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添
困境之下,中央政府頻頻出臺利好消息欲拯救光伏行業于水火之中。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就確定了2013年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GW,并重申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不過政府的好意,企業們卻未必接受,國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剝離光伏相關資產。
1月中旬,航天機電(600151.SH)公告稱,公司擬轉讓持有的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的股權,轉讓價格不低于評估后的中環光伏凈資產的20%;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隨著多晶硅行業競爭加劇,加之國家《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實行,川投能源(600674.SH)或將剝離多晶硅資產;同時,市場傳聞樂山電力(600644.SH )也有可能在近期剝離多晶硅業務,轉型純水電型公司。
晶澳太陽能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就達到40~50GW,10GW的國內安裝量無異于杯水車薪,而且隨著今年五六月份歐盟的‘雙反’結果的出臺,大部分光伏企業都面臨生死劫,今年上半年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離開這個行業。”
毒品多晶硅?上市公司集體“戒毒”!
對于那些傳統的光伏巨頭而言,船大雖已無法掉頭,但他們在光伏行業之外,已開始拓展多項其他業務來彌補光伏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航天機電已經開始陸續剝離相關光伏業務的資產。早在去年10月,該公司就發布公告表示,以4.88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神舟硅業29.7%股權。
該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神舟硅業是當初幾經波折才融資上馬的項目,但這幾年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一路狂跌,這個項目已無任何盈利能力,虧損高達6.6億元,嚴重拖累母公司業績,無奈之下最終選擇賣出。”
2000年,航天機電開始進入光伏行業,最初只是局限于下游的組件環節,規模也較小。到了2007年之后,航天機電開始大規模進入光伏行業,大股東上航工業出資1.6億元,獲得神舟硅業61.54%持股權。2008年12月,航天機電以自由資金2億元增資神舟硅業,到了2009年3月,航天機電再次拿出自有資金8億元增持神舟硅業。可誰也未曾想到,這已是光伏行業最后的輝煌。
“2008年上半年,現貨市場的多晶硅能賣到400美元/千克,而如今跌到20美元/千克,公司所有的預期和盈利目標都已無法實現,如果繼續拖著不賣掉,只能虧損得更多。”上述航天機電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樂山電力原本就是一家以水電為主的企業,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與天威保變(6.88,0.16,2.38%)合資成立樂電天威硅業公司,經營樂山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總投資達11億元,然而這個合資公司自從成立之日起,生產就一直斷斷續續,而因為連續的虧損,樂山電力不得不持續地向該公司輸血。
現在看來,當初樂山電力一擲千金投資多晶硅更像是一場豪賭。
樂山電力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決定投資多晶硅項目之時,并沒有對這個行業做深入的調查和了解,董事會甚至沒有研究多晶硅的投資風險問題,在當時的暴力誘惑下,一頭扎進了光伏行業。“現在樂山電力都已被拖進泥潭,如果還不退出該業務,到時只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損失。”
對于那些傳統的光伏巨頭而言,船大雖已無法掉頭,但他們在光伏行業之外,已開始拓展多項其他業務來彌補光伏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
英利集團的主業是光伏組件制造和電站業務,該公司在去年三季度的凈虧損為9.59億元人民幣,出貨量環比降低17%,毛利率為負22%~24%。在此狀況下,英利開始涉足橄欖油、養殖、房地產、物流、服裝、酒店等領域。
2013年將現大規模倒閉潮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已經有80%都處于停產和倒閉狀態,接下來將向下游的電池、組件蔓延。
“更艱難的日子還在后面。”常州天華陽光有限公司總裁謝瀟拓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國內眾多上市公司逃離光伏產業,主要是看不到前景,而且到了今年五六月份歐盟“雙反”結果下來,國內將會有一大批企業倒閉,屆時行業將面臨更大的沖擊。
2009年之前,我國光伏行業相關產品99%都出口海外,國內市場基本無銷售,而在當年夏天,國家能源局啟動了甘肅敦煌10兆瓦示范工程之后,國內光伏市場開始長足發展,從國內裝機容量來看,2009年、2010年達到了200兆瓦左右,而2011年則達到了2.5吉瓦,增長了10倍以上,今年普遍預計在5吉瓦左右。
但謝瀟拓認為,這其中的數字多有水分,僅以金太陽工程來看,實際并網的連70%都不到。“主要是很多政策無法落地,也無法執行,挫傷了企業的積極性,導致光伏電站的建設目前已陷于停滯狀態,這自然影響了下游組件的銷售,目前各大公司庫存都十分嚴重。”
江蘇一位電站開發商向記者表示,從2011年起,國家陸續出臺了光伏上網電價以及金太陽工程、分布式發電等眾多利好消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涉及多部門利益,往往難以執行。
“比如,我們在西北地區的光伏發電站先要賣給電網公司,但電網公司并不是滿發滿收,只能收一部分的發電量,而即便是這一部分的發電量的貨款,電網公司也不能在短期內發放,還要經過財政部、發改委的審核,這一趟折騰下來,大半年過去了,有時流程出了一點問題,就一分錢也拿不到了。”上述開發商對記者說。
據了解,很多企業在投資光伏電站時做的預算是8年或10年回收成本,內部收益率在10%左右,但因為上述種種因素,一個電站的投資回收期目前是遙遙無期,內部收益率普遍在2%左右。“目前做光伏電站的都在虧損,而且自從2011年4月之后,電站開發商們就再也沒有領過補貼了,很多實力差的公司就被拖死了。”
“正因為光伏電站的開發收益的不穩定和無法預期,導致銀行對光伏電站項目的貸款基本處于暫停狀態,從去年以來,行業里幾乎已經沒有公司能從銀行融資來做光伏電站,只能靠公司自己的資金投資建設,但因為補貼的發放不到位,很多企業都已經不敢再建造光伏電站,都處于觀望狀態。”謝瀟拓對記者說。
謝瀟拓認為,國內終端安裝市場的無力導致光伏企業的銷售難以打開局面,諸如尚德電力、英利集團等巨頭之間激烈的價格戰,也將整個行業的利潤越降越低,而航天機電、川投能源、樂山電力之類的中小型企業更難以與之競爭。“舉例來說,樂山電力每年的多晶硅產能在3000噸左右,而國內巨頭江蘇中能的產能已達到6.5萬噸,大規模帶來低成本,樂山電力、川投能源等顯然難以和這些傳統的光伏巨頭競爭。”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已經有80%都處于停產和倒閉狀態,接下來將向下游的電池、組件蔓延,去年是光伏市場掙扎求生的一年,今年將是倒閉和大動蕩的一年,一些國內上市公司若再不及時剝離虧損的光伏業務,就會更加血本無歸。”謝瀟拓說。
困境之下,中央政府頻頻出臺利好消息欲拯救光伏行業于水火之中。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就確定了2013年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GW,并重申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不過政府的好意,企業們卻未必接受,國內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剝離光伏相關資產。
1月中旬,航天機電(600151.SH)公告稱,公司擬轉讓持有的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的股權,轉讓價格不低于評估后的中環光伏凈資產的20%;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隨著多晶硅行業競爭加劇,加之國家《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實行,川投能源(600674.SH)或將剝離多晶硅資產;同時,市場傳聞樂山電力(600644.SH )也有可能在近期剝離多晶硅業務,轉型純水電型公司。
晶澳太陽能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就達到40~50GW,10GW的國內安裝量無異于杯水車薪,而且隨著今年五六月份歐盟的‘雙反’結果的出臺,大部分光伏企業都面臨生死劫,今年上半年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離開這個行業。”
毒品多晶硅?上市公司集體“戒毒”!
對于那些傳統的光伏巨頭而言,船大雖已無法掉頭,但他們在光伏行業之外,已開始拓展多項其他業務來彌補光伏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航天機電已經開始陸續剝離相關光伏業務的資產。早在去年10月,該公司就發布公告表示,以4.88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神舟硅業29.7%股權。
該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神舟硅業是當初幾經波折才融資上馬的項目,但這幾年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一路狂跌,這個項目已無任何盈利能力,虧損高達6.6億元,嚴重拖累母公司業績,無奈之下最終選擇賣出。”
2000年,航天機電開始進入光伏行業,最初只是局限于下游的組件環節,規模也較小。到了2007年之后,航天機電開始大規模進入光伏行業,大股東上航工業出資1.6億元,獲得神舟硅業61.54%持股權。2008年12月,航天機電以自由資金2億元增資神舟硅業,到了2009年3月,航天機電再次拿出自有資金8億元增持神舟硅業。可誰也未曾想到,這已是光伏行業最后的輝煌。
“2008年上半年,現貨市場的多晶硅能賣到400美元/千克,而如今跌到20美元/千克,公司所有的預期和盈利目標都已無法實現,如果繼續拖著不賣掉,只能虧損得更多。”上述航天機電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樂山電力原本就是一家以水電為主的企業,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與天威保變(6.88,0.16,2.38%)合資成立樂電天威硅業公司,經營樂山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總投資達11億元,然而這個合資公司自從成立之日起,生產就一直斷斷續續,而因為連續的虧損,樂山電力不得不持續地向該公司輸血。
現在看來,當初樂山電力一擲千金投資多晶硅更像是一場豪賭。
樂山電力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決定投資多晶硅項目之時,并沒有對這個行業做深入的調查和了解,董事會甚至沒有研究多晶硅的投資風險問題,在當時的暴力誘惑下,一頭扎進了光伏行業。“現在樂山電力都已被拖進泥潭,如果還不退出該業務,到時只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損失。”
對于那些傳統的光伏巨頭而言,船大雖已無法掉頭,但他們在光伏行業之外,已開始拓展多項其他業務來彌補光伏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
英利集團的主業是光伏組件制造和電站業務,該公司在去年三季度的凈虧損為9.59億元人民幣,出貨量環比降低17%,毛利率為負22%~24%。在此狀況下,英利開始涉足橄欖油、養殖、房地產、物流、服裝、酒店等領域。
2013年將現大規模倒閉潮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已經有80%都處于停產和倒閉狀態,接下來將向下游的電池、組件蔓延。
“更艱難的日子還在后面。”常州天華陽光有限公司總裁謝瀟拓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國內眾多上市公司逃離光伏產業,主要是看不到前景,而且到了今年五六月份歐盟“雙反”結果下來,國內將會有一大批企業倒閉,屆時行業將面臨更大的沖擊。
2009年之前,我國光伏行業相關產品99%都出口海外,國內市場基本無銷售,而在當年夏天,國家能源局啟動了甘肅敦煌10兆瓦示范工程之后,國內光伏市場開始長足發展,從國內裝機容量來看,2009年、2010年達到了200兆瓦左右,而2011年則達到了2.5吉瓦,增長了10倍以上,今年普遍預計在5吉瓦左右。
但謝瀟拓認為,這其中的數字多有水分,僅以金太陽工程來看,實際并網的連70%都不到。“主要是很多政策無法落地,也無法執行,挫傷了企業的積極性,導致光伏電站的建設目前已陷于停滯狀態,這自然影響了下游組件的銷售,目前各大公司庫存都十分嚴重。”
江蘇一位電站開發商向記者表示,從2011年起,國家陸續出臺了光伏上網電價以及金太陽工程、分布式發電等眾多利好消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涉及多部門利益,往往難以執行。
“比如,我們在西北地區的光伏發電站先要賣給電網公司,但電網公司并不是滿發滿收,只能收一部分的發電量,而即便是這一部分的發電量的貨款,電網公司也不能在短期內發放,還要經過財政部、發改委的審核,這一趟折騰下來,大半年過去了,有時流程出了一點問題,就一分錢也拿不到了。”上述開發商對記者說。
據了解,很多企業在投資光伏電站時做的預算是8年或10年回收成本,內部收益率在10%左右,但因為上述種種因素,一個電站的投資回收期目前是遙遙無期,內部收益率普遍在2%左右。“目前做光伏電站的都在虧損,而且自從2011年4月之后,電站開發商們就再也沒有領過補貼了,很多實力差的公司就被拖死了。”
“正因為光伏電站的開發收益的不穩定和無法預期,導致銀行對光伏電站項目的貸款基本處于暫停狀態,從去年以來,行業里幾乎已經沒有公司能從銀行融資來做光伏電站,只能靠公司自己的資金投資建設,但因為補貼的發放不到位,很多企業都已經不敢再建造光伏電站,都處于觀望狀態。”謝瀟拓對記者說。
謝瀟拓認為,國內終端安裝市場的無力導致光伏企業的銷售難以打開局面,諸如尚德電力、英利集團等巨頭之間激烈的價格戰,也將整個行業的利潤越降越低,而航天機電、川投能源、樂山電力之類的中小型企業更難以與之競爭。“舉例來說,樂山電力每年的多晶硅產能在3000噸左右,而國內巨頭江蘇中能的產能已達到6.5萬噸,大規模帶來低成本,樂山電力、川投能源等顯然難以和這些傳統的光伏巨頭競爭。”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已經有80%都處于停產和倒閉狀態,接下來將向下游的電池、組件蔓延,去年是光伏市場掙扎求生的一年,今年將是倒閉和大動蕩的一年,一些國內上市公司若再不及時剝離虧損的光伏業務,就會更加血本無歸。”謝瀟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