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實質性損害了美國相關產業,將對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征收 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接著,歐盟在11月8日發布公告,稱已對從中國光伏企業進口的硅片、電池、組件啟動反補貼調查,其對于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也早在進行中。事實上,受經濟危機影響,全球需求疲軟,太陽能產品原材料價格已經大幅下滑,上半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額大幅下滑,與2011年相比下降了31.49%。(據2012中國國際光伏產業發展論壇發布消息稱)這是六年以來首次出現出口額下滑的現象,如今出現了歐美兩個巨大市場的貿易保護“封殺”,中國的光伏產業鏈上的大量光伏產品制造商的寒冬已經越發地寒冷,不用等歐盟的仲裁確立,中國絕大多數的光伏企業已經看到了“滅頂之災”的來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俊峰就認為,中國光伏行業的艱苦時代可能不會太短,洗牌或需要3-5年。就世界光伏產業的布局來看,中國是光伏組件加工大國,歐盟是最大的光伏市場,美國則是高速發展的光伏市場,歐盟、美國是多晶硅原料和光伏設備的最大輸出地。如今世界經濟下行促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看起來光伏則是貿易保護戰爭打響的首個戰場,就國內來看,我國對于光伏行業出現的問題的處理方式或將對我國多個產業的轉型調整方式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光伏產業現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而光伏的發展并不能戛然而止,如何在長遠的光伏發展道路上同其他國家進行競爭,“雙反”引爆的諸多弊病已經顯現,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光伏,怎樣才能“絕處逢生”。
致命弱點:研發和應用
在“十一五”期間,盡管光伏產業被戴上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光環,但從現狀來看,我國的光伏產業依然擺脫不了原材料加工的本質。龐大的產能主要集中在利潤低廉的光伏組件環節,而90%的市場都在海外,這使得中國光伏產業一直處于畸形發展狀態。而這次貿易戰的出現,從好的一方面來看會產生倒逼效應,逼迫國內光伏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向上游(光伏設備)和下游(光伏電站運營)拓展,促進國內光伏企業的科技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雙反不過就是一個導火索。”這是記者采訪到的多位光伏從業人士對于此次歐美“雙反”行動的反應,他們大多都認為光伏自身問題已經存在已久,此次雙反不過是讓整個行業的問題提前暴露了。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黃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感慨“我國的光伏行業現在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雖然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光熱上的投入大大超過于光伏,但是對于光伏,黃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訴記者說早在2000年,他就曾了解過光伏,在看到了光伏的發展前景同時也看到了我國光伏對于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在技術材料上的依賴程度之高的本質問題。“中國的光伏行業現在是一個靠補貼發展的市場,前些年大家對于政策太過熱衷,而且光伏產品制造的準入門檻低,一窩蜂地就都進入了這個行業,行業內大多存在缺乏自主開發和進行長期發展的能力,造成了現在這個‘兩頭在外’的局面。”目前我國在上游晶體硅材料和下游發電市場里分別缺少了技術創新和市場消納能力,兩端的不成熟已成為了光伏行業的致命弱點,我國已經儼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光伏產業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要解決中國多晶硅行業的問題,需要國家加大現有多晶硅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實現技術升級。國家科技部就組織實施了“十一五”支撐計劃和863重點攻關計劃對技術問題進行輔助。同時,國家發改委也組織實施了《高純硅材料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等政策項目對光伏技術發展難題上進行攻克。但是技術的研發需要時間,明顯的,光伏產業研發技術上的創新速度并沒有趕上避免我國主打的出口市場的收縮所帶來的傷害。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曾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會議上提出了具體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就是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中,這就促使產生了要盡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壓力,“光伏,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速,頗有1958年‘大煉鋼鐵’的景象,”一位在光伏領域從業多年的不具名人士這樣形容道。毋庸置疑,如此集中、突擊式的發展方式背離了正常的經濟發展方式,其導致的嚴重后果將是拖累其他產業的資源配置,影響國家整體發展速度的負面效應。“如果把歸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支柱型產業的推行方式來規劃,后果將很讓人擔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提醒道。事實上,就2011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量的總需求是27GW,但全球的產能達到了60GW,而其中50GW就在中國。而據統計,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地方政府規劃的建設千億光伏產業園區就達到20個,規劃產值達到2萬億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國內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貨已逾500億元,而前三季度這66家公司光伏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不到100億元。國內前十家光伏企業欠債超過1100億元。尚德、賽維等光伏大佬們已經在第四季度出現了資不抵債的資金鏈問題,而這樣巨大的財務危機已經轉嫁到了地方政府上,因為在過去,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在渴望創造政績的沖動下,對光伏企業進行了“保姆式”的政策扶持,使他們從土地到融資都獲得了極大便利。但地方政府大多缺乏專業知識和評判手段,只是單純以投資額、年產值為標準,缺乏有效的規劃和引導,這也為行業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提供了條件。在對于光伏企業的融資和管理運營模式上,純粹的依靠銀行貸款和地方支持在長遠看來具有巨大的聯動性風險效應,在未來考慮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經營模式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健全能力或許能夠讓光伏產業更健康和市場化。不幸的是,現在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已經出現了無法自救的困局,似乎到了政府不救不行的地步,而據了解,中央決策層亦對光伏問題已有直接批示,要求盡快制定措施,開啟國內市場,拯救光伏企業。目前國家能源局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緊急制定相應的補貼方案,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太陽能研究員王斯成在10月的北京的太陽能行業會議上就表示,中國政府很快會啟動一個700億元人民幣(110億美元)的緊急刺激計劃來拯救太陽能產業。光伏行業必須救,可是怎么救,要采取不只是進行亡羊補牢的填空方案卻是中國政府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告訴記者說“對光伏行業的扶持要通過技術的進步以及逐步增加應用方面入手,同時要持續地提高光伏發電的轉化效率和降低成本,由此來提高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要做到今天的補貼是為了最終的不補貼。”被認為分布式是最適合光伏自身特點的發電形式則將作為重點進行探索。在此方面發展較為成熟的德國截至2011年底,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達到24.7吉瓦,其中分布式占比近80%,其主要應用形式為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單個發電系統平均容量僅為20千瓦。總體說來,我國的光伏產業的弱勢已被充分認識到,現在的關鍵問題則是如何轉劣為優。
全球備戰光伏未來
縱觀全球,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幾乎都是以政府扶持為主要驅動力。最早推行太陽能政策的國家是日本。為了扶持光伏產業,日本政府采取了非常積極的政策措施,在現場實驗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允許光伏發電優先并網,這項政策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74年日本執行了“陽光計劃”,當時規定以居民屋頂并網發電為主要目標,對光伏系統實施政府補貼,初始的補貼達到了光伏系統造價的70%。到了1993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陽光計劃”。在該計劃下,日本政府規定,自1994 年起居民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政府提供補貼,補貼額度接近50%(以后逐年減少)。當年光伏系統的每千瓦安裝成本為200 萬日元/千瓦,補貼額為90 萬日元/千瓦。以后補貼額逐年下降,到2006 年該項補助取消。但此后安裝量仍然趨于穩定增長。
美國聯邦政府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在技術研發和退稅政策上給予光伏產業支持,如投資抵扣(ITC)計劃即投資總額的30%一次性或分年度抵扣稅收;生產量抵扣(PTC)計劃是指出每度光伏電力可抵扣1.8美分的稅收,以上政策對光伏支持力度較小,效果并不明顯。直到2010年7月21日,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投票通過了美國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這一法案的通過將極大促進未來十年美國光伏市場的急速增長。從2012年開始,美國將投資2.5億美元用于該項計劃,從2013-2021年,每年將投資5億美元用于太陽能屋頂計劃。根據該項法案,連同現有的激勵機制,太陽能發電系統須在1 MW以內,可獲得高達50%的太陽能系統安裝的補助。該項立法的補助資金可以補貼40 GW的新安裝容量,加上地面光伏電站、各州聯邦府補貼,美國光伏市場總量預計超過100 GW,將取代德國成為未來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動機。
光伏發展最具亮點的無非是歐盟國家,而有分析指出,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將仍然是未來幾年的主要安裝大國。但是由于這幾個國家的政府都擔心光伏發展過熱,一直在調整相關的上網電價法(FiTs)用以引導產業健康理性發展,這將使得歐洲在短期內增長幅度不會像以往那樣大。在1991年,德國就通過了《強制購電法(StrEG)》,要求電網企業按規定的電價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998年德國政府進一步提出“10萬屋頂計劃”(100,000 Roofs Program),并于2000年開始實施,爭取從這些屋頂上取得300兆瓦太陽電。此舉極大地刺激了德國乃至世界的光伏市場。2000年,德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EEG)》,解決了光伏系統的并網難問題。EEG還規定光伏發電在固定時間內(20年)享受固定的上網電價,上網電價每年按5%的比例遞減;同時還設置了每年提供優惠上網電價的容量上限為35萬千瓦,2002年又將其調整為1吉瓦。2004年,德國修訂了EEG,規定對不同容量、不同形式的光伏發電實行46~62歐分/千瓦時的區別上網電價。2009年,德國采取了更加靈活的上網電價政策,將其每年遞減的比例由固定值改為與容量掛鉤,以更好地利用電價杠桿,調節新增的裝機容量。2011年,德國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降低為0.24~0.39歐分/千瓦時。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的補貼是由電力用戶分攤的。2010年,默克爾政府提出要大幅降低光伏發電補貼,遭到反對黨以及執政聯盟內部一些人的強烈反對。最后,還是就補貼政策達成了妥協,使德國光伏發電能夠維持在一個適當發展的速度上。自2008年以來,意大利相繼出臺了多個光伏能源應用方面的刺激政策和法規,除了歐洲國家普遍采用的優惠上網電價回購政策,還對光伏應用總成本提供高達20%的資金補貼: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去年底宣布投入7700萬歐元支持國內小型天陽能光伏網站與國家電網并網。奧地利聯邦補貼和資助又分為聯邦費用補貼和聯邦投資資助。奧地利聯邦政府每年設置1700萬歐元的聯邦費用補貼,補貼面向所有的新能源應用者,但規定太陽能和其它生態能源的資助至少要占每年費用補貼的10%。該項補貼資助期為12年,最后兩年資助額遞減,同時接受補貼者有義務至少使用太陽能設備13年。目前,歐洲的光伏上網電價已經低于每千瓦時20歐分,光伏發電已經進入了平價消費時代,意味著已不再需要國家的補貼。而創新的英國實施的是可再生能源承諾保證書(roc)政策,roc是一種頒布給鑒定合格的電廠的綠色證書,證明在英國生產的、供應給英國國內客戶的合格可再生電力是經許可電力供應商生產的。roc是英國可再生電力項目的主要支持性計劃,它強制英國的電力供應商不斷提高其電力生產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roc針對每兆瓦時的綠色電能生產而發放,生產的電能可自用或輸入電網。roc可依據能源供應商需完成的配額義務(逐年增加)出售,其平均價格在35~50英鎊。
東南亞的光伏市場后來居上,在未來或將呈現多元化局面。IMS Research光伏市場分析師Jessica Jin表示:“盡管目前泰國主導著東南亞市場,但是該地區其他一些國家有巨大的光伏潛力,為供應商提供大量的機會,而這些國家將在未來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越。鑒于其迅速增長的電力需求,目前能用上光伏發電的人口較少,數以千計的島嶼上依賴柴油發電機的現狀,對于印度尼西亞來說分布式光伏發電為其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報告預測,未來4年印尼將安裝近1GW的光伏發電系統,成為該地區增長最快的市場,其中離網系統將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阿聯酋是世界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之一,如今它正在加速發展高新技術來提高它的太陽能工業。當地政府認為太陽能產業將在十年內吸引二百億美元的投資,未來10年內太陽能產業總投資將超過500億。現在正有一些太陽能設備已經在阿聯酋悄然登場,同時迪拜已經計劃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城,其中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尚德太陽能已經成功投標此項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缺乏上網電價政策及完善的法律框架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光伏市場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全球,購買私人擁有太陽能電力的概念至少在50個國家盛行,其中包括眾所熟知的實施上網電價政策的歐盟。所以太陽能專家表示,一些措施包括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的優惠利率,也將刺激在太陽能發電產業如太陽能是否充足中東地區。有分析人士表示一個長期的融資機制,允許客戶在較長時期內的傳播成本。家屋屋頂太陽能電池板成本高達10,000美元(36,700迪拉姆),允許用戶在15年內支付,這會大大刺激迪拜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的安裝。所以不一定非得是上網電價政策,關鍵是適合迪拜的太陽能電力行業健康發展。
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銀行“非洲照明計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15年非洲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便攜式太陽能照明產品市場,并預測未來五年中非洲便攜式太陽能產品的銷售量平均每年將至少增長40%至50%(約1300萬件)。非洲地區當下也在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不過其大多依靠國際組織的投入,在近期,世界銀行就審批通過了一項2.97億美元的貸款,幫助位于摩洛哥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的500MW Desertec聚光太陽能光伏(CSP)發電站融資。
政策扶持,加速自立
如此看來,作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分支之一的太陽能在國際上都處在火熱的扶持期。今年2月,我國工信部公布《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明確要求,“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適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裝機容量要求,同時積極滿足國際市場發展需要。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2012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還傳來消息說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業的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最快明年推出;而與此同時,商務部也正在抓緊制定推進光伏業援外力度的新政,其將主要針對非洲40多個國家,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9月28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根據該《通知》,中國將啟動每省500兆瓦裝機容量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全國共約15吉瓦。同時,能源局、科技部、財政部等將會再啟動共約1吉瓦裝機容量的金太陽工程。這樣,共約有16吉瓦的市場容量來“拯救”光伏產業。此外,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等項目也都要啟動。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建設”,被列為該規劃的七個重點任務之一。10月26日,國家電網宣布,從11月1日起,6兆瓦及以下容量光伏發電項目可直接在當地電網公司申請并網,并以1元/千瓦時標準全額收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富余電力。此舉意味著一直阻礙國內光伏市場開啟的并網難問題將得到初步緩解。而此前,國家能源局在9月就發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
可以看出,針對健全我國光伏行業的扶持政策眾多而且在今年政策下達得尤為緊密,國家對于光伏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可小窺。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光伏行業暴露的問題也是我國眾多其他行業存在的“定時炸彈”,這次因“雙反”而起的至上到下的反思和調整在未來或許對我國在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方式起到更深遠的指導作用。如何順應全球對于新能源的重點投入和開發趨勢,讓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地自立并帶動經濟進行轉型發展,我國仍然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符合國情的政策引導和幫助。
在《創世紀》的第一章,上帝就說“要有光”。今天聰明的人類已經把太陽光進行了科學化發展,用光發電支持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使文明進步,光伏,這個還在襁褓中的新興產業,在不斷地調整發展過程中,或將開啟下一個新世紀。
致命弱點:研發和應用
在“十一五”期間,盡管光伏產業被戴上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光環,但從現狀來看,我國的光伏產業依然擺脫不了原材料加工的本質。龐大的產能主要集中在利潤低廉的光伏組件環節,而90%的市場都在海外,這使得中國光伏產業一直處于畸形發展狀態。而這次貿易戰的出現,從好的一方面來看會產生倒逼效應,逼迫國內光伏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向上游(光伏設備)和下游(光伏電站運營)拓展,促進國內光伏企業的科技創新,提升行業競爭力。“雙反不過就是一個導火索。”這是記者采訪到的多位光伏從業人士對于此次歐美“雙反”行動的反應,他們大多都認為光伏自身問題已經存在已久,此次雙反不過是讓整個行業的問題提前暴露了。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黃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感慨“我國的光伏行業現在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雖然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光熱上的投入大大超過于光伏,但是對于光伏,黃鳴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告訴記者說早在2000年,他就曾了解過光伏,在看到了光伏的發展前景同時也看到了我國光伏對于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在技術材料上的依賴程度之高的本質問題。“中國的光伏行業現在是一個靠補貼發展的市場,前些年大家對于政策太過熱衷,而且光伏產品制造的準入門檻低,一窩蜂地就都進入了這個行業,行業內大多存在缺乏自主開發和進行長期發展的能力,造成了現在這個‘兩頭在外’的局面。”目前我國在上游晶體硅材料和下游發電市場里分別缺少了技術創新和市場消納能力,兩端的不成熟已成為了光伏行業的致命弱點,我國已經儼然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光伏產業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要解決中國多晶硅行業的問題,需要國家加大現有多晶硅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實現技術升級。國家科技部就組織實施了“十一五”支撐計劃和863重點攻關計劃對技術問題進行輔助。同時,國家發改委也組織實施了《高純硅材料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等政策項目對光伏技術發展難題上進行攻克。但是技術的研發需要時間,明顯的,光伏產業研發技術上的創新速度并沒有趕上避免我國主打的出口市場的收縮所帶來的傷害。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曾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會議上提出了具體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就是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中,這就促使產生了要盡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壓力,“光伏,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速,頗有1958年‘大煉鋼鐵’的景象,”一位在光伏領域從業多年的不具名人士這樣形容道。毋庸置疑,如此集中、突擊式的發展方式背離了正常的經濟發展方式,其導致的嚴重后果將是拖累其他產業的資源配置,影響國家整體發展速度的負面效應。“如果把歸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支柱型產業的推行方式來規劃,后果將很讓人擔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提醒道。事實上,就2011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量的總需求是27GW,但全球的產能達到了60GW,而其中50GW就在中國。而據統計,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地方政府規劃的建設千億光伏產業園區就達到20個,規劃產值達到2萬億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國內66家A股光伏公司存貨已逾500億元,而前三季度這66家公司光伏產品的銷售收入總額不到100億元。國內前十家光伏企業欠債超過1100億元。尚德、賽維等光伏大佬們已經在第四季度出現了資不抵債的資金鏈問題,而這樣巨大的財務危機已經轉嫁到了地方政府上,因為在過去,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在渴望創造政績的沖動下,對光伏企業進行了“保姆式”的政策扶持,使他們從土地到融資都獲得了極大便利。但地方政府大多缺乏專業知識和評判手段,只是單純以投資額、年產值為標準,缺乏有效的規劃和引導,這也為行業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提供了條件。在對于光伏企業的融資和管理運營模式上,純粹的依靠銀行貸款和地方支持在長遠看來具有巨大的聯動性風險效應,在未來考慮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經營模式對整個產業鏈的服務健全能力或許能夠讓光伏產業更健康和市場化。不幸的是,現在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已經出現了無法自救的困局,似乎到了政府不救不行的地步,而據了解,中央決策層亦對光伏問題已有直接批示,要求盡快制定措施,開啟國內市場,拯救光伏企業。目前國家能源局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正在緊急制定相應的補貼方案,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太陽能研究員王斯成在10月的北京的太陽能行業會議上就表示,中國政府很快會啟動一個700億元人民幣(110億美元)的緊急刺激計劃來拯救太陽能產業。光伏行業必須救,可是怎么救,要采取不只是進行亡羊補牢的填空方案卻是中國政府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告訴記者說“對光伏行業的扶持要通過技術的進步以及逐步增加應用方面入手,同時要持續地提高光伏發電的轉化效率和降低成本,由此來提高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要做到今天的補貼是為了最終的不補貼。”被認為分布式是最適合光伏自身特點的發電形式則將作為重點進行探索。在此方面發展較為成熟的德國截至2011年底,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達到24.7吉瓦,其中分布式占比近80%,其主要應用形式為屋頂光伏發電系統,單個發電系統平均容量僅為20千瓦。總體說來,我國的光伏產業的弱勢已被充分認識到,現在的關鍵問題則是如何轉劣為優。
全球備戰光伏未來
縱觀全球,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幾乎都是以政府扶持為主要驅動力。最早推行太陽能政策的國家是日本。為了扶持光伏產業,日本政府采取了非常積極的政策措施,在現場實驗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允許光伏發電優先并網,這項政策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74年日本執行了“陽光計劃”,當時規定以居民屋頂并網發電為主要目標,對光伏系統實施政府補貼,初始的補貼達到了光伏系統造價的70%。到了1993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陽光計劃”。在該計劃下,日本政府規定,自1994 年起居民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政府提供補貼,補貼額度接近50%(以后逐年減少)。當年光伏系統的每千瓦安裝成本為200 萬日元/千瓦,補貼額為90 萬日元/千瓦。以后補貼額逐年下降,到2006 年該項補助取消。但此后安裝量仍然趨于穩定增長。
美國聯邦政府很長一段時間內只在技術研發和退稅政策上給予光伏產業支持,如投資抵扣(ITC)計劃即投資總額的30%一次性或分年度抵扣稅收;生產量抵扣(PTC)計劃是指出每度光伏電力可抵扣1.8美分的稅收,以上政策對光伏支持力度較小,效果并不明顯。直到2010年7月21日,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投票通過了美國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這一法案的通過將極大促進未來十年美國光伏市場的急速增長。從2012年開始,美國將投資2.5億美元用于該項計劃,從2013-2021年,每年將投資5億美元用于太陽能屋頂計劃。根據該項法案,連同現有的激勵機制,太陽能發電系統須在1 MW以內,可獲得高達50%的太陽能系統安裝的補助。該項立法的補助資金可以補貼40 GW的新安裝容量,加上地面光伏電站、各州聯邦府補貼,美國光伏市場總量預計超過100 GW,將取代德國成為未來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動機。
光伏發展最具亮點的無非是歐盟國家,而有分析指出,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將仍然是未來幾年的主要安裝大國。但是由于這幾個國家的政府都擔心光伏發展過熱,一直在調整相關的上網電價法(FiTs)用以引導產業健康理性發展,這將使得歐洲在短期內增長幅度不會像以往那樣大。在1991年,德國就通過了《強制購電法(StrEG)》,要求電網企業按規定的電價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998年德國政府進一步提出“10萬屋頂計劃”(100,000 Roofs Program),并于2000年開始實施,爭取從這些屋頂上取得300兆瓦太陽電。此舉極大地刺激了德國乃至世界的光伏市場。2000年,德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可再生能源法(EEG)》,解決了光伏系統的并網難問題。EEG還規定光伏發電在固定時間內(20年)享受固定的上網電價,上網電價每年按5%的比例遞減;同時還設置了每年提供優惠上網電價的容量上限為35萬千瓦,2002年又將其調整為1吉瓦。2004年,德國修訂了EEG,規定對不同容量、不同形式的光伏發電實行46~62歐分/千瓦時的區別上網電價。2009年,德國采取了更加靈活的上網電價政策,將其每年遞減的比例由固定值改為與容量掛鉤,以更好地利用電價杠桿,調節新增的裝機容量。2011年,德國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降低為0.24~0.39歐分/千瓦時。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的補貼是由電力用戶分攤的。2010年,默克爾政府提出要大幅降低光伏發電補貼,遭到反對黨以及執政聯盟內部一些人的強烈反對。最后,還是就補貼政策達成了妥協,使德國光伏發電能夠維持在一個適當發展的速度上。自2008年以來,意大利相繼出臺了多個光伏能源應用方面的刺激政策和法規,除了歐洲國家普遍采用的優惠上網電價回購政策,還對光伏應用總成本提供高達20%的資金補貼: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去年底宣布投入7700萬歐元支持國內小型天陽能光伏網站與國家電網并網。奧地利聯邦補貼和資助又分為聯邦費用補貼和聯邦投資資助。奧地利聯邦政府每年設置1700萬歐元的聯邦費用補貼,補貼面向所有的新能源應用者,但規定太陽能和其它生態能源的資助至少要占每年費用補貼的10%。該項補貼資助期為12年,最后兩年資助額遞減,同時接受補貼者有義務至少使用太陽能設備13年。目前,歐洲的光伏上網電價已經低于每千瓦時20歐分,光伏發電已經進入了平價消費時代,意味著已不再需要國家的補貼。而創新的英國實施的是可再生能源承諾保證書(roc)政策,roc是一種頒布給鑒定合格的電廠的綠色證書,證明在英國生產的、供應給英國國內客戶的合格可再生電力是經許可電力供應商生產的。roc是英國可再生電力項目的主要支持性計劃,它強制英國的電力供應商不斷提高其電力生產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roc針對每兆瓦時的綠色電能生產而發放,生產的電能可自用或輸入電網。roc可依據能源供應商需完成的配額義務(逐年增加)出售,其平均價格在35~50英鎊。
東南亞的光伏市場后來居上,在未來或將呈現多元化局面。IMS Research光伏市場分析師Jessica Jin表示:“盡管目前泰國主導著東南亞市場,但是該地區其他一些國家有巨大的光伏潛力,為供應商提供大量的機會,而這些國家將在未來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越。鑒于其迅速增長的電力需求,目前能用上光伏發電的人口較少,數以千計的島嶼上依賴柴油發電機的現狀,對于印度尼西亞來說分布式光伏發電為其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報告預測,未來4年印尼將安裝近1GW的光伏發電系統,成為該地區增長最快的市場,其中離網系統將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阿聯酋是世界上陽光最充足的地方之一,如今它正在加速發展高新技術來提高它的太陽能工業。當地政府認為太陽能產業將在十年內吸引二百億美元的投資,未來10年內太陽能產業總投資將超過500億。現在正有一些太陽能設備已經在阿聯酋悄然登場,同時迪拜已經計劃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城,其中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尚德太陽能已經成功投標此項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缺乏上網電價政策及完善的法律框架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光伏市場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全球,購買私人擁有太陽能電力的概念至少在50個國家盛行,其中包括眾所熟知的實施上網電價政策的歐盟。所以太陽能專家表示,一些措施包括政府補貼或銀行貸款的優惠利率,也將刺激在太陽能發電產業如太陽能是否充足中東地區。有分析人士表示一個長期的融資機制,允許客戶在較長時期內的傳播成本。家屋屋頂太陽能電池板成本高達10,000美元(36,700迪拉姆),允許用戶在15年內支付,這會大大刺激迪拜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的安裝。所以不一定非得是上網電價政策,關鍵是適合迪拜的太陽能電力行業健康發展。
國際金融公司和世界銀行“非洲照明計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15年非洲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便攜式太陽能照明產品市場,并預測未來五年中非洲便攜式太陽能產品的銷售量平均每年將至少增長40%至50%(約1300萬件)。非洲地區當下也在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不過其大多依靠國際組織的投入,在近期,世界銀行就審批通過了一項2.97億美元的貸款,幫助位于摩洛哥瓦爾扎扎特(Ouarzazate)的500MW Desertec聚光太陽能光伏(CSP)發電站融資。
政策扶持,加速自立
如此看來,作為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分支之一的太陽能在國際上都處在火熱的扶持期。今年2月,我國工信部公布《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明確要求,“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適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裝機容量要求,同時積極滿足國際市場發展需要。支持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2012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還傳來消息說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光伏業的強制認證和檢測制度,最快明年推出;而與此同時,商務部也正在抓緊制定推進光伏業援外力度的新政,其將主要針對非洲40多個國家,帶動中國企業走出去。9月28日,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根據該《通知》,中國將啟動每省500兆瓦裝機容量的分布式光伏市場,全國共約15吉瓦。同時,能源局、科技部、財政部等將會再啟動共約1吉瓦裝機容量的金太陽工程。這樣,共約有16吉瓦的市場容量來“拯救”光伏產業。此外,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等項目也都要啟動。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加強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建設”,被列為該規劃的七個重點任務之一。10月26日,國家電網宣布,從11月1日起,6兆瓦及以下容量光伏發電項目可直接在當地電網公司申請并網,并以1元/千瓦時標準全額收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富余電力。此舉意味著一直阻礙國內光伏市場開啟的并網難問題將得到初步緩解。而此前,國家能源局在9月就發布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
可以看出,針對健全我國光伏行業的扶持政策眾多而且在今年政策下達得尤為緊密,國家對于光伏產業的重視程度不可小窺。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光伏行業暴露的問題也是我國眾多其他行業存在的“定時炸彈”,這次因“雙反”而起的至上到下的反思和調整在未來或許對我國在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產業的發展方式起到更深遠的指導作用。如何順應全球對于新能源的重點投入和開發趨勢,讓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地自立并帶動經濟進行轉型發展,我國仍然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符合國情的政策引導和幫助。
在《創世紀》的第一章,上帝就說“要有光”。今天聰明的人類已經把太陽光進行了科學化發展,用光發電支持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使文明進步,光伏,這個還在襁褓中的新興產業,在不斷地調整發展過程中,或將開啟下一個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