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裝備,創造中國光伏產業的奇跡!”這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簡稱48所)跨入光伏行業時定下的目標。近5年來,48所人始終堅持這一目標不動搖,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美麗的花朵———以自己研制的裝備為主,自行建設并投入運行20條共500M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另20條共500M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年內電池產能將達到1000MW規模。在此基礎上,48所正向拉晶/鑄錠、切片、組件等環節上下延伸,力爭打造綜合產能為4000MW的垂直一體化光伏產業鏈。同時48所還為客戶承建了大量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不僅為用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保持了48所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貢獻。
48所是集產、學、研、企、軍于一體的軍民兩用型研究所,擁有北京中科信電子裝備有限公司、湖南紅太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家高科技企業。48所技術力量雄厚,專業門類齊全,是我國以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磁性材料、新型儲能材料、特種傳感器和SOI材料等技術為主的骨干科研生產機構,是國內唯一以離子注入機為主的微電子裝備供應商和以MOCVD設備為主的光電子裝備供應商,是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制造裝備供應商、最大的磁性材料制造裝備供應商。48所利用自身的裝備和工藝優勢,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高檔磁性材料、新型儲能材料、特種傳感器、SOI材料及高性能氮化釩添加劑制造企業,是北京市太陽能光伏電池示范生產單位及湖南省太陽能光伏產業、磁性材料產業和新型儲能材料產業的牽頭單位。48所先后榮獲國際SEMI協會頒發的“快速成長企業獎”和“最受關注本土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公司”。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電子專用設備研究的骨干科研院所,48所基于對行業發展態勢的把握,十分看好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2001年,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迅速崛起,48所在多年研發半導體集成電路關鍵工藝裝備和電子工業窯爐等高溫裝備的基礎上,開始研發太陽能光伏產業所需關鍵工藝裝備,先后成功開發了單晶爐、鑄錠爐、清洗機、擴散爐、刻蝕機、PECVD、高低溫燒結爐等光伏裝備,并一躍成為支撐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龍頭供應商,打造了“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裝備在湖南”的發展格局。
在實現光伏裝備產業化的過程中,48所制定了“用自己的裝備,創造中國光伏產業的奇跡”的目標,果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由單一裝備向裝備和產品同時并舉的戰略轉型,利用在太陽能裝備制造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品制造業。2006年,48所首先在控股的北京中科信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嘗試用自己的裝備開展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并很快獲得成功。
與此同時,48所根據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積極轉變發展方式。2007年,48所向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緊密結合湖南在硅礦石、裝備制造、生產工藝、人才、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湖南光伏產業的設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48所的建議,出臺了建設湖南省太陽能光伏產業鏈集群項目的方案,將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湖南省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加以規劃發展,并將之列為全省重點發展的四大信息產業集群之首,希望以此為基礎建設國家光電產業基地,做大做強光伏產業。48所在省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牽頭實施了湖南2000MW晶體硅太陽能光伏垂直一體化產業鏈行動計劃,力圖通過全球光伏產業迅猛發展的戰略機遇,發揮現有優勢,建立和形成光伏產業的科技創新體系,重點突破低能耗大面積單晶硅棒技術,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電池,使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規模化生產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產品穩定性等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8所將以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核心裝備、硅材料、組件封裝、下游配套產品為支撐,以太陽能電池片制造為核心,以應用促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建設國內最具水平、最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確保湖南光伏產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并使48所成為世界知名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光伏產業集聚區。
堅持產研結合實現共同飛躍
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崛起和光伏產業鏈的不斷發展壯大,48所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充分利用光伏裝備制造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戰略,在推出太陽能裝備的同時,不斷開發太陽能產品工藝技術,實現了光伏裝備和光伏產品兩大產業的互相促進和迅猛發展。
在發展國際一流光伏技術方針的指引下,48所堅持走“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路線,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一代又一代技術性能優良的產品。“走出去”即指有目的地派出相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國際知名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學習考察,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來”指的就是投入重金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利用社會資源從整體上提高48所的技術力量和業務水平。48所先后成功舉辦講座、學術會議20余次。同時,48所還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大學聯合組建攻關隊伍,對核心技術進行攻關。另外,48所還與無錫尚德、江蘇林洋等國內知名光伏企業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了優勢互補。
工藝與設備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俗語稱:“一代工藝,一代設備”。只有在一流的工藝指導下,才能研制開發出一流的設備。為此,48所徹底打破以往設備和工藝脫節的生產模式,充分利用夯實的設備研發基礎和科研院所雄厚的技術力量,堅持“工藝和設備兩手抓”,不斷清除光伏產業發展道路上的種種技術障礙,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創了光伏裝備和光伏產品相得益彰、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2009年9月,48所憑借太陽能電池產品的技術優勢,成功與西班牙一家實力雄厚的太陽能應用企業簽訂了大額光伏組件出口合同,將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銷往歐洲等地,大大提升了48所的國際競爭力和行業龍頭地位。2010年3月,48所通過工藝技術創新,在國內率先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效彩色太陽能電池。該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光伏電站和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把節能與美化環境完美結合起來。在探索先進工藝的過程中,48所對擴散爐溫度控制系統、PECVD壓力控制系統、清洗機自動補液系統、高溫燒結爐網帶自糾偏系統、絲網印刷機壓力自適應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進行了改進,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技術升級,擴散爐、PECVD設備、清洗機、高溫燒結爐等關鍵工藝設備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8所也因此成為國內光伏產業鏈條最全、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領軍企業,擁有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綜合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打造“交鑰匙”工程振興民族產業
作為中央企業,48所始終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承擔起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國產化的重任,組織精干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刻苦鉆研,勇于探索,闖出了一條民族產業振興之路。2006年,在國家“高性能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成套技術研究”項目的支持下,48所建成了以自己裝備為主的一條25M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示范線,研究出一套適合國產裝備的工藝技術,取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國內唯一具備用自己的裝備承接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交鑰匙”工程的科研單位。從2007年開始,48所先后在北京和長沙建立了多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通過不斷提高工藝、完善設備,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交鑰匙”系統方案,為打造“交鑰匙”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48所研發裝備為主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不僅意味著在設備更替和工藝改進上不再受制于國外企業,使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擺脫國外企業生產模式的約束,實現工藝和生產的創新,更重要的是縮短了國內企業進入光伏行業的時間,為他們解決了技術、人才和經驗等方面的問題,可以極大地節約總體投資、運行成本和產能擴張成本,增強了國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48所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國內大量光伏企業的好評。2008年48所開始在江西、內蒙古、浙江、安徽等省區承接了20多條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并交付用戶使用。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48所通過承攬“交鑰匙”工程,積極與多家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使48所和相關客戶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挑戰,化“危”為“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以來,隨著光伏市場的回暖和光伏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48所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備受客戶青睞,海內外訂單紛至沓來,僅第一季度的訂單量已達到前3年的總和。“交鑰匙”工程鞏固了48所在我國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行業的龍頭供應商地位。
“用自己的裝備,創造中國光伏產業的奇跡”。48所在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引領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在未來,48所將滿懷信心,繼續引領國內光伏技術的發展,全力打造中國光伏產業和新型儲能材料產業鏈,爭創世界一流的光伏企業,真正實現國際光伏產業由“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裝備在湖南”向“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湖南”的戰略轉變,為國內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48所是集產、學、研、企、軍于一體的軍民兩用型研究所,擁有北京中科信電子裝備有限公司、湖南紅太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家高科技企業。48所技術力量雄厚,專業門類齊全,是我國以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磁性材料、新型儲能材料、特種傳感器和SOI材料等技術為主的骨干科研生產機構,是國內唯一以離子注入機為主的微電子裝備供應商和以MOCVD設備為主的光電子裝備供應商,是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制造裝備供應商、最大的磁性材料制造裝備供應商。48所利用自身的裝備和工藝優勢,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高檔磁性材料、新型儲能材料、特種傳感器、SOI材料及高性能氮化釩添加劑制造企業,是北京市太陽能光伏電池示范生產單位及湖南省太陽能光伏產業、磁性材料產業和新型儲能材料產業的牽頭單位。48所先后榮獲國際SEMI協會頒發的“快速成長企業獎”和“最受關注本土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公司”。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電子專用設備研究的骨干科研院所,48所基于對行業發展態勢的把握,十分看好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2001年,隨著太陽能光伏產業的迅速崛起,48所在多年研發半導體集成電路關鍵工藝裝備和電子工業窯爐等高溫裝備的基礎上,開始研發太陽能光伏產業所需關鍵工藝裝備,先后成功開發了單晶爐、鑄錠爐、清洗機、擴散爐、刻蝕機、PECVD、高低溫燒結爐等光伏裝備,并一躍成為支撐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龍頭供應商,打造了“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裝備在湖南”的發展格局。
在實現光伏裝備產業化的過程中,48所制定了“用自己的裝備,創造中國光伏產業的奇跡”的目標,果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實施由單一裝備向裝備和產品同時并舉的戰略轉型,利用在太陽能裝備制造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品制造業。2006年,48所首先在控股的北京中科信電子裝備有限公司嘗試用自己的裝備開展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并很快獲得成功。
與此同時,48所根據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積極轉變發展方式。2007年,48所向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緊密結合湖南在硅礦石、裝備制造、生產工藝、人才、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湖南光伏產業的設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48所的建議,出臺了建設湖南省太陽能光伏產業鏈集群項目的方案,將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湖南省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加以規劃發展,并將之列為全省重點發展的四大信息產業集群之首,希望以此為基礎建設國家光電產業基地,做大做強光伏產業。48所在省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牽頭實施了湖南2000MW晶體硅太陽能光伏垂直一體化產業鏈行動計劃,力圖通過全球光伏產業迅猛發展的戰略機遇,發揮現有優勢,建立和形成光伏產業的科技創新體系,重點突破低能耗大面積單晶硅棒技術,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電池,使晶體硅太陽能電池規模化生產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產品穩定性等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8所將以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核心裝備、硅材料、組件封裝、下游配套產品為支撐,以太陽能電池片制造為核心,以應用促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建設國內最具水平、最大規模和影響力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確保湖南光伏產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并使48所成為世界知名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光伏產業集聚區。
堅持產研結合實現共同飛躍
隨著光伏產業的迅速崛起和光伏產業鏈的不斷發展壯大,48所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充分利用光伏裝備制造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戰略,在推出太陽能裝備的同時,不斷開發太陽能產品工藝技術,實現了光伏裝備和光伏產品兩大產業的互相促進和迅猛發展。
在發展國際一流光伏技術方針的指引下,48所堅持走“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路線,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一代又一代技術性能優良的產品。“走出去”即指有目的地派出相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到國際知名裝備制造企業進行學習考察,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引進來”指的就是投入重金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利用社會資源從整體上提高48所的技術力量和業務水平。48所先后成功舉辦講座、學術會議20余次。同時,48所還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大學聯合組建攻關隊伍,對核心技術進行攻關。另外,48所還與無錫尚德、江蘇林洋等國內知名光伏企業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了優勢互補。
工藝與設備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俗語稱:“一代工藝,一代設備”。只有在一流的工藝指導下,才能研制開發出一流的設備。為此,48所徹底打破以往設備和工藝脫節的生產模式,充分利用夯實的設備研發基礎和科研院所雄厚的技術力量,堅持“工藝和設備兩手抓”,不斷清除光伏產業發展道路上的種種技術障礙,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創了光伏裝備和光伏產品相得益彰、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2009年9月,48所憑借太陽能電池產品的技術優勢,成功與西班牙一家實力雄厚的太陽能應用企業簽訂了大額光伏組件出口合同,將太陽能光伏組件產品銷往歐洲等地,大大提升了48所的國際競爭力和行業龍頭地位。2010年3月,48所通過工藝技術創新,在國內率先成功研制出系列高效彩色太陽能電池。該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光伏電站和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把節能與美化環境完美結合起來。在探索先進工藝的過程中,48所對擴散爐溫度控制系統、PECVD壓力控制系統、清洗機自動補液系統、高溫燒結爐網帶自糾偏系統、絲網印刷機壓力自適應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進行了改進,取得了重大突破。通過技術升級,擴散爐、PECVD設備、清洗機、高溫燒結爐等關鍵工藝設備的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8所也因此成為國內光伏產業鏈條最全、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領軍企業,擁有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綜合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打造“交鑰匙”工程振興民族產業
作為中央企業,48所始終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承擔起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國產化的重任,組織精干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刻苦鉆研,勇于探索,闖出了一條民族產業振興之路。2006年,在國家“高性能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成套技術研究”項目的支持下,48所建成了以自己裝備為主的一條25M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示范線,研究出一套適合國產裝備的工藝技術,取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國內唯一具備用自己的裝備承接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交鑰匙”工程的科研單位。從2007年開始,48所先后在北京和長沙建立了多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通過不斷提高工藝、完善設備,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交鑰匙”系統方案,為打造“交鑰匙”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48所研發裝備為主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不僅意味著在設備更替和工藝改進上不再受制于國外企業,使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擺脫國外企業生產模式的約束,實現工藝和生產的創新,更重要的是縮短了國內企業進入光伏行業的時間,為他們解決了技術、人才和經驗等方面的問題,可以極大地節約總體投資、運行成本和產能擴張成本,增強了國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48所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國內大量光伏企業的好評。2008年48所開始在江西、內蒙古、浙江、安徽等省區承接了20多條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并交付用戶使用。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48所通過承攬“交鑰匙”工程,積極與多家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使48所和相關客戶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挑戰,化“危”為“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2010年以來,隨著光伏市場的回暖和光伏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48所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交鑰匙”工程備受客戶青睞,海內外訂單紛至沓來,僅第一季度的訂單量已達到前3年的總和。“交鑰匙”工程鞏固了48所在我國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行業的龍頭供應商地位。
“用自己的裝備,創造中國光伏產業的奇跡”。48所在國家發展新能源產業政策的引領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在未來,48所將滿懷信心,繼續引領國內光伏技術的發展,全力打造中國光伏產業和新型儲能材料產業鏈,爭創世界一流的光伏企業,真正實現國際光伏產業由“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裝備在湖南”向“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湖南”的戰略轉變,為國內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