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中國(無錫)光伏技術創新論壇”上,尚德董事長施正榮博士警告: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光伏的“冬天”很快就會到來! 速度比想象的還要快!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正在誘發為全球經濟危機,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沿著“多米諾路徑”襲來。
尚德所在的光伏業就是受襲者之一。
在無錫尚德在美國成功上市之后,也催化了大批政府、民間、境外的資本和資源都涌向光伏太陽能行業,恰如許多人看到卻回避承認的那樣:蜂擁而上,“造”太陽能熱。
市場是充滿誘惑卻又陡然無情的。翻手之下,“太陽”不見了,烏云重重,冰寒突至。
停產、萎縮、資金鏈、關閉、倒閉、轉讓,一批毫無準備的企業或面臨厄運。
但對一些基本面好、現金流充裕、訂單穩定的光伏企業,除了行業整合機會之外,也是個練好內功的機會。畢竟,對于目前尚處“微笑曲線”底部的中國太陽能領袖公司,擯棄低技術含量、高污染的“制造業”模式,在核心技術的創新方面領先,才是未來行業領袖者的真正實力。
我們還看到,一些投資者和企業家,已經開始在太陽能的領域,嘗試向薄膜太陽能、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突圍,尋找可能創造新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機會。畢竟,全球危機爆發,沒有改變新能源產業作為未來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這讓我想起亞歐首腦會議前,溫家寶總理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對話。默克爾問溫總理:“我聽說在中文里,‘危機’這個詞也包含著機會的意思。”溫家寶大聲回答:“你講得很對,危機就包含機遇的意思。應對得力,挑戰可以轉變為機遇。”
寒冬提前來臨。
大洋彼岸的金融風暴正穿過歐洲大陸席卷中國的太陽能企業,對國內大部分產品出口歐洲的光伏企業來說,這將決定其生存還是死亡。
“規模不大、沒有現金的企業將首先被凍死。”11月6日,一家創投公司的人士告訴記者,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企業,正面臨歐元貶值、短期市場萎縮的雙重煎熬。
據其預計,至少50%的中小光伏企業已經面臨停產,其中包括一些上市公司。
“我們也部分停產了,這種環境誰也不能幸免。”近日,在記者致電浙江一家太陽能企業時,對方坦言經濟環境迫使企業壓產。而在江蘇無錫,原本一家從制衣轉行太陽能的企業也開始面臨停產。
與此同時,現貨市場的硅料價格大幅度下跌,也讓這些動輒簽訂7年原料長期供貨合同的光伏企業蒙受巨大損失。
數月間,硅料價格從最高的400美元/公斤跌到目前的200多美元/公斤,滋滋作響的太陽能行業一步步回歸理性。
光伏行業將不可避免面臨一場洗牌。只是,行業調整周期的長短,受多種政策的影響,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50%停產“歐元貶值是首要因素”,上述創投人士稱。
事實上,中國光伏企業約98%的市場,都依賴國外訂單,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其中歐洲市場占了2/3強。
由于前幾年美元大幅度貶值,國內大部分太陽能企業都選擇以歐元作為結算貨幣(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的企業)。
但今年下半年,歐元大幅下跌,對人民幣貶值的速度更是超過美元。近三個多月來,歐元兌美元匯率跌幅超過21%,從7月中旬的1歐元兌10.85元人民幣,跌到目前的8.69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一個100萬歐元的單子完成后,結匯就要損失21萬。“這對于沒有進行歐元對沖的光伏企業,損失可想而知。”
“這個損失是最大的。”在記者采訪中,多家光伏企業表達了這種無奈,而且之前都沒有進行過歐元對沖。
此前,國內光伏龍頭企業無錫尚德稱,已經運用金融工具對沖一部分歐元合同,但效果還要等三季報。
而另一家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江西賽維LDK也有一部分損失,其有30%的市場在歐洲,“不過大部分是以人民幣結算。”
這種損失已經表現在股市上。
美國時間11月6日,無錫尚德(Nasdaq:STP)在納斯達克下跌4.33美元,跌至12.02美元,跌幅26.48%,已連續兩日收盤大跌。過去52周,無錫尚德最高股價為90美元。
LDK也下跌2.45美元,報收18.58美元,跌幅11.65%,而今年8月29日,賽維LDK股價尚處在51.26美元的高位。
其他海外上市光伏企業的股價都不同程度出現大跌。刨去歐美股市整體不景氣的系統性下跌影響之外,對明年光伏行業訂單市場預期不樂觀,是一個主要因素。
市場人士預測,受環境影響,國內光伏企業在第四季度的業績將不甚理想。上海一家創投公司的老總坦言,其投資的光伏企業雖然能在全年實現盈利,但第四季度肯定出現虧損,“匯率的影響實在太大。”
10月中旬,江西賽維LDK總裁佟興雪在深圳的“高交會”上表示,國內有80%的光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有的企業已經在壓產保利潤,有的已經關門停工。
記者獲悉,無錫一家從制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