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里,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的股價紛紛慘遭腰斬,而且勢必還要進一步走低。這些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的前景真不妙。
更為重要的是,該行業看似無解的諸多問題凸顯出中國產業政策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即將發生的失敗局面。這并不是說中國政府沒有實現他們雄心勃勃的目標。他們計劃打造一個能夠在世界上占據霸主地位的太陽能產業,而且他們獲得了成功。他們利用國有銀行提供寬松信貸(低息貸款或許總計高達180億美元)來幫助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而且據一些人所說,還通過發放補貼來給予支持。由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國太陽能制造企業紛紛開始迅速擴張。中國公司目前掌握著全球70%的太陽能電池片產能。
這就造成產能過剩。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 ProSun主席米蘭·尼茨施克(Milan Nitzschke)在上月底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巨額補貼及政府干預促使產能過剩程度高達中國消費總量的20倍以上,而且接近全球總需求的兩倍。”該聯盟聲稱,中國生產的太陽能光伏產品有90%必須依靠出口,而且中國政府利用補貼來幫助這些光伏企業維持經營。
以德國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 ProSun已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訴,指控中國太陽能產業補貼是非法的。歐盟委員會已經在調查有關中國太陽能制造企業一直在歐洲傾銷產品的指控。今年7月,EU ProSun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反傾銷申訴。許多歐洲太陽能電池板制造企業表示,中國光伏企業一直以比他們成本低80%的價格銷售產品。
中國太陽能電池廠商顯然擔心歐盟委員會進行的這些調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歐洲在中國太陽能企業去年銷售總額中占到270億美元的份額。這相當于中國光伏產業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在中國對歐盟的全部出口總額中占據7%的份額。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國太陽能出口總額中占據7%左右的份額,導致美國太陽能產業也在要求對中國太陽能制造企業實施貿易制裁。
以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為首的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已經獲得了初步的壓力緩解。美國商務部今年5月份做出初步裁決,向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介于2.90%至4.73%的反補貼稅——以彌補中國政府實施產業補貼所造成的不公平影響,還外加大約31%的反傾銷稅。本周三,美國商務部將宣布其最終裁決,各大太陽能制造商都希望懲罰力度會進一步提高。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預計會在11月公布其最終裁決。去年,該委員會以6:0投票支持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幾乎沒有任何分析師預期上述初步裁決會發生逆轉。 中國太陽能制造商已經為大西洋兩岸的嚴厲制裁做好準備。第一步,他們目前開始使用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產的零部件。這個策略通過技術手段避免了美國征收的懲罰性關稅,至少目前是如此。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希望美國商務部擴大懲罰性關稅的實施范圍,從而彌補中國企業采取上述策略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不管怎樣,中國太陽能制造企業知道,要想避免沉重的貿易制裁,他們將不得不想出更一勞永逸解決辦法。他們最新拿出的策略是收購歐洲的競爭對手。廣東愛康太陽能公司今年夏天收購了荷蘭Scheuten Solar公司,韓華新能源公司最近宣布計劃收購德國的Q-Cells公司,韓華公司稱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歐洲的貿易制裁。
但其中存在的唯一問題是,由于歐洲的生產成本比中國高出40%,將制造業務安設在歐洲不會產生預期效果。當然,還存在一些替代選擇。中國浙江太陽光電能源公司表示,今年將把太陽能電池板組裝生產線遷移到土耳其,而分析師也預計中國太陽能企業將紛紛把產品生產遷移到泰國、印度、斯里蘭卡以及臺灣。然而,中國太陽能制造商仍將面臨生產成本攀升的問題。例如,在臺灣,生產成本仍然比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高出15%。
當然,生產成本是至關重要的。即使中國在制造業方面擁有各種優勢,但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每銷售3元的產品就得蒙受1元的虧損。
行業全面虧損意味著中國政府必須向他們這個“世界主導產業”拋出救生圈。在9月份的最后一周,《中國證券報》報道說,專門負責執行中國政府相關政策的國家開發銀行將優先考慮向中國最大的12家太陽能公司提供幫助。
中國政府向吞噬大量信貸的太陽能產業提供更多貸款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一種短期的應對策略。
唯一真正的解決辦法是關閉太陽能產品生產線,從而使產能與需求相符。尚德電力目前關閉了旗下四分之一左右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而且似乎天合光能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縮減生產線。
此外,中國政府或許將迫使其他太陽能制造商也縮減生產線。國家發改革委希望淘汰中國三分之二的太陽能電池板制造企業。只有幾家最大的太陽能制造企業將會生存下來,雖然他們目前無法獨立生存。
現在,中國不得不拆掉辛苦打造起來的太陽能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