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分布式發電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么,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見解。但從前兩次工藝革命的特征分析下來,多數經濟學家的較為統一的共識是,互聯網和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形成新能源互聯網,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個人電腦和互聯網使人們的溝通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是一對多、自上而下、集中式、垂直式的信息傳播方式,現在是橫向的、用戶對用戶式的網絡傳播。這些方式究竟是進步,還是一種災禍的隱患,現在還存在著爭議。但是,目前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已經將這種扁平式的通訊科技用于能源系統,結合成分布式能源,精英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已經意識到,目前歐洲正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與那些僅在少數地方蘊藏、需要大量投資的傳統能源不同,分布式能源的唯一特點就是,它在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可以被找到。這能源不一定是光伏,但光伏注定是分布式能源的主要方式。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分布式能源和互聯網的結合,將表現五個方面:
1)能源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歐盟成員承諾,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到2020年占到20%;中國政府也作了同樣的承諾(只不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與歐盟的可再生能源的定義有所區別)。這種承諾的背后,是對傳統能源將要枯竭的焦慮,和對氣候變化導致的環境問題的威脅的擔憂。
2)將每個住宅和工業建筑轉化為微型發電廠;歐盟意識到,他們曾走過集中光伏電站和風電的彎路,但逐步發現人們無法通過集中風光發電來支持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人們需要重新認識構成世界的一磚一瓦,將每一處建筑轉變成為能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迷你能量采集器。這項工程可持續四十年到一百年。現在,我們有大型的公共能源公司,未來,我們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型住宅發電并把多余的電回售給電網,電力生產成本會越來越便宜。
3)在每一棟建筑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各類能源存儲技術以保存間歇式能源;將氫和其它可儲存的能源存在建筑里,利用社會全部的基礎設施來儲藏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并保證有持久可依賴的環保能源供應;這種帶有能量儲存功能的建筑物會使得電力供應更加穩定和靈活。
4)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不同地區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利用網絡通信科技把電網轉變為智能通用網絡,從而讓千百萬人可以把周圍建筑產生的電能輸送到電網中去,在開放的環境中實現與他人的資源共享,其工作原理就像信息在網絡上產生和傳播一樣;電力的共享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不會亞于信息共享帶來的變化。
5)將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所用的電力可以通過共享的電網平臺進行買賣。改變由汽車、火車、公交車、卡車等構成的全球運輸方式,使之成為由插電式和燃料電池等以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的運輸工具構成的交通運輸網。在全國和國際間建立統一標準的充電站,人們可以在充電站買賣電能。這會形成一個全新的交易機制和體系,并催生出許多硬件、軟件、服務和金融衍生體系。
上述五個方面將帶來巨大的商機。歐洲的下一步發展規劃已經考慮了如何針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來采取相應的政策。整個歐洲的房屋將作為節點連成網絡,這個網絡將不斷擴張,而且必須蔓延到國際和洲際。因為只有屬于不同的大陸和時區、不同地理、氣候條件的房屋加入,才能有足夠調劑余缺的交易產生。同時,隨著上述五大支柱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一步步展開,政府將成為這個跨區的工程的規劃、協調、運作的管理者。
分布式發電,盡管十分重要,但蘊藏的商機和經濟規模只是上述五個方面中最小的一部分。真正巨大的改變,是分布式發電帶來的后續能源使用方式的改變,也就是其它四個方面。不少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為此開始進行布局,例如前面提到的德國。韓國總理李明博也在呼吁建立橫跨亞洲的職能電網和能源網絡。但并非每個國家都意識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上述五個支柱,例如,奧巴馬希望重振綠色經濟,但沒有把這五項支柱聯系在一起,而是花數千億美元在單獨的項目上,導致了美國光伏行業的與自身實力不符的落后。
中國政府在開始的時候,似乎對新能源的支持非常猶豫。但從2012年的四季度開始,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方面。中國政府應當是意識到了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使得光伏成為支柱能源的時間不再遙遠,而可能是兩三年內的事情,再不做好準備,就會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政府可能也從美國的集中式光伏應用的不成功中吸取了教訓;加上自從“金太陽”和上網電價政策后,中國西部光伏的狂熱和東部的冷淡,使得中國政府意識到,必須要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才能使得中國光伏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只要認真思考就能夠認識到,必須將上述五個方面的工作協同進行,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和效果。
中國可以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因為,廣袤的地域和巨大的市場,年輕人對新觀點和新事物的興趣,企業家們近乎狂熱的對利潤的追求,和敢于冒險的精神,等等;這些,都是十分有利于新生的工業革命的溫室和土壤。但是,要正確引導這些有利的條件,對政策制定者的建議是,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需要在中央、地方層面,多進行交流和協調,盡快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新經濟模式的發展規劃。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么,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見解。但從前兩次工藝革命的特征分析下來,多數經濟學家的較為統一的共識是,互聯網和可再生能源的結合,形成新能源互聯網,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
個人電腦和互聯網使人們的溝通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是一對多、自上而下、集中式、垂直式的信息傳播方式,現在是橫向的、用戶對用戶式的網絡傳播。這些方式究竟是進步,還是一種災禍的隱患,現在還存在著爭議。但是,目前在歐洲特別是德國,已經將這種扁平式的通訊科技用于能源系統,結合成分布式能源,精英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已經意識到,目前歐洲正處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與那些僅在少數地方蘊藏、需要大量投資的傳統能源不同,分布式能源的唯一特點就是,它在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可以被找到。這能源不一定是光伏,但光伏注定是分布式能源的主要方式。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支柱,分布式能源和互聯網的結合,將表現五個方面:
1)能源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歐盟成員承諾,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到2020年占到20%;中國政府也作了同樣的承諾(只不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與歐盟的可再生能源的定義有所區別)。這種承諾的背后,是對傳統能源將要枯竭的焦慮,和對氣候變化導致的環境問題的威脅的擔憂。
2)將每個住宅和工業建筑轉化為微型發電廠;歐盟意識到,他們曾走過集中光伏電站和風電的彎路,但逐步發現人們無法通過集中風光發電來支持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人們需要重新認識構成世界的一磚一瓦,將每一處建筑轉變成為能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迷你能量采集器。這項工程可持續四十年到一百年。現在,我們有大型的公共能源公司,未來,我們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型住宅發電并把多余的電回售給電網,電力生產成本會越來越便宜。
3)在每一棟建筑物以及基礎設施中使用各類能源存儲技術以保存間歇式能源;將氫和其它可儲存的能源存在建筑里,利用社會全部的基礎設施來儲藏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并保證有持久可依賴的環保能源供應;這種帶有能量儲存功能的建筑物會使得電力供應更加穩定和靈活。
4)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不同地區的電力網轉化為能源共享網絡;利用網絡通信科技把電網轉變為智能通用網絡,從而讓千百萬人可以把周圍建筑產生的電能輸送到電網中去,在開放的環境中實現與他人的資源共享,其工作原理就像信息在網絡上產生和傳播一樣;電力的共享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不會亞于信息共享帶來的變化。
5)將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所用的電力可以通過共享的電網平臺進行買賣。改變由汽車、火車、公交車、卡車等構成的全球運輸方式,使之成為由插電式和燃料電池等以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的運輸工具構成的交通運輸網。在全國和國際間建立統一標準的充電站,人們可以在充電站買賣電能。這會形成一個全新的交易機制和體系,并催生出許多硬件、軟件、服務和金融衍生體系。
上述五個方面將帶來巨大的商機。歐洲的下一步發展規劃已經考慮了如何針對第三次工業革命來采取相應的政策。整個歐洲的房屋將作為節點連成網絡,這個網絡將不斷擴張,而且必須蔓延到國際和洲際。因為只有屬于不同的大陸和時區、不同地理、氣候條件的房屋加入,才能有足夠調劑余缺的交易產生。同時,隨著上述五大支柱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一步步展開,政府將成為這個跨區的工程的規劃、協調、運作的管理者。
分布式發電,盡管十分重要,但蘊藏的商機和經濟規模只是上述五個方面中最小的一部分。真正巨大的改變,是分布式發電帶來的后續能源使用方式的改變,也就是其它四個方面。不少國家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為此開始進行布局,例如前面提到的德國。韓國總理李明博也在呼吁建立橫跨亞洲的職能電網和能源網絡。但并非每個國家都意識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上述五個支柱,例如,奧巴馬希望重振綠色經濟,但沒有把這五項支柱聯系在一起,而是花數千億美元在單獨的項目上,導致了美國光伏行業的與自身實力不符的落后。
中國政府在開始的時候,似乎對新能源的支持非常猶豫。但從2012年的四季度開始,中國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方面。中國政府應當是意識到了光伏發電的成本下降使得光伏成為支柱能源的時間不再遙遠,而可能是兩三年內的事情,再不做好準備,就會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政府可能也從美國的集中式光伏應用的不成功中吸取了教訓;加上自從“金太陽”和上網電價政策后,中國西部光伏的狂熱和東部的冷淡,使得中國政府意識到,必須要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才能使得中國光伏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只要認真思考就能夠認識到,必須將上述五個方面的工作協同進行,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和效果。
中國可以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因為,廣袤的地域和巨大的市場,年輕人對新觀點和新事物的興趣,企業家們近乎狂熱的對利潤的追求,和敢于冒險的精神,等等;這些,都是十分有利于新生的工業革命的溫室和土壤。但是,要正確引導這些有利的條件,對政策制定者的建議是,政府、企業和公民社會需要在中央、地方層面,多進行交流和協調,盡快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新經濟模式的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