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考”南京最熱職位846:1 南師大學生擺"席卡"實名上課 小伙跳《江南style》把腰扭 南京版做事最佳時間表出爐 林丹軍銜一年連升4級系謠言 “怪物能量”喝死5個美國人 面對美國“雙反”、歐洲反傾銷下的歐美市場萎縮,中國光伏企業開始將更多的目光轉向國內市場,而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扶持政策的增多則使得這股開發熱情進一步升溫。對此,專家指出政策的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對國內市場的開啟更為重要。(10月23日《經濟參考報》)
“一葉知秋”,媒體對光伏產業現狀的解讀呈現兩面倒的現象。主流媒體突出“多部委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市場化的經濟類報刊則把視野放置到更加微觀的光伏企業觀察,得出的結論實際上印證了中國光伏產業各方都在努力,但仍然處于迷局之中,如何破解卻并沒有清晰的答案。
眾所周知,“歐美相繼對華掄起“反傾銷、反補貼”大棒,長期“兩頭”(原材料依賴進口,成品指望出口)在外的光伏產業大軍不得不將面對超過90%以上份額市場的淪陷。”從2012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就落入反傾銷的陷阱爬不出來,無論是企業自身還是外貿管理層都無計可施、乏善可陳,“業界普遍希望目前僅占5%份額的國內市場能夠及時大規模啟動”,某種意義上說是黔驢技窮的最后一招——在國內,發展光伏市場的機遇期還遠未成熟。
在多部委參與拯救中國光伏企業的大背景下,盡管有消息稱“一份題為《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已上報國家層面”,但以此斷言“一直制約光伏發展的并網問題在不久將來有望得到解決”,顯然過于樂觀了。
制約中國光伏市場的瓶頸就是并網難。現有行業規定是,“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電網要求必須自發自用,不許上傳。只有對于經過特許權招標的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才可發電上傳,真正售電。這部分電站每年額度是很小的。”并網的受限極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場的擴張。
有消息稱國家電網也在制定相關指導意見,考慮將此前歸屬于國家電網及升級電網管轄的并網審批權下放到地市級。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目前一個并網許可證經過幾番倒手后就能賣出天價”,對政策的消解和企業的無力感是現實層面不可回避的困境,多部委的努力很可能變成極少數人牟利的工具,最終光伏產業的命運依然堪憂。
更值得注意是,在各種產業優惠、扶持的政策背景下,一些光伏企業寧可坐以待斃也拒絕地方政府救援將企業國有化,無錫尚德負債超200億,在“當地政府表現出救場的高姿態,但尚德方面卻不愿被接管”,說明即便到了生死關頭,光伏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尚在進行中,也為產業迷局再添神秘色彩。
反應在資本市場上,大批A股上市公司開發光伏電站(BT項目)來拉動產品訂單銷售,用制造業企業嘗試往下游延伸的方式規避風險。即便是面對國內目前超過3000萬千瓦的光伏制造業產能來說,寄望國內市場啟動就可以短期內完全消化掉過剩的產能是不現實的。10月22日,中國光伏巨頭賽維LDK出讓此前發行股本約19.9%股權,也從證券市場上反應了現在光伏產業市場的不明朗。
應該看到,即便發展光伏產業的羈絆未除,但各種內外因素都開始呈現利好的趨勢,特別是“在西部投建光伏電站不僅幾乎不需要補貼,而且有眾多項目投資收益率可達10%以上。”使得“光伏市場在中西部”已成為各方共識,毫無疑問,將拯救中國光伏產業的重心放置西部是破解迷局的關鍵步驟。(吳秋風)
“一葉知秋”,媒體對光伏產業現狀的解讀呈現兩面倒的現象。主流媒體突出“多部委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市場化的經濟類報刊則把視野放置到更加微觀的光伏企業觀察,得出的結論實際上印證了中國光伏產業各方都在努力,但仍然處于迷局之中,如何破解卻并沒有清晰的答案。
眾所周知,“歐美相繼對華掄起“反傾銷、反補貼”大棒,長期“兩頭”(原材料依賴進口,成品指望出口)在外的光伏產業大軍不得不將面對超過90%以上份額市場的淪陷。”從2012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就落入反傾銷的陷阱爬不出來,無論是企業自身還是外貿管理層都無計可施、乏善可陳,“業界普遍希望目前僅占5%份額的國內市場能夠及時大規模啟動”,某種意義上說是黔驢技窮的最后一招——在國內,發展光伏市場的機遇期還遠未成熟。
在多部委參與拯救中國光伏企業的大背景下,盡管有消息稱“一份題為《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已上報國家層面”,但以此斷言“一直制約光伏發展的并網問題在不久將來有望得到解決”,顯然過于樂觀了。
制約中國光伏市場的瓶頸就是并網難。現有行業規定是,“對于分布式屋頂光伏電站,電網要求必須自發自用,不許上傳。只有對于經過特許權招標的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才可發電上傳,真正售電。這部分電站每年額度是很小的。”并網的受限極大地限制了光伏市場的擴張。
有消息稱國家電網也在制定相關指導意見,考慮將此前歸屬于國家電網及升級電網管轄的并網審批權下放到地市級。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目前一個并網許可證經過幾番倒手后就能賣出天價”,對政策的消解和企業的無力感是現實層面不可回避的困境,多部委的努力很可能變成極少數人牟利的工具,最終光伏產業的命運依然堪憂。
更值得注意是,在各種產業優惠、扶持的政策背景下,一些光伏企業寧可坐以待斃也拒絕地方政府救援將企業國有化,無錫尚德負債超200億,在“當地政府表現出救場的高姿態,但尚德方面卻不愿被接管”,說明即便到了生死關頭,光伏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尚在進行中,也為產業迷局再添神秘色彩。
反應在資本市場上,大批A股上市公司開發光伏電站(BT項目)來拉動產品訂單銷售,用制造業企業嘗試往下游延伸的方式規避風險。即便是面對國內目前超過3000萬千瓦的光伏制造業產能來說,寄望國內市場啟動就可以短期內完全消化掉過剩的產能是不現實的。10月22日,中國光伏巨頭賽維LDK出讓此前發行股本約19.9%股權,也從證券市場上反應了現在光伏產業市場的不明朗。
應該看到,即便發展光伏產業的羈絆未除,但各種內外因素都開始呈現利好的趨勢,特別是“在西部投建光伏電站不僅幾乎不需要補貼,而且有眾多項目投資收益率可達10%以上。”使得“光伏市場在中西部”已成為各方共識,毫無疑問,將拯救中國光伏產業的重心放置西部是破解迷局的關鍵步驟。(吳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