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作出終裁,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決定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
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14.78%-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249.96%的反傾銷稅,具體產品為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模塊、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
這一終裁或將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不但給中國光伏出口美國之路增添阻礙,還可能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重創中國光伏業—這將對后續的歐盟對華光伏“雙反”調查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為歐盟已敲定美國作為替代國來評估光伏產品成本,中國的歐盟市場不容樂觀。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在短期內快速發展國內光伏發電,為我國光伏企業生產的電池和組件開辟出一個大的市場,或許是我國光伏產業走出困境的一條道路。
基本失去美國市場
10月10日美國作出的終裁結果,要比之前宣布的初步判決更為嚴厲,傾銷幅度從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下調至18.32%,最高幅度不變;補貼幅度則大大高于初裁的2.9%-4.73%。
國內光伏企業中,無錫尚德被征收的稅率最高,反傾銷稅扣減出口補貼后為21.19%,反補貼稅為14.78%,綜合稅率為35.97%,天合光能在龍頭光伏企業中享有最低的稅率,綜合關稅為23.75%。
不過這最終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終裁,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ITC作出終裁。按照流程,ITC將在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
如果ITC也作出肯定性終裁,即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征收“雙反”關稅。美國商務部將在11月30日簽發反傾銷和反補貼令,反之美國商務部將不得向海關簽發這兩項命令。
時代周報記者從英利了解到,今年受“雙反”影響,該公司出口美國產品只占出口總數的9%,其他公司也有下降。
恒州博知太陽能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東認為,中國光伏產品原來的優勢在于價格低廉,比美國產品低30%左右,現在增加30%以上的關稅,中國企業優勢消失殆盡。美國市場大門基本上對中國光伏企業關閉。美國的制裁對形勢嚴峻的光伏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小企業可能會大批破產或在此輪并購洗牌中“犧牲”。
美國并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的影響仍有局限,而它帶來的對歐盟的示范效應才是最可怕的。
部分光伏企業或上訴
由于ITC過去鮮少駁回的決定,美國對中國的“雙反”幾乎已成定局。中國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將被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或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1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約為31億美元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占20%的比例。
光伏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根據各公司發布的年報,今年上半年英利新能源虧損額高達1.4億美元;天合光能凈虧損1.2億美元;賽維LDK年凈虧損額為10.8億美元,負債總額266.76億美元;大全新能源凈虧損2080萬美元。國內光伏產業上市公司的成績單也不好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凈利潤為負,占總數的30.43%,累計虧損規模達19.34億元。
再失去美國市場,其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但一些企業正在尋找應對的有效手段。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說:“作為一家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和成本是完全透明的。2009-2011年,英利的加權平均利率為6.3%-7.1%,與正常的市場水平一致。此外,我們從未獲得政府的任何非法補貼。”
“我們反對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但我們仍將遵守他們的決定,同時關注11月的最終裁決。”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說,天合光能將保留對美國商務部或者ITC的終裁做進一步上訴的權力。
目前,各光伏企業普遍采用從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進口電池,在規避美國制裁的做法,據光伏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樣做增加10%的成本。但據報道,也有企業采取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運到臺灣地區,貼上臺灣地區企業的標簽運回,這樣也可以規避美國的政策。
影響歐盟“雙反”案進程
海外貿易戰的輪番上演,使得大部分中國光伏企業的抵御能力喪失殆盡。此番美國“雙反”大棒落下,將使中國光伏企業的生存變得更為艱難。
接下來應對歐盟的“雙反”調查中,有專家指出,此次反傾銷調查申請范圍涵蓋來自中國的全部太陽能產品,總量近萬億元。歐盟反傾銷一旦成立,不僅中國光伏企業將失去超200億美元的出口額,而且會造成超過3500億元的產值損失,這無疑也暴露出我國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出口的軟肋。
SolarWorld的調查申請,今年9月6日,歐盟正式宣布對華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如硅片等發起反傾銷調查。10月中旬,反補貼調查可能將立案。
張東認為,歐盟通過與否,以及征收多少稅,目前無法預測,但歐盟通過的可能性很大,調查程序都類似,調查人員也相同,并且據記者了解,歐盟規定只有超過50%的委員反對才不會立案,一旦立案就意味著多數人贊成對中國進行雙反。因此歐盟通過“雙反”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中國的光伏產品90%出口海外,其中歐盟占60%左右,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歐盟的光伏產品出口額高達204億美元。如果歐盟“雙反”成為事實,實際上中國光伏業將徹底失去全部市場,光伏業也將全軍覆沒。
不過,張東認為,歐盟內部的分歧也很大,歐盟要求中國所有出口歐盟的企業都要進行應訴,這些企業有134家,應訴企業一多,調查時間會很久,這可能是有意拖延調查時間,消極應對調查。
在歐盟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像德國這些跟中國貿易緊密的國家希望不要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希望雙方通過談判解決,而非走仲裁的路子,而貿易不緊密的國家則希望通過中國光伏業“雙反”來保護本國企業。
貿易保護戰或升級
10月11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美國商務部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不滿。“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挑起貿易摩擦,向全世界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和阻礙新能源發展的消極信號。”
中國商務部對外聲稱,“美商務部在此案調查中存在諸多不公正、不合理之處,導致中國企業的稅率被高估。”在傾銷方面,美商務部繼續堅持選擇基本不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泰國作為替代國,采用該國數據來計算中國產品的正常價值,人為抬高傾銷幅度。
在補貼方面,美商務部不合理地裁定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和中國商業銀行是公共機構,人為構造補貼并抬高補貼幅度。另外,美商務部在對中國適用非市場經濟反傾銷調查方法的同時又進行反補貼調查,這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
但中國商務部的努力并沒能阻止美國商務部的制裁決定,業內一直認為光伏暗戰的背后,是經濟危機的副產品貿易戰。
面對國際貿易戰的不僅僅是光伏產業,不少加工外貿型企業也同樣面臨這一困境。比如阿迪達斯在內的諸多企業已將工廠遷出中國,不少加工型外貿企業損失了大批訂單。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歐美經濟緩慢復蘇,訂單也未必惠及國內加工貿易商。
張東認為,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對太陽能行業是致命的,很多大公司也面臨關門的風險。“中國光伏企業都面臨全行業崩盤的風險,無論歐盟通過雙反與否,庫存多、銷路不好、債務到期的企業基本上會破產,而歐洲這類企業基本上完全倒閉了。多數企業能否存活下來,就看地方政府是否會救援。”
“貿易戰是經濟危機的副產品,每次經濟危機時,保住本國企業,進行貿易戰成了很多國家的必然選擇。”張東認為,“短期內可能保護本國企業,但從經濟規律的角度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舉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認為,我國大規模地建設光伏分布式發電示范項目不能挽救光伏業,如果歐盟“雙反”制裁確定之后,光伏產業的破產成為必然。
“光伏發電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但產業的發展要根據國內市場和政策來決定發展規模和速度,企業不應再以規模求發展,而是應以核心競爭力來發展,這樣才能健康發展下去,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貿易戰。”孟憲淦說。
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14.78%-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249.96%的反傾銷稅,具體產品為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模塊、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
這一終裁或將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不但給中國光伏出口美國之路增添阻礙,還可能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重創中國光伏業—這將對后續的歐盟對華光伏“雙反”調查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為歐盟已敲定美國作為替代國來評估光伏產品成本,中國的歐盟市場不容樂觀。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在短期內快速發展國內光伏發電,為我國光伏企業生產的電池和組件開辟出一個大的市場,或許是我國光伏產業走出困境的一條道路。
基本失去美國市場
10月10日美國作出的終裁結果,要比之前宣布的初步判決更為嚴厲,傾銷幅度從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下調至18.32%,最高幅度不變;補貼幅度則大大高于初裁的2.9%-4.73%。
國內光伏企業中,無錫尚德被征收的稅率最高,反傾銷稅扣減出口補貼后為21.19%,反補貼稅為14.78%,綜合稅率為35.97%,天合光能在龍頭光伏企業中享有最低的稅率,綜合關稅為23.75%。
不過這最終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作出終裁,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ITC作出終裁。按照流程,ITC將在11月23日左右作出終裁。
如果ITC也作出肯定性終裁,即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此類產品給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威脅,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征收“雙反”關稅。美國商務部將在11月30日簽發反傾銷和反補貼令,反之美國商務部將不得向海關簽發這兩項命令。
時代周報記者從英利了解到,今年受“雙反”影響,該公司出口美國產品只占出口總數的9%,其他公司也有下降。
恒州博知太陽能研究中心分析師張東認為,中國光伏產品原來的優勢在于價格低廉,比美國產品低30%左右,現在增加30%以上的關稅,中國企業優勢消失殆盡。美國市場大門基本上對中國光伏企業關閉。美國的制裁對形勢嚴峻的光伏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小企業可能會大批破產或在此輪并購洗牌中“犧牲”。
美國并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對中國光伏產業造成的影響仍有局限,而它帶來的對歐盟的示范效應才是最可怕的。
部分光伏企業或上訴
由于ITC過去鮮少駁回的決定,美國對中國的“雙反”幾乎已成定局。中國的光伏電池及組件將被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或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1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價值約為31億美元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占20%的比例。
光伏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根據各公司發布的年報,今年上半年英利新能源虧損額高達1.4億美元;天合光能凈虧損1.2億美元;賽維LDK年凈虧損額為10.8億美元,負債總額266.76億美元;大全新能源凈虧損2080萬美元。國內光伏產業上市公司的成績單也不好看,據統計,今年上半年,69家A股光伏概念上市公司中,有21家凈利潤為負,占總數的30.43%,累計虧損規模達19.34億元。
再失去美國市場,其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但一些企業正在尋找應對的有效手段。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說:“作為一家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和成本是完全透明的。2009-2011年,英利的加權平均利率為6.3%-7.1%,與正常的市場水平一致。此外,我們從未獲得政府的任何非法補貼。”
“我們反對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但我們仍將遵守他們的決定,同時關注11月的最終裁決。”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說,天合光能將保留對美國商務部或者ITC的終裁做進一步上訴的權力。
目前,各光伏企業普遍采用從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進口電池,在規避美國制裁的做法,據光伏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樣做增加10%的成本。但據報道,也有企業采取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運到臺灣地區,貼上臺灣地區企業的標簽運回,這樣也可以規避美國的政策。
影響歐盟“雙反”案進程
海外貿易戰的輪番上演,使得大部分中國光伏企業的抵御能力喪失殆盡。此番美國“雙反”大棒落下,將使中國光伏企業的生存變得更為艱難。
接下來應對歐盟的“雙反”調查中,有專家指出,此次反傾銷調查申請范圍涵蓋來自中國的全部太陽能產品,總量近萬億元。歐盟反傾銷一旦成立,不僅中國光伏企業將失去超200億美元的出口額,而且會造成超過3500億元的產值損失,這無疑也暴露出我國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出口的軟肋。
SolarWorld的調查申請,今年9月6日,歐盟正式宣布對華光伏組件、關鍵零部件如硅片等發起反傾銷調查。10月中旬,反補貼調查可能將立案。
張東認為,歐盟通過與否,以及征收多少稅,目前無法預測,但歐盟通過的可能性很大,調查程序都類似,調查人員也相同,并且據記者了解,歐盟規定只有超過50%的委員反對才不會立案,一旦立案就意味著多數人贊成對中國進行雙反。因此歐盟通過“雙反”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中國的光伏產品90%出口海外,其中歐盟占60%左右,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對歐盟的光伏產品出口額高達204億美元。如果歐盟“雙反”成為事實,實際上中國光伏業將徹底失去全部市場,光伏業也將全軍覆沒。
不過,張東認為,歐盟內部的分歧也很大,歐盟要求中國所有出口歐盟的企業都要進行應訴,這些企業有134家,應訴企業一多,調查時間會很久,這可能是有意拖延調查時間,消極應對調查。
在歐盟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像德國這些跟中國貿易緊密的國家希望不要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希望雙方通過談判解決,而非走仲裁的路子,而貿易不緊密的國家則希望通過中國光伏業“雙反”來保護本國企業。
貿易保護戰或升級
10月11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稱,美國商務部無視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的合理抗辯,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產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稅措施,中方對裁決結果表示強烈不滿。“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挑起貿易摩擦,向全世界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和阻礙新能源發展的消極信號。”
中國商務部對外聲稱,“美商務部在此案調查中存在諸多不公正、不合理之處,導致中國企業的稅率被高估。”在傾銷方面,美商務部繼續堅持選擇基本不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泰國作為替代國,采用該國數據來計算中國產品的正常價值,人為抬高傾銷幅度。
在補貼方面,美商務部不合理地裁定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和中國商業銀行是公共機構,人為構造補貼并抬高補貼幅度。另外,美商務部在對中國適用非市場經濟反傾銷調查方法的同時又進行反補貼調查,這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
但中國商務部的努力并沒能阻止美國商務部的制裁決定,業內一直認為光伏暗戰的背后,是經濟危機的副產品貿易戰。
面對國際貿易戰的不僅僅是光伏產業,不少加工外貿型企業也同樣面臨這一困境。比如阿迪達斯在內的諸多企業已將工廠遷出中國,不少加工型外貿企業損失了大批訂單。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歐美經濟緩慢復蘇,訂單也未必惠及國內加工貿易商。
張東認為,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對太陽能行業是致命的,很多大公司也面臨關門的風險。“中國光伏企業都面臨全行業崩盤的風險,無論歐盟通過雙反與否,庫存多、銷路不好、債務到期的企業基本上會破產,而歐洲這類企業基本上完全倒閉了。多數企業能否存活下來,就看地方政府是否會救援。”
“貿易戰是經濟危機的副產品,每次經濟危機時,保住本國企業,進行貿易戰成了很多國家的必然選擇。”張東認為,“短期內可能保護本國企業,但從經濟規律的角度這是一個得不償失的舉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認為,我國大規模地建設光伏分布式發電示范項目不能挽救光伏業,如果歐盟“雙反”制裁確定之后,光伏產業的破產成為必然。
“光伏發電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但產業的發展要根據國內市場和政策來決定發展規模和速度,企業不應再以規模求發展,而是應以核心競爭力來發展,這樣才能健康發展下去,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貿易戰。”孟憲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