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清潔能源、高利潤、資本市場財富神話……曾經被無數光環籠罩,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的太陽能行業,卻在今年遭遇了市場寒冬。先是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卻遇歐債危機,國際市場飽和,以致產品售價下降,出口之路受阻;后有光熱產業進入后下鄉時代,農村市場難以推進,城市市場拓展緩慢。整個太陽能產業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據專業人士透露,這種局面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光伏過熱供大于求
有人用“哀鴻遍地”來形容眼下的光伏制造業,認為這是浮躁的中國產業發展的又一明證。
我國光伏產業近幾年來經歷了“緩慢—快速—爆炸”的發展過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無論在核心技術、產品制造及設備,還是在市場開發、安裝與服務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鏈,有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業已有16家;全球光伏電池組件及多晶硅產量前10強中我國分別占了4家。此外,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國內企業陸續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廠,質優價廉的光伏產品為全球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進入2011年,光伏產業每況愈下,海外上市的10家龍頭企業8家報虧,光伏能源巨頭無錫尚德三季報顯示凈虧損為1.164億美元,總裁施正榮財產已跌至1.5億美元。而國內上市的24家光伏概念股中,業績同比下滑的有8家,環比下滑的多達16家。小企業的境況更加悲慘,僅浙江地區就有超50家小企業關閉。目前已有20%的企業完全停工,30%的企業陷入半停產。
· 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魏啟東教授認為,由于光伏行業發展前景好,致使一些小的投資者上馬了一批小型的光伏產業企業,他們忽略了節能環保和產品質量,形成了所謂的競爭,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形成了臨時的光伏低谷。“當前的光伏低谷已經對二三線光伏企業帶來致命打擊。盡管今年的光伏市場整體供大于求,但如果將小公司的份額從總的市場供應中去掉,大品牌的廠家對于市場依然是供小于求的。當前的‘供遠大于求’是一個短暫的產能相對過剩的階段。”
去年11月份,無錫尚德總裁施正榮就曾提出“歐洲需求下降,明年全球光伏市場肯定出現過剩”。并且早在2007年他就指出中國的光伏產業存在泡沫經濟。
“這將是一次行業大洗牌。”浙江一位光伏產品生產企業表示,企業通過市場調節光伏總體產能,可以促使企業練基本功。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政策的扶持,加快培育國內市場。同時,企業在現在的挑戰面前應該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加強管理,在企業的成本、風險控制上,在企業的運營上下功夫。
光熱不熱增速漸緩
“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產值已經達到735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規模,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部長張立峰卻備感壓力,“從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2009年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得到高速發展的一年,市場急速擴張。但是,2010年,行業并沒有能夠延續這種良好形勢,而呈現出高位下調的態勢。”
不少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負責人表示,受綜合原材料價格升高、人力成本增加、政策拉動效應日趨削弱等因素影響,2011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并不樂觀。
·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主要市場的壓力很大,一方面已經發展多年的農村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很多品牌的產品銷售點都已建到了村里。另一方面,城市市場的拓展并不順利,一線城市中仍很難見到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身影,銷售主要依靠集中的太陽能熱水工程以及小區的零售業務。
受年初海寧“質量門”影響,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一度遭遇信任危機。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技術門檻較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售后服務不到位、假冒偽劣產品盛行等。這些問題降低了行業整體的信用度,阻礙了品牌企業前進的步伐。再有,很多地方的區域保護成就了地方雜牌之美,價低質差的產品充斥其中,品牌企業難以用品質贏取消費者青睞。
零售市場受到沖擊,眾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開始與房地產企業聯姻,下大力氣開拓城市工程市場,相繼推出了適合建筑安裝的新型產品。然而,現實似乎沒有那么順利。雖然目前很多省市已經出臺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但具體實施起來仍是困難重重,不少小區會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即便是已經推行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政策的地方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有的開發商鉆政策漏洞,安裝價格最便宜的產品,卻不考慮太陽能熱水器和建筑的整體效果。
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似乎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政府部門間的協調輔助。保障房建設對于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來講是個機遇,如果有政策做支撐推廣太陽能熱水器,不但能夠促進行業發展,還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相關部門應當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在城市建筑中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
縱觀整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雖然尚處于“寒冬期”,但向上發展的大趨勢沒有變,始終處在震蕩上行的狀態,而每一次行業發展的震蕩期都會給一些企業帶來發展機遇,此次也不例外。當泡沫褪盡,說不定是更好的投資機會。
光伏過熱供大于求
有人用“哀鴻遍地”來形容眼下的光伏制造業,認為這是浮躁的中國產業發展的又一明證。
我國光伏產業近幾年來經歷了“緩慢—快速—爆炸”的發展過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無論在核心技術、產品制造及設備,還是在市場開發、安裝與服務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鏈,有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業已有16家;全球光伏電池組件及多晶硅產量前10強中我國分別占了4家。此外,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國內企業陸續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廠,質優價廉的光伏產品為全球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進入2011年,光伏產業每況愈下,海外上市的10家龍頭企業8家報虧,光伏能源巨頭無錫尚德三季報顯示凈虧損為1.164億美元,總裁施正榮財產已跌至1.5億美元。而國內上市的24家光伏概念股中,業績同比下滑的有8家,環比下滑的多達16家。小企業的境況更加悲慘,僅浙江地區就有超50家小企業關閉。目前已有20%的企業完全停工,30%的企業陷入半停產。
· 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魏啟東教授認為,由于光伏行業發展前景好,致使一些小的投資者上馬了一批小型的光伏產業企業,他們忽略了節能環保和產品質量,形成了所謂的競爭,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形成了臨時的光伏低谷。“當前的光伏低谷已經對二三線光伏企業帶來致命打擊。盡管今年的光伏市場整體供大于求,但如果將小公司的份額從總的市場供應中去掉,大品牌的廠家對于市場依然是供小于求的。當前的‘供遠大于求’是一個短暫的產能相對過剩的階段。”
去年11月份,無錫尚德總裁施正榮就曾提出“歐洲需求下降,明年全球光伏市場肯定出現過剩”。并且早在2007年他就指出中國的光伏產業存在泡沫經濟。
“這將是一次行業大洗牌。”浙江一位光伏產品生產企業表示,企業通過市場調節光伏總體產能,可以促使企業練基本功。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政策的扶持,加快培育國內市場。同時,企業在現在的挑戰面前應該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加強管理,在企業的成本、風險控制上,在企業的運營上下功夫。
光熱不熱增速漸緩
“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產值已經達到735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規模,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部長張立峰卻備感壓力,“從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2009年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得到高速發展的一年,市場急速擴張。但是,2010年,行業并沒有能夠延續這種良好形勢,而呈現出高位下調的態勢。”
不少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負責人表示,受綜合原材料價格升高、人力成本增加、政策拉動效應日趨削弱等因素影響,2011年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并不樂觀。
·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主要市場的壓力很大,一方面已經發展多年的農村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很多品牌的產品銷售點都已建到了村里。另一方面,城市市場的拓展并不順利,一線城市中仍很難見到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身影,銷售主要依靠集中的太陽能熱水工程以及小區的零售業務。
受年初海寧“質量門”影響,太陽能熱水器企業一度遭遇信任危機。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技術門檻較低、產品質量不穩定、售后服務不到位、假冒偽劣產品盛行等。這些問題降低了行業整體的信用度,阻礙了品牌企業前進的步伐。再有,很多地方的區域保護成就了地方雜牌之美,價低質差的產品充斥其中,品牌企業難以用品質贏取消費者青睞。
零售市場受到沖擊,眾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開始與房地產企業聯姻,下大力氣開拓城市工程市場,相繼推出了適合建筑安裝的新型產品。然而,現實似乎沒有那么順利。雖然目前很多省市已經出臺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但具體實施起來仍是困難重重,不少小區會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即便是已經推行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政策的地方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有的開發商鉆政策漏洞,安裝價格最便宜的產品,卻不考慮太陽能熱水器和建筑的整體效果。
太陽能與建筑相結合,似乎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政府部門間的協調輔助。保障房建設對于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來講是個機遇,如果有政策做支撐推廣太陽能熱水器,不但能夠促進行業發展,還可以節省更多的能源。相關部門應當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在城市建筑中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
縱觀整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雖然尚處于“寒冬期”,但向上發展的大趨勢沒有變,始終處在震蕩上行的狀態,而每一次行業發展的震蕩期都會給一些企業帶來發展機遇,此次也不例外。當泡沫褪盡,說不定是更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