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而言,可以說是四面楚歌。受歐債危機、政府補貼削減、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整個光伏產業陷入低迷狀態。而去年末開始,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雙反”調查,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10月19日,德國SolarWorld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聯合其他6家公司成立的美國太陽能制造聯合會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相關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以低于成本價在美國進行傾銷。
在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調查方興未艾之際,今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產業聯盟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了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訴訟。美國商務部本月10日發布公告稱,將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具體征稅對象包括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電池板、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雖然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但本次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判決,基本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最終投票結果定調。中國的光伏電池及組件或被迫退出美國市場。在美國“雙反”落定后,國內眾多光伏行業正在等待歐盟“雙反”的“第二只靴子”落地。眾多光伏企業預計,歐盟可能不會像美國那樣“決絕”,但對不少已經飽受重壓的光伏企業來說,仍是一場生死戰。
“我們公司受影響比較大,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沒有以前大了,即使有訂單,也是斷斷續續的,而且單子也很小,新興市場又還沒有發展起來。”日前,談起近來歐美貿易制裁帶來的影響,南京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負責光伏產品出口的張勇顯得有點無奈。
作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產國,中國光伏電池10%出口到美國,80%出口到歐洲,因此如果歐盟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額的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對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就是沒頂之災。
轉戰新興市場
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雙反”調查來勢兇猛、影響巨大,但是從中不難看出中國光伏企業自身存在的種種弊端。
首先是中國企業產能的盲目擴大,供過于求。數據顯示,到2011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為10GW,其中8GW來自中國,到2012年產能過剩上升到22GW。歐洲市場在全球光伏市場上排名第一,其中,德國占歐洲市場的一半。但隨著歐債危機的影響加劇,歐洲市場需求大幅消減,相關國家先后下調了補貼力度。
其次是中國光伏企業大多集中在生產制造環節,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偏中游產業,而這些環節最脆弱,在相關環境變更之下,更加容易受到攻擊。正在此間舉行的廣交會被譽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不少參展的中國光伏企業都表示感受到了來自市場上的“寒意”,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曉峰說,整個行業都在適應這一新的市場環境,拓日公司參展廣交會10多年了,以前很少看到英利等光伏產業大型企業這次都參展了,“有些企業是有點急了,臨時抱佛腳。”林曉峰這樣感慨。河北保定的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客戶經理謝芳稱,歐美一直是該公司的最大市場,但這一次廣交會上,更多的只是一些來自新興市場的中小客戶,而且也是咨詢的多,下單的很少。“以前我們保持聯系的一些客商也遭遇到不少問題,我們的一些澳洲、德國等地的客商還傳出破產轉行的消息;而以前對價格不太敏感的海外客商,現在對價格也非常敏感起來。”在客商稀疏的展位里,張勇大吐苦水,張勇稱,這一次廣交會歐美客商明顯減少,亞非拉地區的多一些,而他們的購買力和傳統的歐美市場沒法相提并論。
過度依賴歐美市場,缺乏對新興市場的培育和開拓是中國光伏企業的另一個重大弊端。在歐美市場遭受重創之后,曾有專家學者建議中國光伏企業可以轉戰南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事實上,中國光伏企業也是如此做的。在今年舉行的南非能源展上,中國光伏產業派出了強大陣容,整個展會約有一半的展位是來自中國的光伏企業,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重視南非市場甚至整個非洲市場。
非洲光伏市場潛力大
面對美國、歐盟來勢洶洶的“雙反”調查和懲罰性關稅,不少企業更擔心長期的影響,中國光伏企業正積極尋找突圍的各種辦法,或想方設法保住歐美市場份額,或將目光鎖定新興市場。而非洲作為新興市場,發展光伏產業具有天時地利的條件。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創新與技術中心近年對非洲進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根據其研究報告,非洲對電力的需求在未來20年將擴大10倍,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的能源來源,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如果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發電量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來自水電、14%來自風力發電、14%來自太陽能、5%來自生物能。到2050年,非洲發電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化石燃料將由現在的84%下降到23%。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報告認為北非應主要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東非和部分南部非洲應該發展風能和水力發電,在中非和西非則應主要發展水力發電。
對于可再生能源,非洲很多國家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首當其沖的是南非。南非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家、勞工組織和社區組織已經簽署了《綠色經濟協議》。協議規定,到2014年,南非將在私人住宅安裝100萬個太陽能熱水器;到2016年,南非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將達到3725兆瓦。
據摩洛哥大使介紹,摩洛哥王國已經制定一項太陽能生產的遠大計劃。摩洛哥太陽能計劃擁有9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包括設備、工業、研發和培訓。根據摩洛哥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要達到2000兆瓦太陽能發電能力,即42%的能源來自清潔能源。
中國光伏企業近年也加快了進軍非洲太陽能市場的步伐。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也與南非方面簽署協議,將在南非建設產能為1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總投資預計可達3.5億至4億美元,這將是迄今為止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南非所進行的最大項目。
謹慎布局非洲市場
對于很多中國企業來說,進軍非洲市場是在歐美市場受阻、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市場戰略。山東力諾光伏公司主管非洲業務的李經理在談到中國企業進軍非洲時,將其歸為中國企業的“短板”。“中國企業在這方面是短板。往往在市場好的時候,企業會忽略市場開拓。在市場不好,才開始開拓新興市場,其中包括非洲。”
中國光伏企業對于非洲市場的開拓不僅起步晚,而且存在市場開拓途徑單一的問題。“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市場開拓形式更多的是通過展會。這種形式成本不高,但是更多的是企業形象的展示,真正成交的項目少。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建立一種銷售渠道。”李經理說道。
此外,中國光伏企業在“走進非洲”的過程中,還面臨非洲經濟和政治局勢不穩定,文化差異和非洲市場消費力相對較小的問題。據李經理介紹,企業在非洲銷售的產品主要是一些簡單實用的產品,例如手電筒、野營燈等生活用品。這種產品價格低,但是屬于非洲人民能夠承受的范圍,當然這些產品的利潤額也相對較低,一般在10%左右。對于一些大型的光伏項目,大多屬于援助項目,真正的市場環境很少。
針對非洲光伏市場剛起步、市場購買力弱、環境不穩定等特點,中國光伏企業在走進非洲的過程中持謹慎態度。“非洲市場不穩定,政策變化性大。埃塞俄比亞之前也有相關的發展太陽能計劃,政府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后來由于資金的問題,計劃擱淺。中國光伏企業對非洲市場的投入比較謹慎。我們目前沒有在非洲建廠的計劃,初期投入會比較少,隨著業務的發展慢慢做大。”李經理說道。
去年10月19日,德國SolarWorld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聯合其他6家公司成立的美國太陽能制造聯合會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相關企業獲得政府補貼,以低于成本價在美國進行傾銷。
在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調查方興未艾之際,今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歐洲光伏產業聯盟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了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訴訟。美國商務部本月10日發布公告稱,將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具體征稅對象包括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電池板、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雖然按照美方貿易救濟程序,除美國商務部外,此案還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終裁。但本次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判決,基本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最終投票結果定調。中國的光伏電池及組件或被迫退出美國市場。在美國“雙反”落定后,國內眾多光伏行業正在等待歐盟“雙反”的“第二只靴子”落地。眾多光伏企業預計,歐盟可能不會像美國那樣“決絕”,但對不少已經飽受重壓的光伏企業來說,仍是一場生死戰。
“我們公司受影響比較大,來自歐美市場的訂單沒有以前大了,即使有訂單,也是斷斷續續的,而且單子也很小,新興市場又還沒有發展起來。”日前,談起近來歐美貿易制裁帶來的影響,南京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負責光伏產品出口的張勇顯得有點無奈。
作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產國,中國光伏電池10%出口到美國,80%出口到歐洲,因此如果歐盟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額的反補貼稅和反傾銷稅,對中國的光伏企業來說就是沒頂之災。
轉戰新興市場
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雙反”調查來勢兇猛、影響巨大,但是從中不難看出中國光伏企業自身存在的種種弊端。
首先是中國企業產能的盲目擴大,供過于求。數據顯示,到2011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為10GW,其中8GW來自中國,到2012年產能過剩上升到22GW。歐洲市場在全球光伏市場上排名第一,其中,德國占歐洲市場的一半。但隨著歐債危機的影響加劇,歐洲市場需求大幅消減,相關國家先后下調了補貼力度。
其次是中國光伏企業大多集中在生產制造環節,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偏中游產業,而這些環節最脆弱,在相關環境變更之下,更加容易受到攻擊。正在此間舉行的廣交會被譽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不少參展的中國光伏企業都表示感受到了來自市場上的“寒意”,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曉峰說,整個行業都在適應這一新的市場環境,拓日公司參展廣交會10多年了,以前很少看到英利等光伏產業大型企業這次都參展了,“有些企業是有點急了,臨時抱佛腳。”林曉峰這樣感慨。河北保定的巨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客戶經理謝芳稱,歐美一直是該公司的最大市場,但這一次廣交會上,更多的只是一些來自新興市場的中小客戶,而且也是咨詢的多,下單的很少。“以前我們保持聯系的一些客商也遭遇到不少問題,我們的一些澳洲、德國等地的客商還傳出破產轉行的消息;而以前對價格不太敏感的海外客商,現在對價格也非常敏感起來。”在客商稀疏的展位里,張勇大吐苦水,張勇稱,這一次廣交會歐美客商明顯減少,亞非拉地區的多一些,而他們的購買力和傳統的歐美市場沒法相提并論。
過度依賴歐美市場,缺乏對新興市場的培育和開拓是中國光伏企業的另一個重大弊端。在歐美市場遭受重創之后,曾有專家學者建議中國光伏企業可以轉戰南美、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事實上,中國光伏企業也是如此做的。在今年舉行的南非能源展上,中國光伏產業派出了強大陣容,整個展會約有一半的展位是來自中國的光伏企業,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重視南非市場甚至整個非洲市場。
非洲光伏市場潛力大
面對美國、歐盟來勢洶洶的“雙反”調查和懲罰性關稅,不少企業更擔心長期的影響,中國光伏企業正積極尋找突圍的各種辦法,或想方設法保住歐美市場份額,或將目光鎖定新興市場。而非洲作為新興市場,發展光伏產業具有天時地利的條件。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創新與技術中心近年對非洲進行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根據其研究報告,非洲對電力的需求在未來20年將擴大10倍,可再生能源是其重要的能源來源,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如果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非洲一半的發電量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17%來自水電、14%來自風力發電、14%來自太陽能、5%來自生物能。到2050年,非洲發電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化石燃料將由現在的84%下降到23%。由于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報告認為北非應主要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東非和部分南部非洲應該發展風能和水力發電,在中非和西非則應主要發展水力發電。
對于可再生能源,非洲很多國家也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首當其沖的是南非。南非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家、勞工組織和社區組織已經簽署了《綠色經濟協議》。協議規定,到2014年,南非將在私人住宅安裝100萬個太陽能熱水器;到2016年,南非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將達到3725兆瓦。
據摩洛哥大使介紹,摩洛哥王國已經制定一項太陽能生產的遠大計劃。摩洛哥太陽能計劃擁有9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包括設備、工業、研發和培訓。根據摩洛哥政府計劃,到2020年,將要達到2000兆瓦太陽能發電能力,即42%的能源來自清潔能源。
中國光伏企業近年也加快了進軍非洲太陽能市場的步伐。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也與南非方面簽署協議,將在南非建設產能為1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總投資預計可達3.5億至4億美元,這將是迄今為止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南非所進行的最大項目。
謹慎布局非洲市場
對于很多中國企業來說,進軍非洲市場是在歐美市場受阻、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市場戰略。山東力諾光伏公司主管非洲業務的李經理在談到中國企業進軍非洲時,將其歸為中國企業的“短板”。“中國企業在這方面是短板。往往在市場好的時候,企業會忽略市場開拓。在市場不好,才開始開拓新興市場,其中包括非洲。”
中國光伏企業對于非洲市場的開拓不僅起步晚,而且存在市場開拓途徑單一的問題。“中國企業在非洲的市場開拓形式更多的是通過展會。這種形式成本不高,但是更多的是企業形象的展示,真正成交的項目少。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建立一種銷售渠道。”李經理說道。
此外,中國光伏企業在“走進非洲”的過程中,還面臨非洲經濟和政治局勢不穩定,文化差異和非洲市場消費力相對較小的問題。據李經理介紹,企業在非洲銷售的產品主要是一些簡單實用的產品,例如手電筒、野營燈等生活用品。這種產品價格低,但是屬于非洲人民能夠承受的范圍,當然這些產品的利潤額也相對較低,一般在10%左右。對于一些大型的光伏項目,大多屬于援助項目,真正的市場環境很少。
針對非洲光伏市場剛起步、市場購買力弱、環境不穩定等特點,中國光伏企業在走進非洲的過程中持謹慎態度。“非洲市場不穩定,政策變化性大。埃塞俄比亞之前也有相關的發展太陽能計劃,政府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后來由于資金的問題,計劃擱淺。中國光伏企業對非洲市場的投入比較謹慎。我們目前沒有在非洲建廠的計劃,初期投入會比較少,隨著業務的發展慢慢做大。”李經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