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著手里那本厚達668頁的紅黑封面大書,國際能源機構總干事范德胡芬頗為自豪地將之稱為“能源領域的《圣經》”。雖說將該組織的旗艦出版物年度《世界能源展望》冠以這樣的昵稱頗有些自賣自夸的感覺,但無可否認的是,這個石油消費國政府間的經濟聯合組織還是給出了觀察能源市場的一個視角。
國際能源機構過去兩年中一直為迎接“天然氣的黃金時代”喝彩助威,而今年則描繪出一幅未來的世界能源版圖。就像大陸板塊始終處于漂移中一樣,世界能源格局也在變化中——而且這種變化要迅捷得多,按照專家估計,即使20多年后的全球能源格局,和現在相比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當其沖的變化是美國在未來能源版圖中角色的置換。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過去半個多世紀里,美國一直都是重要的能源進口國。為了保證能源供應安全,美國不惜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甚至通過海灣戰爭將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產地牢牢劃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中。
目前美國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平均每天消耗1870萬桶石油,大約有20%的能源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需求。但是可能不到10年,這種情況就有可能發生根本性轉變。國際能源機構預測,2015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國,到2020年左右將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這將導致美國石油進口量持續下降。到2035年,美國不但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甚至還會成為天然氣的凈出口國。
推動美國在2035年能源版圖中角色轉變的,是輕質致密油和頁巖氣資源的開發快于預期,尤其是“頁巖氣革命”不但有力地推動美國經濟復蘇,還會改變其在全球能源貿易中的地位。美國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將給全球能源流向帶來巨大變化。目前美國從中東進口大量石油,而到2035年中東原油90%都會出口到亞洲國家,這使得從中東到亞洲各國市場的戰略通道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雖然全球第一大產油國的桂冠被轉移到美國,但到2035年時,中東仍將一如既往地充當“世界油庫”。以中東國家為代表的歐佩克國家產量將持續上升,到2035年歐佩克在全球石油產量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42% 提升到屆時的50% 。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與目前相比,屆時伊拉克作為產油國的重要性尤為重要。
到目前為止,伊拉克對全球石油供應增長做出了最大貢獻。在經歷幾十年的沖突和動蕩后,伊拉克大幅提升石油產量的計劃不受限于該國資源規模或生產成本,而取決于能源供應鏈各環節的協調發展、從油氣財富開發中獲取長遠價值的清晰計劃以及在國內石油政策上成功凝聚更多共識。
在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中,伊拉克2020年石油產量將超過每天600萬桶,2035年日產量將超越800萬桶。伊拉克將成為快速增長的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一個主要供應國,到本世紀三十年代將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需求方面,亞洲在2035年的能源版圖中將占據重要地位。屆時全球能源需求將比現在增長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需求增長來自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相比之下,經合組織國家的能源需求水平基本沒有增長。
目前中國的太陽能企業正在遭受因美國和歐盟“雙反”貿易戰帶來的艱苦歲月。然而只要熬過這一段,前景就會豁然開朗。因為在2035年的能源版圖中太陽能將占據重要地位,從現在起到2035年,太陽能的增長快于其他任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發電的迅速擴張已越來越將可再生能源強化為全球能源結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約占電力產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