構(Aeeg)宣布將上調民用電價9.8個百分點,其中4%用于支付可再生能源補貼,余下的5.8%用于平衡可再生能源上網對電網造成的負擔。Aeeg當時還強調,2012年光伏補貼將提高到60億歐元。7月份,由于市場電價下跌以及補貼和電力供需平衡成本的增加,民用電價再次上漲0.2%。
要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必須搞清意大利電力市場的運行機制。在電力現貨市場上,供應與需求相互匹配。但可再生能源發電享有優先上網權,因此光伏電站發了電,只要不是自用,電網企業都得優先輸配。政府下屬的負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和清潔電力市場管理的機構GSE每天的必修課就是預測隔天的光伏發電量,現貨市場上實際交易的電量要同電力消費總量減去合同直購電量以及清潔發電量之后剩下的數值相等。如果清潔發電量高于或者低于GSE的預測,電網企業將不得不求助于常規能源發電企業實時調整發電量,來滿足用電需求,但這樣一來,成本將比正常發電要高得多。如果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電力需求的比例很小,那么上述所說的就不是大問題,但如今的形勢顯示,時代不同了。
2011年意大利電力消費總量為332.3萬億瓦時,光伏電力占比3%??雌饋聿黄鹧?,然而實際上這3%的發電量就能對電網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電網如果發生阻塞,將放大發電量過高或不足的影響。此外,光伏發電一天只能維持幾個小時,也就是說光伏電力每天只有幾個小時能占到電力需求的3%。但在天氣晴好時,光伏發電量實際上幾乎能滿足整個用電需求。
此時,電網線路不暢就成了大問題,意大利絕大部分光伏電站在陽光充沛的南部地區,而用電負荷則分布在北方,因此北-南向的高壓線路經常阻塞。除了“主干道”不通暢,地方供電企業運營的大量小型可再生能源項目要想上網還存在技術障礙。
為解決上述問題,電網企業Terna要求投資儲能設施。對于這點,外界存在很大爭議,Terna一旦獲準,將有權決定儲能設施的選址和管理方式,無疑權力過大。常規能源企業則希望通過政府投錢,改進自身運營機制的方法解決問題。
不管最終哪種方案被采用,都會對市場產生影響。各方目前商討的方案不但將調整電力補貼,而且會改變整個電力市場的運行生態:意大利電力市場將從企業充分競爭、完全市場化的模式轉變至政府和監管機構管控的模式,因此市場競爭很可能被弱化。這種變化也會傳導至消費終端:電價是高是低以后將由政府說了算,消費者對供電商的自主選擇權最終會被削弱。
清潔電力與常規能源電力競爭激烈
2009年,對電力需求不斷增長的意大利而言是一個轉折年,由于陷入經濟衰退,這一年意大利電力消費需求突然下降,在此之后,需求回暖的跡象也不甚明顯。有人推斷,經濟衰退并非導致電力市場規模縮小的唯一因素,清潔電力,尤其是光伏發展也是促因之一。
清潔電力往往與市場脫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清潔能源發電幾乎接收不到價格信號,光伏的補貼直接補貼到上網電價,而其他可再生能源則是通過更為復雜的“綠色認證”機制進行補貼。上述兩種機制都不存在規模風險,因為每一度清潔電力都擁有優先上網權。
意大利電力總需求呈下降趨勢,然而無論是清潔能源還是常規能源發電量都在持續上升。數據顯示,盡管常規能源裝機規模上升,但利用小時數卻非常低,因此要通過運營回收施工成本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常規能源發電量不但受擠壓,電價也相對較低。光伏發電一般集中在一天的中間時段,這個時段用電需求最高,因此該時段的電價定得最高。在邊際定價機制中,任何特定時刻的結算電價都等于邊際電廠的邊際成本。光伏電站通常投標價可以低至0元,這意味著投運之后反正可以拿到優厚的上網電價補貼,所以光伏電價與市場價格往往是脫節的。因此邊際電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光伏發電規模擴張使得夏季峰值電價下降了30%-50%。
但傳統能源電力企業有一個優勢:黃昏,光伏發電量降低的時候,必須依靠傳統能源電廠填補缺失的電量。要實現這一點,往往需要傳統能源電廠配備能快速啟動的聯合循環燃氣渦輪機(CCGT),對于邊際電廠而言,意味著要增加較高的邊際成本。為了盡可能地減輕負擔,電廠被允許把夜間電價定的比峰值電價還高或者至少一樣高。這樣做引起了民眾反感,他們多年來被灌輸的意識是盡量避開白天峰值,多用夜間的便宜電。
雖然必須承認傳統能源市場份額和收益下降是過度投資的結果,不過政府政策和監管不力也是原因之一。CCGT項目從審批到投運至少得5年,2010年完工的CCGT電廠實際上2005年就已經規劃出來了。要讓電站業主在2005年的時候就能預測到之后5年,政府公布了4個不同版本的光伏補貼政策,讓光伏裝機像坐火箭一樣迅速從7兆瓦躥到12.75吉瓦,確實是勉為其難。誰能猜到光伏裝機翻了182倍呢?
意大利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教訓:通過政策的確可以起到迅速調整電力市場結構的作用,但并不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方式。
2006年意大利政府換屆選舉,新總理普羅迪任命綠黨領袖阿方索·皮考拉羅·斯卡尼奧擔任環境部長。斯卡尼奧一上任就對FIT機制進行改革,取消了補貼的規模上限,并于2007年設立新規:將光伏產品的增值稅從原來的20%下調至10%,并且簡化了申報流程。除了補貼略微向大型光伏項目傾斜,整個機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結果政府控制市場規模的初衷落空,并向更糟的趨勢發展。2008年意大利光伏裝機同比翻了5倍,從2007年的87兆瓦增加到432兆瓦。政府背負的補貼越來越重,2008年全行業補貼達到1.1億歐元。2009年市場擴容的速度有增無減:光伏裝機翻了3倍,達到1.144吉瓦,上網電價補貼因此累計增加3.03億歐元。
在補貼負擔日益沉重的同時,光伏電池板價格大幅下滑。2008年貝盧斯科尼重掌政權,中右翼政府上臺后就此展開了激烈討論,意大利最終在2010年頒布第三能源法案,其核心被外界解讀為下調FIT。為了達到歐盟整體的氣候變化和能源目標,意大利同時還制訂了本國的光伏發展規劃:計劃到2020年全國光伏裝機要達到8吉瓦。但很多市場人士認為,8吉瓦的目標野心太大,很有可能完不成。
不過政權更迭和政治路線的斗爭絲毫沒有阻擋光伏市場擴張的勢頭,2010年光伏裝機再次同比增長2倍,擴至3.47吉瓦,補貼規模也增加到8億歐元。政府到頭來發現,FIT下調幅度不夠,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改革。2011年中期,意大利政府第四次頒布能源法案,規定FIT將逐年下調,并且恢復了每年補貼申報規模的上限(2005年設立過,2007年改革取消——編者注)。
但精明的光伏產商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漏洞。2010年版本的能源法案規定,凡在2011年6月30日之前投運的光伏電站可按2007年標準享受上網電價補貼,2007年的標準定的非常高。于是,補貼申請像雪片般飛來,導致政府無法在法定的60天期限內審核完畢。大部分行業專家認為,盡管會有大量項目在期限之內不能完工,但業主還是會提前提交申請,以便拿到補貼。當然,目前既無法統計“違規”操作的項目到底有多少,也沒辦法搞清是哪些項目“違規”操作。
簡而言之,截至2011年底,意大利光伏裝機達到12.75吉瓦。上網電價補貼總額已經高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僅當年光伏上網電價就補貼了39億歐元。據信,這個數字還將進一步提高,只不過增長速度相比前幾年將略微下降。相信讀者一定能猜到其中的原因:意大利正在研究頒布第五能源法案。不過,光伏發電的問題并不僅僅是補貼負擔太重這么簡單,光伏發電占整個電力市場的比例很小也是行業發展的障礙。
光伏發展拉高電力供需平衡成本
2012年3月30日,意大利電力用戶接到一個噩耗:國家天然氣和電力獨立監管機構(Aeeg)宣布將上調民用電價9.8個百分點,其中4%用于支付可再生能源補貼,余下的5.8%用于平衡可再生能源上網對電網造成的負擔。Aeeg當時還強調,2012年光伏補貼將提高到60億歐元。7月份,由于市場電價下跌以及補貼和電力供需平衡成本的增加,民用電價再次上漲0.2%。
要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必須搞清意大利電力市場的運行機制。在電力現貨市場上,供應與需求相互匹配。但可再生能源發電享有優先上網權,因此光伏電站發了電,只要不是自用,電網企業都得優先輸配。政府下屬的負責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和清潔電力市場管理的機構GSE每天的必修課就是預測隔天的光伏發電量,現貨市場上實際交易的電量要同電力消費總量減去合同直購電量以及清潔發電量之后剩下的數值相等。如果清潔發電量高于或者低于GSE的預測,電網企業將不得不求助于常規能源發電企業實時調整發電量,來滿足用電需求,但這樣一來,成本將比正常發電要高得多。如果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電力需求的比例很小,那么上述所說的就不是大問題,但如今的形勢顯示,時代不同了。
2011年意大利電力消費總量為332.3萬億瓦時,光伏電力占比3%??雌饋聿黄鹧?,然而實際上這3%的發電量就能對電網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電網如果發生阻塞,將放大發電量過高或不足的影響。此外,光伏發電一天只能維持幾個小時,也就是說光伏電力每天只有幾個小時能占到電力需求的3%。但在天氣晴好時,光伏發電量實際上幾乎能滿足整個用電需求。
此時,電網線路不暢就成了大問題,意大利絕大部分光伏電站在陽光充沛的南部地區,而用電負荷則分布在北方,因此北-南向的高壓線路經常阻塞。除了“主干道”不通暢,地方供電企業運營的大量小型可再生能源項目要想上網還存在技術障礙。
為解決上述問題,電網企業Terna要求投資儲能設施。對于這點,外界存在很大爭議,Terna一旦獲準,將有權決定儲能設施的選址和管理方式,無疑權力過大。常規能源企業則希望通過政府投錢,改進自身運營機制的方法解決問題。
不管最終哪種方案被采用,都會對市場產生影響。各方目前商討的方案不但將調整電力補貼,而且會改變整個電力市場的運行生態:意大利電力市場將從企業充分競爭、完全市場化的模式轉變至政府和監管機構管控的模式,因此市場競爭很可能被弱化。這種變化也會傳導至消費終端:電價是高是低以后將由政府說了算,消費者對供電商的自主選擇權最終會被削弱。
清潔電力與常規能源電力競爭激烈
2009年,對電力需求不斷增長的意大利而言是一個轉折年,由于陷入經濟衰退,這一年意大利電力消費需求突然下降,在此之后,需求回暖的跡象也不甚明顯。有人推斷,經濟衰退并非導致電力市場規模縮小的唯一因素,清潔電力,尤其是光伏發展也是促因之一。
清潔電力往往與市場脫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清潔能源發電幾乎接收不到價格信號,光伏的補貼直接補貼到上網電價,而其他可再生能源則是通過更為復雜的“綠色認證”機制進行補貼。上述兩種機制都不存在規模風險,因為每一度清潔電力都擁有優先上網權。
意大利電力總需求呈下降趨勢,然而無論是清潔能源還是常規能源發電量都在持續上升。數據顯示,盡管常規能源裝機規模上升,但利用小時數卻非常低,因此要通過運營回收施工成本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還不是問題的全部。常規能源發電量不但受擠壓,電價也相對較低。光伏發電一般集中在一天的中間時段,這個時段用電需求最高,因此該時段的電價定得最高。在邊際定價機制中,任何特定時刻的結算電價都等于邊際電廠的邊際成本。光伏電站通常投標價可以低至0元,這意味著投運之后反正可以拿到優厚的上網電價補貼,所以光伏電價與市場價格往往是脫節的。因此邊際電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光伏發電規模擴張使得夏季峰值電價下降了30%-50%。
但傳統能源電力企業有一個優勢:黃昏,光伏發電量降低的時候,必須依靠傳統能源電廠填補缺失的電量。要實現這一點,往往需要傳統能源電廠配備能快速啟動的聯合循環燃氣渦輪機(CCGT),對于邊際電廠而言,意味著要增加較高的邊際成本。為了盡可能地減輕負擔,電廠被允許把夜間電價定的比峰值電價還高或者至少一樣高。這樣做引起了民眾反感,他們多年來被灌輸的意識是盡量避開白天峰值,多用夜間的便宜電。
雖然必須承認傳統能源市場份額和收益下降是過度投資的結果,不過政府政策和監管不力也是原因之一。CCGT項目從審批到投運至少得5年,2010年完工的CCGT電廠實際上2005年就已經規劃出來了。要讓電站業主在2005年的時候就能預測到之后5年,政府公布了4個不同版本的光伏補貼政策,讓光伏裝機像坐火箭一樣迅速從7兆瓦躥到12.75吉瓦,確實是勉為其難。誰能猜到光伏裝機翻了182倍呢?
意大利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教訓:通過政策的確可以起到迅速調整電力市場結構的作用,但并不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