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于8月30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在歐洲債務危機癥結難解之際,中德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分析人士認為,中德關系正逐步進入成熟、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經貿往來、綠色科技合作和歐洲債務危機是雙方討論的重要議題。
經貿合作是此訪“重頭戲”
此次訪華是默克爾年內第二次對中國正式訪問,也是她自2006年就任總理以來第六次訪華。分析人士認為,此訪期間將舉行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之間這樣高級別的合作形式,參加部門的規模堪比西方的內閣會議。此外,一系列的經貿活動也將在默克爾行程中占據重要位置。
今年以來,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持續蔓延,中國和歐洲的經貿往來不容樂觀。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和歐盟的進出口總額約為480億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293.7億美元,下降16.6%。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中歐貿易負增長的局面,中德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都在增加,兩國加強經貿合作意義重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建生認為,在歐盟國家中,德國是與中國高層互動最為密切的國家之一。德國是整體經濟表現相對較好的國家,中德兩國又都注重實體經濟,雙方經濟互補性很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童天齊認為,中德貿易關系是中國和歐盟國家貿易關系中最穩固的。德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產業,而中國對德國汽車的需求又很大,汽車產業的合作可以實現中德經濟共贏。
2011年,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規模達到1690億美元。按照去年6月首輪中德政府磋商達成的共識,中德經貿往來正朝著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800億美元的目標而共同努力。
綠色科技領域合作需加強“磨合”
中國和德國均以建立清潔、穩定、經濟、安全的能源體系為重要戰略目標,綠色能源技術和智能技術是目前中德兩國合作的重要領域。溫家寶在今年4月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表示,“中德企業關系已經密切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地步。”
2011年6月,首輪中德政府磋商確定了建立電動汽車戰略伙伴關系,擴大在新能源、節能環保、能效領域的合作。被列入首輪中德政府磋商專項內容之一的“中德清潔水創新研究合作項目”已于今年1月正式啟動,雙方共同致力于在中國實現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科技創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認為,中德合作的新思路還在于加強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在這一領域的合作過程中兩國既有合作的機遇,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雙方政府和企業在此過程中都需要化解矛盾、減少分歧。
兩國企業在綠色科技領域相互依存、互補互利的同時,正在經歷一個反復磨合的過程。今年7月,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歐盟光伏電池產業就向歐盟委員會提起對華光伏電池的反傾銷申請。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對此表示,中歐光伏產業應通過磋商與合作來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健康穩定的產業發展環境。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仍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一個穩定的自由貿易環境是中歐雙方光伏產業能夠得到共同發展的保證。
崔洪建認為,政府不必介入市場和企業的競爭,但是一定要在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方面制定一些政策框架,提供良好的合作環境。
歐債危機問題仍是焦點問題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迄今為止的各種補救措施并沒有明顯成效。歐債危機預計將成為中德兩國本次會晤的重點問題,而中德兩國對歐債危機的態度和舉措,也會成為中外輿論競相報道的焦點問題。
童天齊表示,“此次默克爾訪華,與她今年年初的訪華相比,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歐債危機一直處于發酵狀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他指出,“現在歐元區的形勢很困難,默克爾此次訪華,一來是要加強中德關系,二來是要在歐債危機上與中國充分交換意見”。
應對歐債危機,德國方面在歐盟一直主張嚴明財政紀律。盡管德國方面的緊縮式藥方遭到了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歐盟國家的反對,但是德國仍積極致力于有效解決歐債危機。作為歐元區內經濟較為穩定的強國,德國在應對歐債危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
這次默克爾訪華,中方在歐債危機問題上有無新表態也引人關注。事實上,中國歷來都是積極主動地對待歐債危機問題。崔洪建將中國在對待歐債問題的舉措總結為:一是購買一些重債國的債券;二是加強同歐洲國家的合作,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支持歐洲解決債務危機,希望歐盟能夠穩定發展。中國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購買歐洲債券和增加進口、擴大企業投資等方式,支持歐洲國家克服危機、增加就業和恢復經濟增長,這些措施也有利中國的發展。
在歐洲債務危機癥結難解之際,中德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分析人士認為,中德關系正逐步進入成熟、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經貿往來、綠色科技合作和歐洲債務危機是雙方討論的重要議題。
經貿合作是此訪“重頭戲”
此次訪華是默克爾年內第二次對中國正式訪問,也是她自2006年就任總理以來第六次訪華。分析人士認為,此訪期間將舉行第二輪中德政府磋商。中德之間這樣高級別的合作形式,參加部門的規模堪比西方的內閣會議。此外,一系列的經貿活動也將在默克爾行程中占據重要位置。
今年以來,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持續蔓延,中國和歐洲的經貿往來不容樂觀。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國和歐盟的進出口總額約為480億美元,同比下降8.9%,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293.7億美元,下降16.6%。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中歐貿易負增長的局面,中德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都在增加,兩國加強經貿合作意義重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建生認為,在歐盟國家中,德國是與中國高層互動最為密切的國家之一。德國是整體經濟表現相對較好的國家,中德兩國又都注重實體經濟,雙方經濟互補性很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童天齊認為,中德貿易關系是中國和歐盟國家貿易關系中最穩固的。德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產業,而中國對德國汽車的需求又很大,汽車產業的合作可以實現中德經濟共贏。
2011年,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規模達到1690億美元。按照去年6月首輪中德政府磋商達成的共識,中德經貿往來正朝著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800億美元的目標而共同努力。
綠色科技領域合作需加強“磨合”
中國和德國均以建立清潔、穩定、經濟、安全的能源體系為重要戰略目標,綠色能源技術和智能技術是目前中德兩國合作的重要領域。溫家寶在今年4月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表示,“中德企業關系已經密切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地步。”
2011年6月,首輪中德政府磋商確定了建立電動汽車戰略伙伴關系,擴大在新能源、節能環保、能效領域的合作。被列入首輪中德政府磋商專項內容之一的“中德清潔水創新研究合作項目”已于今年1月正式啟動,雙方共同致力于在中國實現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科技創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認為,中德合作的新思路還在于加強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在這一領域的合作過程中兩國既有合作的機遇,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雙方政府和企業在此過程中都需要化解矛盾、減少分歧。
兩國企業在綠色科技領域相互依存、互補互利的同時,正在經歷一個反復磨合的過程。今年7月,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歐盟光伏電池產業就向歐盟委員會提起對華光伏電池的反傾銷申請。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負責人對此表示,中歐光伏產業應通過磋商與合作來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健康穩定的產業發展環境。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仍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一個穩定的自由貿易環境是中歐雙方光伏產業能夠得到共同發展的保證。
崔洪建認為,政府不必介入市場和企業的競爭,但是一定要在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方面制定一些政策框架,提供良好的合作環境。
歐債危機問題仍是焦點問題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社會迄今為止的各種補救措施并沒有明顯成效。歐債危機預計將成為中德兩國本次會晤的重點問題,而中德兩國對歐債危機的態度和舉措,也會成為中外輿論競相報道的焦點問題。
童天齊表示,“此次默克爾訪華,與她今年年初的訪華相比,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歐債危機一直處于發酵狀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他指出,“現在歐元區的形勢很困難,默克爾此次訪華,一來是要加強中德關系,二來是要在歐債危機上與中國充分交換意見”。
應對歐債危機,德國方面在歐盟一直主張嚴明財政紀律。盡管德國方面的緊縮式藥方遭到了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歐盟國家的反對,但是德國仍積極致力于有效解決歐債危機。作為歐元區內經濟較為穩定的強國,德國在應對歐債危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
這次默克爾訪華,中方在歐債危機問題上有無新表態也引人關注。事實上,中國歷來都是積極主動地對待歐債危機問題。崔洪建將中國在對待歐債問題的舉措總結為:一是購買一些重債國的債券;二是加強同歐洲國家的合作,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支持歐洲解決債務危機,希望歐盟能夠穩定發展。中國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購買歐洲債券和增加進口、擴大企業投資等方式,支持歐洲國家克服危機、增加就業和恢復經濟增長,這些措施也有利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