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聞名的八達嶺長城腳下,一座太陽能光熱發電站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這就是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延慶八達嶺塔式太陽能聚光光熱發電實驗電站,也是亞洲第一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近日,在國際金屬太陽能產業聯盟的組織下,記者走進這座久負盛名的電站,與它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一進入電站,記者首先被眼前一個造型優雅的龐然大物所吸引,這是個白色的六邊形柱體,朝北一側靠近頂端的位置留有三個“窗口”。“這叫太陽塔,也叫集熱塔,它高120米,那三個窗口將用來安裝集熱器。”電站站長馬廣成告訴記者,“之所以留三個窗口,是因為我們電站是實驗電站,可以通過裝不同的集熱器,以測試其性能特點,從而選擇更適合的集熱器技術。”
馬廣成指著太陽塔旁邊一個高達數十米的鐵架說,由于太陽塔尚未完工,他們就先將一個集熱器安裝在這個臨時鐵架上,進行測試實驗。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鐵架頂端的集熱器位置,正被對面定日鏡陣反射的陽光聚集其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太陽塔和鐵架對面百米開外的開闊地上,矗立著一片廣闊的定日鏡陣列。據馬廣成介紹,這是電站的定日鏡場,占地80畝左右,由100組定日鏡組成,每組定日鏡使用的玻璃和雙軸自動追日支架等核心部件均由國內企業生產。
對于這個太陽能光熱電站發電的原理,馬廣成解釋說,電站采用“光—熱—電”的發電方式,即成千上萬的定日鏡把太陽光反射到位于太陽塔頂的集熱器表面,形成800℃以上的高溫,通過傳熱介質產生400℃以上的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發電。
據了解,作為中國首座自主知識產權光熱發電站,該電站于2006年立項,2008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并允許并網發電,屬于國家863計劃。根據設計,該電站裝機容量為1兆瓦,屬于示范項目。電站建成后,每年的發電量將達到270萬度,相當于1100余噸標準煤產生的電量,可減排二氧化碳2300余噸、二氧化硫21噸、氮氧化合物35噸。
在這座光熱電站內,記者目睹了其良好的生態效益。在一組定日鏡后面的支架上,我們看到上面有一個鳥窩。一位同往參觀的朋友開玩笑說,看這個窩的搭建風格,像是喜鵲的。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大家笑聲一片。
在已建成的定日鏡場內,只見里面未被定日鏡支架占據的土地上生長著繁茂的綠草,有些地方甚至種著一些蔬菜。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片土地被占用為電站前,是荒漠化土地,不宜用來耕種;在這兒建設電站后,他們在原來土地表面鋪了一層土壤,才使這里有了生命的綠意。
據介紹,該電站于去年7月19日成功產汽,蒸汽參數達到400°C,4MPa。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調試運行,塔式集熱器與定日鏡場的配合操作模式基本完善,實驗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今年6月10日,電站汽輪發電機首次沖轉,轉速達到1076rpm;7月17日,汽輪發電機達到額定轉速6500rpm;7月22日,電站汽輪發電機發電試驗,系統勵磁電壓達到9kV;8月4日,帶負載運行發電調試,系統電壓達到10kV;8月9日,實驗電站全系統貫通,首次太陽能發電實驗獲得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西班牙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掌握集成大型太陽能熱發電站有關技術的國家。
就在我們參觀的當天下午,延慶塔式電站又傳捷報:當日實現連續發電約95分鐘,輸出電壓10.5千伏。
一進入電站,記者首先被眼前一個造型優雅的龐然大物所吸引,這是個白色的六邊形柱體,朝北一側靠近頂端的位置留有三個“窗口”。“這叫太陽塔,也叫集熱塔,它高120米,那三個窗口將用來安裝集熱器。”電站站長馬廣成告訴記者,“之所以留三個窗口,是因為我們電站是實驗電站,可以通過裝不同的集熱器,以測試其性能特點,從而選擇更適合的集熱器技術。”
馬廣成指著太陽塔旁邊一個高達數十米的鐵架說,由于太陽塔尚未完工,他們就先將一個集熱器安裝在這個臨時鐵架上,進行測試實驗。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鐵架頂端的集熱器位置,正被對面定日鏡陣反射的陽光聚集其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在太陽塔和鐵架對面百米開外的開闊地上,矗立著一片廣闊的定日鏡陣列。據馬廣成介紹,這是電站的定日鏡場,占地80畝左右,由100組定日鏡組成,每組定日鏡使用的玻璃和雙軸自動追日支架等核心部件均由國內企業生產。
對于這個太陽能光熱電站發電的原理,馬廣成解釋說,電站采用“光—熱—電”的發電方式,即成千上萬的定日鏡把太陽光反射到位于太陽塔頂的集熱器表面,形成800℃以上的高溫,通過傳熱介質產生400℃以上的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發電。
據了解,作為中國首座自主知識產權光熱發電站,該電站于2006年立項,2008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并允許并網發電,屬于國家863計劃。根據設計,該電站裝機容量為1兆瓦,屬于示范項目。電站建成后,每年的發電量將達到270萬度,相當于1100余噸標準煤產生的電量,可減排二氧化碳2300余噸、二氧化硫21噸、氮氧化合物35噸。
在這座光熱電站內,記者目睹了其良好的生態效益。在一組定日鏡后面的支架上,我們看到上面有一個鳥窩。一位同往參觀的朋友開玩笑說,看這個窩的搭建風格,像是喜鵲的。此言一出,頓時引起大家笑聲一片。
在已建成的定日鏡場內,只見里面未被定日鏡支架占據的土地上生長著繁茂的綠草,有些地方甚至種著一些蔬菜。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片土地被占用為電站前,是荒漠化土地,不宜用來耕種;在這兒建設電站后,他們在原來土地表面鋪了一層土壤,才使這里有了生命的綠意。
據介紹,該電站于去年7月19日成功產汽,蒸汽參數達到400°C,4MPa。經過一年多的反復調試運行,塔式集熱器與定日鏡場的配合操作模式基本完善,實驗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今年6月10日,電站汽輪發電機首次沖轉,轉速達到1076rpm;7月17日,汽輪發電機達到額定轉速6500rpm;7月22日,電站汽輪發電機發電試驗,系統勵磁電壓達到9kV;8月4日,帶負載運行發電調試,系統電壓達到10kV;8月9日,實驗電站全系統貫通,首次太陽能發電實驗獲得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西班牙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掌握集成大型太陽能熱發電站有關技術的國家。
就在我們參觀的當天下午,延慶塔式電站又傳捷報:當日實現連續發電約95分鐘,輸出電壓10.5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