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盡管光伏行業內已經出臺了電池組件方面的評估標準,但并沒有形成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目前,國內組件產品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安全和功率保證兩個方面,由于行業內企業眾多、良莠不齊,一些組件的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困擾終端電站運行和實際發電量的難題。
25年是國內光伏組件生產商普遍宣稱的壽命使用期。按照組件性能特點,25年后發電效率衰減到80%,才能發揮經濟效益,國內一般光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在10年左右,10年以上開始盈利,因此生產商普遍都有25年功率保證的承諾,規模較大的組件生產廠商會提出5年或10年保修期承諾。
據證券時報報道,對于一個即將啟動國內應用市場的行業來說,只靠生產企業自己承諾、缺乏相關質量標準行不通。“這個保修期承諾如同我們買家電產品,執行的是"三包政策",1年包換,3年保修等等。但組件需要連續工作25年,超過承諾保修期后,組件能不能繼續運轉、質量如何保證,就只能靠生產商自己的約束力了。”21世紀新能源網主編張松說,國家質檢總局啟動這個課題應該是想出臺進一步標準,讓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知道組件是否是按照標準生產出來的,能否保證25年使用壽命。
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業務負責人王順權告訴記者,25年功率承諾不僅是光伏組件生產商關心的問題,也是電站投資者、采購商和系統商關心的問題,為此檢測中心會啟動包括加速壽命試驗在內的一系列監測方法。
不過,監督檢驗中心對研究成果能否最終上國家標準未置可否。“能不能成為國家標準還很難說”,王順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