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個國家沒在太陽能方面吵吵鬧鬧?中國指責歐洲對太陽能產業提供補貼,而歐盟已開始質疑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價格,并已對加拿大提起訴訟。美國政府也已開始對中國征收反傾銷關稅。夠了!依靠世界上的各種補貼是無法使這個行業成活的,只有技術才有可能做到。
太陽能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投資黑洞。五年內最大的幾個集團的總市值縮水了約90%。這一數字還沒有剔除“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因為許多公司由于已破產而未被統計。如果說有什么地方出了問題,那就是這個行業本身——不僅產能過剩,而且在經濟緊縮之際還依賴政府補貼。不過,根據伯恩斯坦(Bernstein)的數據,在這五年中,安裝太陽能發電設施的每瓦特成本也降低了五分之四。據伯恩斯坦估計,如今每瓦特約1.23美元的成本,到明年有望降至每瓦特1美元以下。這樣,在中國日照更為充分的區域,太陽能有可能會比天然氣更便宜。中國是太陽能的最大潛在市場。雖然比起中國目前電力的主要來源——煤,太陽能發電仍將貴50%,但是中國正希望減少煤的用量。從這個意義來說太陽能發電將不需要補貼就能發揮作用。
推動太陽能產業產生經濟效益是一回事,但在估值暴跌的情況下從幸存廠商中挑出優勝者來投資則是另一回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的凈債務經常超過其總資本的一半。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尚德(Suntech)目前有被紐約證交所摘牌的危險。認為在不遠的將來這一行業可以不依靠政府補貼就能生存是不對的。然而能保證這個行業生存的是技術,而不是現在正進行的貿易大戰。情況正變得越來越有趣,但眼下只有極其勇敢的投資者才敢投資這個板塊。
Lex專欄是由FT評論家聯合撰寫的短評,對全球經濟與商業進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