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節”為避人多,選擇了廣西北部出游,車過桂林附近興安縣時忽見路邊立有通往光伏產業園的告示牌,因為太多的文章質疑國內300家光伏產業園泛濫成災,各地政府的無知毀了中國的光伏產業,便驅車駛入以探究竟,希望這個產業園能夠改變筆者的不良印象。路面并非很平整,開了一會兒才見到兩邊稀稀落落的廠區,卻未感覺有光伏蹤跡,在大路快到盡頭的時候,終于見到一不如想象中大的白色廠房和不夠氣派的廠區標有“XX光伏”字樣,也許因為過節,實在沒給人景氣印象。因為要趕路,沒有去其他廠區深究,但這個離桂林市也就50公里的興安縣光伏產業園給筆者留下非常一般的印象。
因為在光伏企業干過,筆者難免有了聯想:筆者曾在的S企業地處一個省落后地區的窮縣,開發區倒是比興安的整齊劃一有規模,S企業的廠房規模應大于XX光伏10倍。但這給S企業帶來了什么呢?隔三差五就有警車開道的領導車隊長驅直入,成為落后地區招商引資的成功名片,僅2010年省委書記就親臨兩次。最遺憾的是S企業本應趁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市場好時,把所有流動資金投入生產,賺它個盆滿缽滿,可是因為聽了省委書記再給幾億資金支持的話,卻把錢投了廠房和設備。S企業的規模有了,該賺的錢卻沒有了。去年中光伏市場急轉直下,S企業大量新蓋的廠房和進口設備沒用上,巨額的債務倒把企業壓垮了,自然再也見不到來展示政績的車隊了。想到此,筆者開始慶幸XX光伏不氣派的廠房來。
本以為此事就此打住,節后上班,竟然在專業網上看到《廣西日報》10月11日一篇題為《從山風“借力” 向太陽“借光”》報道中這樣一段話:“興安縣與吉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開啟了桂林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大門。從2008年簽訂合作協議,到2009年廣西首條光伏太陽能生產線的投產,再到如今興安縣光伏產業園入駐18個企業及配套項目……桂林,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光伏產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去年該市光伏產業產值已達50億元,同比增長近10倍,實現稅收7000余萬元。目前,桂林市光伏產業正朝著千億元目標邁進。”文章讀后,筆者不愿相信自己感受到的,寧愿相信報道的真實,深深地自責:一個有企業經歷的專業研究人員,竟然未能感受到18個企業和它帶來的產值的存在。
在為桂林市光伏產業輝煌業績歡呼的同時,筆者又有一絲隱憂:10月10日,正是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做出高額稅收“雙反”終裁,中國光伏巨大產能更加困難的日子,這篇報道會讓各級領導做出何種判斷、何種決策?為什么中國的官方報道總是缺少多種聲音,以幫助領導做出更加慎重、全面的考慮?于是筆者聯想到即使在全球光伏事業最成功的德國,還有專家公開批評政府:這是德國新能源事業最昂貴的失?。宦撓氲竭x戰正酣的美國,因為奧巴馬兩次視察過的、享有政府5億多美金支持的光伏企業solyndra的破產,成為競選對手羅姆尼攻擊的重要內容。此時,筆者更加明白了全球超過需求一倍以上的光伏產能,為什么中國是重災區而不是其他國家。
筆者最后的聯想是:如果2010年有人告訴S企業所在省份的省委書記那時的光伏產能已經過剩,書記也許就不會輕易承諾給S企業資金支持,S企業也許就不會盲目擴產,也許S企業就不會自己把自己推入今日之極度困境。希望這些聯想不再在廣西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