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光伏行業正面臨著“四面楚歌”的局面。
美國對華光伏雙反終裁大棒剛剛落下,歐盟又公布了反傾銷抽樣調查企業名單,而印度光伏企業開始虎視眈眈伺機而動。15日,美國申請破產企業Solyndra向中國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業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提起反壟斷訴訟,索賠15億美元。此舉對于正處于水深火熱當中的這三家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運營不善的美歐公司對中國競爭者潑臟水儼然已成為時尚。”英利公司法務總監陳卓十分憤慨。常州天合光能也發表聲明稱,“訴訟是沒有根據的,將積極捍衛自己免受毫無根據的指控的投訴。”
江蘇光伏協會副秘書長熊源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市場占據中國光伏產業70%左右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江蘇光伏企業來說,應對歐盟的反傾銷是最重要的。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
苦日子來了
10月10日,對于江蘇的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悲慘的一天。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作出終裁,裁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18.32%至249.96%,反補貼稅率為14.78%至15.97%。如此一來,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剔除重復征收部分后,尚德適用稅率為35.97%,天合為23.75%,英利等其他單獨稅率企業適用30.66%的平均稅率。
按照美國雙反調查程序,如果11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最終裁決,美國市場的大門將對中國企業關閉。
美國的“雙方”終裁,已經讓中國光伏業風聲鶴唳,而歐洲隨后的效仿,無疑是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致命一擊。
10月10日歐盟公布反傾銷立案的中國應訴企業名單。此次抽樣調查企業總共134家,其中6家為強制應訴企業,包括英利、尚德、賽維、錦州陽光、晶澳和旺能光電。
近日,本報記者走訪發現,外部行業環境的陰霾已經蔓延到江蘇光伏企業生產的第一線。
16日,記者在天合光能生產西區看到,多間生產車間都貼著“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封”的封條,正在處理廢料的工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很多車間都已經停止生產了。
一位王姓工人告訴記者,現在工時已經縮短為一個月170個工時,工資只有兩千左右,降了近一半,“很多工人都走了。”他說。
企業自救
為本次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的代理律師倪建林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案件剛剛開始,調查的最終結果還無法預知。
此次美國商務部的“雙反”懲罰關稅不適用于中國內地以外太陽能電池板。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在國外設廠生產電池,或是從海外采購電池,然后在內地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焊接組裝太陽能電池板。除將產能轉移出去,還有一個消化產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海外投資光伏電站。
熊源泉表示,歐盟與美國調查限制的范圍并不一樣,企業的應對措施不能一概而論。
但從海外采購也是有風險的。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中國臺灣光伏電池的平均價格在每瓦0.46-0.48美元,美國雙反征收高額關稅后,預計來自中國大陸光伏企業的訂單將增長,臺灣地區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正在計劃提高報價,小幅上漲至每瓦0.50美元。
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外人力成本比較高,同樣的產品一旦美國開始征收“雙反”關稅,只有增加的生產成本低于增加的稅收,對企業來說才有轉機。
目前,很多企業開始從制造領域轉向終端應用領域,企業通過海外直接投資轉移過剩產能。據悉,有幾家企業已經選取或者正在選取海外基地。由于墨西哥離美國市場較近,有不少光伏企業會考慮在墨西哥建基地。除了墨西哥外,東南亞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建立基地的考慮點。
政府扶持
9月立案,15個月后將出初裁,歐盟反傾銷調查一年多的時間將給企業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當下,面對中國光伏電池出口的半壁江山歐盟市場誰都馬虎不得。
歐盟已經公布中國應訴企業名單,倪建林告訴本報記者,歐盟反傾銷調查復雜,企業接下來的11月份主要是填調查問卷。
阿特斯新聞宣傳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歐盟調查問卷比美國問卷復雜得多,包括財務、進出口額等事項。
此前為了應對此次美國“雙反”調查,尚德電力對外公布了五條改善運營并鞏固其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的新戰略。近日有媒體報道,繼上月底得到無錫市政府協調并獲2億資金救援后,有望再迎來無錫當地的兩大國企無錫國聯和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手相救。
業界也在積極呼吁政府層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國家發改委近期密集組織各職能部門研究制定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意見,作為最重要的金融支持部門之一,國開行最近完成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信貸扶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建議,將重點確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業授信額度,相關人士表示政府會后續出臺更明確的措施。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政府在行業整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目前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提高補貼效率,扶持終端電站的建設,為光伏企業擴大國內市場需求。
美國對華光伏雙反終裁大棒剛剛落下,歐盟又公布了反傾銷抽樣調查企業名單,而印度光伏企業開始虎視眈眈伺機而動。15日,美國申請破產企業Solyndra向中國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業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提起反壟斷訴訟,索賠15億美元。此舉對于正處于水深火熱當中的這三家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運營不善的美歐公司對中國競爭者潑臟水儼然已成為時尚。”英利公司法務總監陳卓十分憤慨。常州天合光能也發表聲明稱,“訴訟是沒有根據的,將積極捍衛自己免受毫無根據的指控的投訴。”
江蘇光伏協會副秘書長熊源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市場占據中國光伏產業70%左右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江蘇光伏企業來說,應對歐盟的反傾銷是最重要的。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
苦日子來了
10月10日,對于江蘇的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悲慘的一天。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作出終裁,裁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18.32%至249.96%,反補貼稅率為14.78%至15.97%。如此一來,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剔除重復征收部分后,尚德適用稅率為35.97%,天合為23.75%,英利等其他單獨稅率企業適用30.66%的平均稅率。
按照美國雙反調查程序,如果11月2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最終裁決,美國市場的大門將對中國企業關閉。
美國的“雙方”終裁,已經讓中國光伏業風聲鶴唳,而歐洲隨后的效仿,無疑是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致命一擊。
10月10日歐盟公布反傾銷立案的中國應訴企業名單。此次抽樣調查企業總共134家,其中6家為強制應訴企業,包括英利、尚德、賽維、錦州陽光、晶澳和旺能光電。
近日,本報記者走訪發現,外部行業環境的陰霾已經蔓延到江蘇光伏企業生產的第一線。
16日,記者在天合光能生產西區看到,多間生產車間都貼著“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封”的封條,正在處理廢料的工人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很多車間都已經停止生產了。
一位王姓工人告訴記者,現在工時已經縮短為一個月170個工時,工資只有兩千左右,降了近一半,“很多工人都走了。”他說。
企業自救
為本次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的代理律師倪建林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案件剛剛開始,調查的最終結果還無法預知。
此次美國商務部的“雙反”懲罰關稅不適用于中國內地以外太陽能電池板。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在國外設廠生產電池,或是從海外采購電池,然后在內地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焊接組裝太陽能電池板。除將產能轉移出去,還有一個消化產能的方式就是直接在海外投資光伏電站。
熊源泉表示,歐盟與美國調查限制的范圍并不一樣,企業的應對措施不能一概而論。
但從海外采購也是有風險的。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中國臺灣光伏電池的平均價格在每瓦0.46-0.48美元,美國雙反征收高額關稅后,預計來自中國大陸光伏企業的訂單將增長,臺灣地區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正在計劃提高報價,小幅上漲至每瓦0.50美元。
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外人力成本比較高,同樣的產品一旦美國開始征收“雙反”關稅,只有增加的生產成本低于增加的稅收,對企業來說才有轉機。
目前,很多企業開始從制造領域轉向終端應用領域,企業通過海外直接投資轉移過剩產能。據悉,有幾家企業已經選取或者正在選取海外基地。由于墨西哥離美國市場較近,有不少光伏企業會考慮在墨西哥建基地。除了墨西哥外,東南亞也是中國光伏企業建立基地的考慮點。
政府扶持
9月立案,15個月后將出初裁,歐盟反傾銷調查一年多的時間將給企業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當下,面對中國光伏電池出口的半壁江山歐盟市場誰都馬虎不得。
歐盟已經公布中國應訴企業名單,倪建林告訴本報記者,歐盟反傾銷調查復雜,企業接下來的11月份主要是填調查問卷。
阿特斯新聞宣傳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歐盟調查問卷比美國問卷復雜得多,包括財務、進出口額等事項。
此前為了應對此次美國“雙反”調查,尚德電力對外公布了五條改善運營并鞏固其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的新戰略。近日有媒體報道,繼上月底得到無錫市政府協調并獲2億資金救援后,有望再迎來無錫當地的兩大國企無錫國聯和無錫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手相救。
業界也在積極呼吁政府層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國家發改委近期密集組織各職能部門研究制定扶持光伏產業發展意見,作為最重要的金融支持部門之一,國開行最近完成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信貸扶持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建議,將重點確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業授信額度,相關人士表示政府會后續出臺更明確的措施。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政府在行業整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目前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提高補貼效率,扶持終端電站的建設,為光伏企業擴大國內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