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多晶240W 報價為4.5 元/W 時,其245W 的合理報價應該為4.571 元/W,當其實際報價高于這個價時,自然就不好賣。當品牌企業的多晶240W 報價為4.8 元/W 時,其250W 的合理報價應該為4.94 元/W,265W 的合理報價應該為5.13 元/W,當其實際報價高于這個價時,同樣就不好賣。
目前國內這部份與W 數相關的成本在極限條件下可以做到2 元/W 左右,故單晶270W 對多晶240W 的極限的合理溢價差應該是0.222元/W,所以國內的單晶生存異常堅難。當然國內大型地面電站的建設一般的地基做得比較堅實,普遍的成本是在3 元/W 左右,一般情況下直流電纜,支架地基和水泥墩的價格是與國家宏觀經濟相掛勾的,而人工成本總體上漲。
而國外這部份價格差可能要4-6 元/W,合理價格價將加大,特別是日本,其它部份上到7 元/W 后,每W 的合理溢價差大約是3 分錢左右,故單晶在國外特別是日本還是有相當的市場的。
(2)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50W 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3)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60W 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從上面幾張表中可以得出一結論:隨著單位面積的多晶組件標板從240W 到250W 到260W,同樣面積的單晶組件假設只比標板高10W,其合理溢價差是在減少的,所以單晶電池對轉換效率的增加更迫切。
事實上最后的成交價格還與付款方式以及成交數量有關,比如品牌品質無差別的兩個240W 多晶組件,一個報價4.5 元/W 但是要求先錢后貨,另一個報價4.6 元/W,可以先貨后錢承兌半年的。估計做為電站方選擇用后者的會居多。
小結,目前硅料的到港/到廠價格為13-16 萬/噸,化學法的硅料廠全線虧損。單晶圓棒的市場價為25 萬/噸左右,方棒價格再加1萬/噸左右的開方費,有價無市,成交低迷。單晶方棒對多晶方錠的加工費差基本上在8-9 萬/噸。目前只剩下單晶一線成本水平的企業還在生產,基本上可以認定自7 月份開始所有的單晶拉棒企業都是凈損的。
單晶組件與多晶組件的對決已經白熱化,目前單晶明顯處于劣勢。下降通道形成后要想轉變是很難的。
目前國內這部份與W 數相關的成本在極限條件下可以做到2 元/W 左右,故單晶270W 對多晶240W 的極限的合理溢價差應該是0.222元/W,所以國內的單晶生存異常堅難。當然國內大型地面電站的建設一般的地基做得比較堅實,普遍的成本是在3 元/W 左右,一般情況下直流電纜,支架地基和水泥墩的價格是與國家宏觀經濟相掛勾的,而人工成本總體上漲。
而國外這部份價格差可能要4-6 元/W,合理價格價將加大,特別是日本,其它部份上到7 元/W 后,每W 的合理溢價差大約是3 分錢左右,故單晶在國外特別是日本還是有相當的市場的。
(2)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50W 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3)如下表所示,以多晶60 片156*156 的260W 為基礎,第一列為單晶同樣面積的組件的瓦數,第一行為其它相關成本,單位為元/W,主表中數據為合理溢價差,單位元/W。(忽略不同品牌間的溢價差)

從上面幾張表中可以得出一結論:隨著單位面積的多晶組件標板從240W 到250W 到260W,同樣面積的單晶組件假設只比標板高10W,其合理溢價差是在減少的,所以單晶電池對轉換效率的增加更迫切。
事實上最后的成交價格還與付款方式以及成交數量有關,比如品牌品質無差別的兩個240W 多晶組件,一個報價4.5 元/W 但是要求先錢后貨,另一個報價4.6 元/W,可以先貨后錢承兌半年的。估計做為電站方選擇用后者的會居多。
小結,目前硅料的到港/到廠價格為13-16 萬/噸,化學法的硅料廠全線虧損。單晶圓棒的市場價為25 萬/噸左右,方棒價格再加1萬/噸左右的開方費,有價無市,成交低迷。單晶方棒對多晶方錠的加工費差基本上在8-9 萬/噸。目前只剩下單晶一線成本水平的企業還在生產,基本上可以認定自7 月份開始所有的單晶拉棒企業都是凈損的。
單晶組件與多晶組件的對決已經白熱化,目前單晶明顯處于劣勢。下降通道形成后要想轉變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