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瓜州的時候,我的腦子里忽然閃過一句古詩“京口瓜洲一水間”,但接著便知道自己錯了,王安石所寫的瓜洲是今天江蘇省揚州市的一個古渡口,此地卻是甘肅省酒泉市下面一個叫瓜州的縣,也就是以前的安西縣。
瓜州是赫赫有名的“蜜瓜之鄉”,除了一路的巨幅廣告牌,高速路口到處都是玲瑯滿目的瓜攤。經不住誘惑,我們停車下來,狠狠地過了一把瓜癮。
吃完香甜多汁的蜜瓜,我們繼續上路。窗外是茫茫的灼熱的戈壁灘,隨處可見的碎石沙礫在陽光下白得刺眼,偶爾閃過的一絲綠色也值得大家歡喜起來,一問之下,才知道那就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駱駝草。一路開去,眼前忽然出現了一排排風機,潔白高聳的塔基,在風中緩緩轉動的巨大葉片,一座座風機像列陣齊整的兵士,如果你只是一位普通的游客,肯定會單純為這壯觀的景象贊嘆不已。這正是來自號稱“陸上三峽”的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的最新美景,而由于與一批記者朋友同行,我也得以親身領略一下風電場的風光。
沿瓜州城西北方向行駛50多公里,在一片戈壁灘中,我們來到風機遍布的干河口西風電場。這片風場共由3家公司的4個風電場組成,走到一家風電場的門口,工作人員很快迎接了出來。
來到風電場的中控室,只見里面一排排電腦屏幕上不斷刷新著各個風機的即時狀態。值班長給大家熱情地介紹起來,這里的4個風場雖然總體情況相近,但由于地勢高低,風力也有強弱之別,當初在劃分的時候,政府為了公平起見,采取了抓鬮的辦法。
我們參觀的這家風場,總共有133臺風機。如果讓這樣一臺風機滿發,1小時就可以發1500度電,133臺就高達19.95萬度電,然而聽值班長介紹,這樣滿發的好天氣,即使在風況最好的春季也很少遇到,去年一年只有一天。值班長告訴我們,這種風機要在風速達到3米/秒以上才會啟動,難怪路上看到有的風機一動也不動,應該是風速不夠的原因。
發出的電還要能運送出去,不然就只能在沒有多少負荷的本地白白丟掉。據值班長介紹,由于現在全部采用智能調度系統,電網能接納多少電,會提前將調度數字下發到各個風場,一旦達到調度限額,系統就會指揮風機自動降低功率運行。由于一個風場從投建到運行也就一年多時間,建設速度遠遠超過電網,發出的電棄掉在所難免。
走出調度室,工作人員帶我們近距離觀察了一下風機。遠看高大壯觀的風機,走近后才發現是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單是風機的塔筒就高達80米左右,打開塔筒大門,里面遍布各種線路,像寶塔一樣分為多層,每層都可看做一個作業面,可供維修工人休息,也可擺放零件器具。旁邊的一部助力電梯每次則可攜帶40公斤的東西。
運行這樣一個風場,只要20多個工作人員。他們多是西北當地人,接受過良好的專業訓練。當有人問到在這里工作是否辛苦,值班長指著旁邊的籃球場說,我們的業余生活很豐富,大家可以打球上網看電視,這里的伙食也很好。
參觀結束,我們回到瓜州縣城。夜幕已經降臨,廣場上到處都是出來消閑的人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跳舞。巨幅的電子顯示屏上不斷重播著瓜州的形象宣傳片。在這座自足以傳統農業為基礎的城市里,在“你發財,我投資”的宣傳之下,風電這樣的新能源產業更像一個快速膨脹的外來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