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已過,能按時上班的企業,基本上都可以被理解為運營情況還很不錯的企業,如果收到郵件,也許還有些時間讀完以后思考一番,希望能夠產生一些共鳴。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對光伏開始“唱衰”,而之前對光伏是那么的“看好”呢?出發點或計算模型都是一樣的:世界上現有電力裝機容量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很小,而人類發展過程中,對能源的消耗量是呈上升趨勢,既然核電一類的能源會漸漸從德國等國家逐步退出,那么這個缺口需要有新的可再生能源來替代。各類研究機構的報告,幾乎都是對2012年50GW的預測,按照兩年前的市場價格來算,在最終組件環節是2美元/瓦,市場總量是1000億美元。如此龐大產業,有幾人不心動?而即便是退到今天這個谷底,按照40GW,0.5USD/W的規格來算,也是有200億美元的市場總量!
各位從業者,在過去是和國內的其他的投資者競爭,看誰能很快把設備上起來,認證做下來。之后是和國內的同類廠商競爭,看誰能把價格降下來,誰先降,誰就有先出貨的可能,進而在整體行業價格下降的時候反而少損失?,F在呢?看誰能撐到最后?!
看看6大6小中目前最高調的英利吧,集體鍛煉,唱軍歌,學英語,大聚餐。他們在挖掘內部潛力方面走在了二三線企業之前。
這個行業,請大家想一想,如果哪天突然我們不從外面進口任何設備,包括零件,我們的產業還能活下去嗎?或者,如果都是國產化設備的話,產品的品質、性能、成本還能和今天相比嗎?
最近大家都在期待國家來“伸手援助”,但是重點似乎都是在解決組件廠的組件應用問題,要在對現有格局有較大變化時才會有實質性的突破。大家都是中國人,你們覺得這容易嗎?你們對這個援助過程有多大的影響力?
你們可以做什么?等待,苦撐?
除此以外,還可以很多。
大層面上講,只有當補了電站,整個產業鏈的中國企業都能獲利,甚至可以借此機會將設備出口到其他國家時,國家的補貼才真正有意義。否則,請大家算算,國家的補貼中,有多少是進了外國人的腰包里的?我們不得不反思,加強自己的總體規劃,做相應的戰略調整。有識之士,該行動起來!
中的層面上來講,企業在市場上競爭,沒有自己的特點,如何能夠走出來,長久地生存?設備都是差不多的,工藝都是差不多的,最終產品也都是差不多的,那么利潤是不是也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任何幾家做了一些變革,那么機會就比別家的多。在產品應用上創新,是每一家二三線企業要思考的問題!必須和原行業掛鉤,從兩條腿走路,一條腿突然斷掉變成一條腿給另外一條腿助力的模式。
小的層面上來講,每一個從業者都該利用這段時間,對過去做一些小結,有哪些可以在將來改善的,有哪些以前想做而沒有做的,有哪些是需要整理歸檔的。。。
在歐洲,幫你進行數據分析,做流程優化的企業很多,也許他們的理念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示。推薦一家:www.videc.info
大家都在喊降成本,除去原材料、能耗、轉換效率以外,大家還能想到什么?
答案也許是:
從業者的綜合能力!
趁著行業還沒有到寒冬,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