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危機沖擊嚴重
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步入了寒冬。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在歐洲市場上,光伏發電市場的發展正在逐步減速。這一影響也波及到了向該市場供應太陽能電池的中國太陽能電池產業。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第三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注1)的致辭中表示:“中國擁有風力、水力、生物質發電的國內市場。因此,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這些可再生能源產業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太陽能電池行業的情況則不同。目前國內市場尚未形成,會最先受到危害”,為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中的特殊存在――太陽能電池產業敲響了警鐘。
另一方面,對于今后的發展,這次危機也可以視為一個好機會。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可再生能源對于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溫室氣體減排、環境問題具有重大價值。為了克服這次金融危機,建立國內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我已經向政府提出了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需求和能力的建議”。
歐美市場減速影響中國
從中國各大太陽能電池公司2008財年第3季度的業務預測來看,大部分公司都在第2季度供貨預測值的基礎上進行了下調。
2008年后半年中國各地紛紛召開太陽能產業展會和研討會
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上游的硅錠、晶圓廠商ReneSola和LDK Solar卻還沒有減產的計劃。ReneSola維持第二季度計劃,LDK甚至計劃增產。二者與電池單元廠商簽訂有長期合同,都在密切關注世界經濟走向的同時,投資多晶硅料等上游產品(圖1)。
圖1:中國各大太陽能電池廠商的生產能力和預定產量由作者依據截至2008年12月3日公布的數字匯總。5家太陽能電池單元廠商在第二季度的供貨量預測的基礎上進行了下調。2家晶圓廠商尚未推出減產的計劃。
各公司受歐美市場減速影響的程度不盡相同。這源于各公司的出口地區、結算貨幣、金融抵銷手段方面的差異(注2)。對于以出口為中心的中國太陽能電池產業來說,歐元貶值20%以上使得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產業籠罩上了巨大陰影。特別是對于那些規模小、資金少的公司更是打擊重大。中國國內的眾多模塊專業廠商最先減產,甚至有的企業被迫停產。
投資公司也競相捂緊了口袋。使得用于新設備投資的資金無法運轉。從上游的多晶硅制造設備到下游的模塊設備,設備訂單低于10月以前的水平。(未完待續,特約撰稿人:王海紅、北原洋明,Tech & Biz)
更多請看第二部分:“貓冬”求生存
(注1)“第三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CNECC,3th China New Energy International Froum)已于2008年11月27~28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Diaoyutai State Guesthouse)召開。在開幕式上,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等人出席,并就包括太陽能電池產業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現狀和將來發表了看法。除開幕式外,本次會議由太陽能電池、太陽熱、新能源技術和設備等各個論壇組成。主題為太陽能的利用。
(注2)LDK董事長彭小峰擁有15年的對外貿易經驗,對于外匯風險注意充分,避免了外匯風險。該公司的結算貨幣為人民幣、美元和歐元并用,在控制歐元數量的同時,在設備投資中盡可能使用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