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前日對華光伏雙反案作出終裁,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和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對此,正泰太陽能等我市光伏企業顯得比較淡定,他們通過采購境外電池片組裝再出口美國,成功繞開了貿易壁壘。
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根據目前日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于今年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
“我們組件出口美國不需要繳反傾銷稅,因為我們的電池片是從臺灣進口的。”正泰太陽能副總裁陸川昨天表示,裁定并沒有影響到公司的美國市場。原來早在美國雙反初裁時,正泰就已想出了通過境外采購電池片來繞開壁壘的辦法。根據本次美國商務部的最終裁定來看,如果輸美組件所使用的電池片原產地為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將不被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這意味著企業只要采購境外電池,然后在內地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來組裝太陽能電池板,光伏企業就可以成功減少雙反帶來的損失。陸川告訴記者,臺灣的電池片比內地的貴幾美分,成本會上升,但比起反傾銷稅還是少很多。陸川說:“我們成本上去了,但還是會比美國本地的電池組件便宜,他們還是要買我們的產品,最終損失的還是美國當地的項目安裝商。”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我市光伏企業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多家光伏企業對此次美國雙反比較淡定。“雖然影響不大,但是擔心美國的裁決會影響到歐盟的裁決。”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歐洲反傾銷比美國做得更絕,涉及產品更廣,一旦裁定,光伏行業將岌岌可危。據悉,歐盟在今年9月份對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未來9個月的調查期,也是國內光伏企業能否守住歐洲市場的關鍵時期。
面對美歐的雙重夾擊,一些光伏企業選擇另辟市場,陸川介紹,今年正泰已把國內市場作為重點市場開拓,占比達到公司總業務量的40%,另外加強對澳洲、東南亞和南非等新興市場的開拓。
“最近接了幾個內銷的訂單,國內市場讓我們在寒冬中看到了一絲陽光。”溫州索樂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一鳴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有兩條生產線在運作。
應對危機,內人士認為,光伏企業還是要從根本上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以提高品牌附加值,改變過去依靠制造加工來掙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