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周篁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紅煒
對話人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
仍然缺少核心競爭力
紅煒:前不久我和英利的苗連生做了一個對話,題目叫《市場認可就是光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他本人在對話中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棒,既符合他的思維習慣和語言風格,又準確地概括了中國光伏產業十年發展的評判問題,所以我就把它作為題目引用了。這是《對話新能源》系列希望探討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對話中我們的觀點完全一致: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十年發展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只要能度過“雙反”和產業整合,中國光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得到完善和加強,未來還會做得更好。
周篁:如果認為當前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我們對未來就會做出樂觀的估計。很遺憾,我認為,未來并不樂觀。我們切不可因為在國際市場上過去取得的驕人成績,就對中國光伏產業所存在的問題掉以輕心。無論是通過對歷史的梳理,還是對目前形勢的判斷,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顯然是不足的。我去過不少國內一流光伏企業,在那里看到的大都是用國外進口設備武裝起來的生產線,特別是在精密制造環節幾乎看不到國產設備。如果說中國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那么這個競爭力主要是由進口的先進設備、廉價勞動力和各地政府在土地、稅收、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組成。從這一點講: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嚴重缺乏的。
當然,我絕不是說中國的光伏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在產業鏈的一些環節上,我們已經做了,而且做得相當不錯。我在尚德、英利、阿特斯、協鑫等企業,就看到過大量國產設備,比如封裝環節的層壓機等。但是在關鍵技術和設備方面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體制問題是技術進步緩慢的
根本原因
紅煒:說過去中國光伏產業的競爭力很大一部分是體現在廉價的勞動力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方面,我同意。但是,只承認中國光伏產業有全球65%的市場占有率,不承認有核心競爭力是與事實不符;只承認有核心競爭力,不承認有一定技術競爭力是邏輯不通。你我的分歧是在數量問題還是本質問題,我認為是數量問題。產業發展的早期,可能全部設備依靠進口。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中國人自己的技術和國產設備的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的份額也在不斷提高,并且今后還會加速提高。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國際著名晶硅鑄錠爐生產商GTsolar最近宣布退出鑄錠爐生產領域。這既是它要升級換代的需求,又是受全球設備需求有限影響的結果,另外其產品主要需求國——中國的國產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如果說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是廉價勞動力和地方政府支持,那么“雙反”由于出口國關稅大幅提高,中國原有的成本競爭力就應當不存在了,那就意味著中國的光伏產業應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了?說中國光伏產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如何回答這一結論?我的看法是“雙反”之后的中國光伏產業會更加強大,所以除了廉價勞動力和政府支持之外,中國光伏產業還是有很強的技術和其他因素構成的核心競爭力。
周篁: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許會更清楚。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土壤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就一直落后于西方,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個重要原因是促進科技進步的體制、機制建設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國家的科研與生產是脫節的,科研成果難以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導致生產環節所需的各種技術和裝備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這已成為中國幾乎所有產業的軟肋。在缺乏良性的體制、機制支撐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說,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痛下決心,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換的體制、機制問題,積極地擴大國內光伏市場,大力推動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雙反”之后的中國光伏產業前景實在令人擔憂。
低價格的競爭策略并非最佳選擇
紅煒:我同意中國由于種種原因缺乏創新和科技進步土壤的說法。首先從我搜集的境內外同樣為有競爭力企業的資料看,在根據銷售額提取一定比例科研費用方面中國企業要低于國外;其次雖然中國光伏產業的專利數量遠遠高于國外,但發明專利要少,恐怕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的就更少。但看事物要看本質,要看發展。作為中國光伏業的老人,苗連生一再告訴我,研究中國光伏產業一定要懂得歷史地看這個產業。我是對中國光伏產業鏈中不同環節進行過認真梳理的,在裝備制造方面是有很大進步的,在核心技術方面是有競爭力的,未來是會更有競爭力的。不應該因為產業暫時的問題否定產業的主流,進而否定它的未來發展。
周篁:中國由于缺乏鼓勵科技發展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積極環境,這就使得中國光伏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技術成為一個嚴重的短板。為了保證產品的競爭力,中國光伏企業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在擴大產能、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爭取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做文章,采取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策略與對手抗衡,結果始終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低端競爭狀態。更為嚴重的是,這一競爭策略又進一步衰減了技術進步的動力,使得我國產業界陷入技術進步始終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非良性發展軌跡”。過分強調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不注重提高生產技術,最終陷入別人設計好的一個“局”,長期成為“世界加工廠”,“綠色”了別人,把污染留給自己。這種發展模式非常危險。
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有害于中國,也有害于全球產業的科技進步。比如中國光伏產業的無限制低成本競爭就嚴重抑制了“薄膜”這種先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國外擁有這一先進技術的企業競爭乏力,從而阻礙了全球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這更為可怕。而這一切皆源于我們產業發展思路的設計缺陷,是國家過分追求GDP增長的必然惡果。中國因為歷史原因形成的國際競爭策略的主導思想有問題,所以首先應當改變過分強調規?;母偁幉呗浴?br />
接受國際規則
才能更好地被別人所接受
紅煒:如果任何事物能夠按照理想的狀態發展當然好,但是中國有句老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恐怕也是如此。更何況產業發展也有產業發展自己的規律,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是可以規避的,有些問題無可規避。記得最近看到一篇有關反思光伏產業的分析,有兩句話很有意思:“光伏在產業化發展初期有一個內生性矛盾——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與規?;恢滦陨a降低成本兩者難以兼顧。光伏業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的這輪擴張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基本確立了以晶體硅為主流的技術路線,二是快速的規?;焖俚亟档土似渖a成本。”如果這一分析成立,那么在中國特定的生產力水平階段,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發展只有選擇以晶硅技術為主的規?;l展之路。畢竟中國的光伏企業也要生存,也要發展,而且發展的還不錯。想起幾年前對中國股市的一場大辯論,有專家因為中國股市存在嚴重的發展中的問題,便提出要“推倒從來”,我認為既不現實,更是可笑。
周篁:我近來常想,為什么西方國家接二連三地要對我們進行“雙反”?說白了,中國人太勤勞,太能吃苦,人家比不過你。我們一天可以干十幾個小時,只要給加班費,工人干得可高興了。而人家不是這樣,到了該下班的時候,誰說話也不好使,享受生活是第一位的。如果過去的光伏市場是在中國,人家的企業倒閉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蓡栴}在于,市場在人家那里,我們這么干人家就沒活路了。那人家不找茬,又能怎么辦呢?畢竟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大同的說法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因此說,在人家的市場上必須按照人家的規則玩,按照自己的規則玩是不行的。給人家活路,才能給自己活路。我們的許多企業在人家的市場上不按照人家的規則,不按照國際市場的規則出牌,盲目要做大做強,一味采取低價戰略打壓對手,自己賺不到錢,讓人家也賺不到錢。希望在人家的市場上把人家擠死了,自己當老大,這怎么可能成功?依我看,這場“雙反”早晚會來,它既是全球經濟不振背景下,各國以鄰為壑,貿易保護主義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們長期以來GDP掛帥、低價戰略的最終結果。如果這次我們不能深刻反思,今后此類事情恐怕還會重演。
紅煒:對于你所說的這一點,我是堅決反對的。是的,2011年以前,中國光伏產業99%的市場是在國外,如你所說是在人家的地面上“玩”,而且“玩”的很大,占了人家65%的市場份額。要說清楚的是我們能夠取得那么大的市場份額,首先一定是我們嚴格按照人家的規矩“玩”的。2011年以前全球80%的市場是在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家都知道歐洲的標準是最嚴格的,我們能在這樣的市場站住腳,不是憑關系,更不是拿槍逼著誰,而是按照你的標準,提供比你更好的價格和服務的結果。就是到現在,還有大量的境外EPC公司在游說政府希望采用中國的光伏產品。說到補貼,哪個國家不補貼,而且有光伏產業就有補貼,已經運行快十年了,是路人皆知的事情,所以會“雙反”,只說明按照你的規則我們的競爭力也太強了。這就是市場法則,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法則。至于中國光伏企業自身的問題,是需要在發展中逐步提升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等你洗干凈手再去搶飯吃,飯早沒了。
周篁:說到此,你我本無根本分歧,只不過是在分寸的把握上略有不同罷了。但我始終認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做生意,是要本國政府來保駕護航的。沒有統一的國家戰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各自為戰,自相殘殺,到頭來只能被人各個擊破,一敗涂地。中國光伏業今天的狀況,文章要從擴大內需做起,要從與更加智慧地與國際規則接軌、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做起。否則我們再有道理,再忿忿不平,市場是人家的,規則是人家定的,我們終究要吃虧,沒有多少還手之力。我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非常強大,我們應該從如何采取和平的手段,努力改變當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做起。從根本上說,這種在美元信用為基礎的國際經濟秩序中,我們不該過分追求巨額貿易順差,用資源、環境和勞動力去換取美元紙幣,以此來保證外匯儲備的充盈,這對我們的經濟是一柄雙刃劍,把握得不好,會傷到自己的。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紅煒
對話人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
仍然缺少核心競爭力
紅煒:前不久我和英利的苗連生做了一個對話,題目叫《市場認可就是光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他本人在對話中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棒,既符合他的思維習慣和語言風格,又準確地概括了中國光伏產業十年發展的評判問題,所以我就把它作為題目引用了。這是《對話新能源》系列希望探討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對話中我們的觀點完全一致:中國光伏產業經過十年發展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只要能度過“雙反”和產業整合,中國光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得到完善和加強,未來還會做得更好。
周篁:如果認為當前中國光伏產業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我們對未來就會做出樂觀的估計。很遺憾,我認為,未來并不樂觀。我們切不可因為在國際市場上過去取得的驕人成績,就對中國光伏產業所存在的問題掉以輕心。無論是通過對歷史的梳理,還是對目前形勢的判斷,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顯然是不足的。我去過不少國內一流光伏企業,在那里看到的大都是用國外進口設備武裝起來的生產線,特別是在精密制造環節幾乎看不到國產設備。如果說中國光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那么這個競爭力主要是由進口的先進設備、廉價勞動力和各地政府在土地、稅收、融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組成。從這一點講: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嚴重缺乏的。
當然,我絕不是說中國的光伏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在產業鏈的一些環節上,我們已經做了,而且做得相當不錯。我在尚德、英利、阿特斯、協鑫等企業,就看到過大量國產設備,比如封裝環節的層壓機等。但是在關鍵技術和設備方面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體制問題是技術進步緩慢的
根本原因
紅煒:說過去中國光伏產業的競爭力很大一部分是體現在廉價的勞動力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方面,我同意。但是,只承認中國光伏產業有全球65%的市場占有率,不承認有核心競爭力是與事實不符;只承認有核心競爭力,不承認有一定技術競爭力是邏輯不通。你我的分歧是在數量問題還是本質問題,我認為是數量問題。產業發展的早期,可能全部設備依靠進口。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中國人自己的技術和國產設備的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的份額也在不斷提高,并且今后還會加速提高。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國際著名晶硅鑄錠爐生產商GTsolar最近宣布退出鑄錠爐生產領域。這既是它要升級換代的需求,又是受全球設備需求有限影響的結果,另外其產品主要需求國——中國的國產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如果說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是廉價勞動力和地方政府支持,那么“雙反”由于出口國關稅大幅提高,中國原有的成本競爭力就應當不存在了,那就意味著中國的光伏產業應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了?說中國光伏產業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如何回答這一結論?我的看法是“雙反”之后的中國光伏產業會更加強大,所以除了廉價勞動力和政府支持之外,中國光伏產業還是有很強的技術和其他因素構成的核心競爭力。
周篁: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想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許會更清楚。我們常說,有什么樣的土壤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就一直落后于西方,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個重要原因是促進科技進步的體制、機制建設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國家的科研與生產是脫節的,科研成果難以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導致生產環節所需的各種技術和裝備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這已成為中國幾乎所有產業的軟肋。在缺乏良性的體制、機制支撐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說,如果我們不從現在開始痛下決心,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換的體制、機制問題,積極地擴大國內光伏市場,大力推動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雙反”之后的中國光伏產業前景實在令人擔憂。
低價格的競爭策略并非最佳選擇
紅煒:我同意中國由于種種原因缺乏創新和科技進步土壤的說法。首先從我搜集的境內外同樣為有競爭力企業的資料看,在根據銷售額提取一定比例科研費用方面中國企業要低于國外;其次雖然中國光伏產業的專利數量遠遠高于國外,但發明專利要少,恐怕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的就更少。但看事物要看本質,要看發展。作為中國光伏業的老人,苗連生一再告訴我,研究中國光伏產業一定要懂得歷史地看這個產業。我是對中國光伏產業鏈中不同環節進行過認真梳理的,在裝備制造方面是有很大進步的,在核心技術方面是有競爭力的,未來是會更有競爭力的。不應該因為產業暫時的問題否定產業的主流,進而否定它的未來發展。
周篁:中國由于缺乏鼓勵科技發展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積極環境,這就使得中國光伏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技術成為一個嚴重的短板。為了保證產品的競爭力,中國光伏企業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在擴大產能、降低勞動力成本和爭取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做文章,采取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策略與對手抗衡,結果始終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低端競爭狀態。更為嚴重的是,這一競爭策略又進一步衰減了技術進步的動力,使得我國產業界陷入技術進步始終不能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非良性發展軌跡”。過分強調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不注重提高生產技術,最終陷入別人設計好的一個“局”,長期成為“世界加工廠”,“綠色”了別人,把污染留給自己。這種發展模式非常危險。
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有害于中國,也有害于全球產業的科技進步。比如中國光伏產業的無限制低成本競爭就嚴重抑制了“薄膜”這種先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國外擁有這一先進技術的企業競爭乏力,從而阻礙了全球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這更為可怕。而這一切皆源于我們產業發展思路的設計缺陷,是國家過分追求GDP增長的必然惡果。中國因為歷史原因形成的國際競爭策略的主導思想有問題,所以首先應當改變過分強調規?;母偁幉呗浴?br />
接受國際規則
才能更好地被別人所接受
紅煒:如果任何事物能夠按照理想的狀態發展當然好,但是中國有句老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恐怕也是如此。更何況產業發展也有產業發展自己的規律,在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是可以規避的,有些問題無可規避。記得最近看到一篇有關反思光伏產業的分析,有兩句話很有意思:“光伏在產業化發展初期有一個內生性矛盾——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與規?;恢滦陨a降低成本兩者難以兼顧。光伏業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的這輪擴張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基本確立了以晶體硅為主流的技術路線,二是快速的規?;焖俚亟档土似渖a成本。”如果這一分析成立,那么在中國特定的生產力水平階段,中國的光伏產業的發展只有選擇以晶硅技術為主的規?;l展之路。畢竟中國的光伏企業也要生存,也要發展,而且發展的還不錯。想起幾年前對中國股市的一場大辯論,有專家因為中國股市存在嚴重的發展中的問題,便提出要“推倒從來”,我認為既不現實,更是可笑。
周篁:我近來常想,為什么西方國家接二連三地要對我們進行“雙反”?說白了,中國人太勤勞,太能吃苦,人家比不過你。我們一天可以干十幾個小時,只要給加班費,工人干得可高興了。而人家不是這樣,到了該下班的時候,誰說話也不好使,享受生活是第一位的。如果過去的光伏市場是在中國,人家的企業倒閉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蓡栴}在于,市場在人家那里,我們這么干人家就沒活路了。那人家不找茬,又能怎么辦呢?畢竟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大同的說法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因此說,在人家的市場上必須按照人家的規則玩,按照自己的規則玩是不行的。給人家活路,才能給自己活路。我們的許多企業在人家的市場上不按照人家的規則,不按照國際市場的規則出牌,盲目要做大做強,一味采取低價戰略打壓對手,自己賺不到錢,讓人家也賺不到錢。希望在人家的市場上把人家擠死了,自己當老大,這怎么可能成功?依我看,這場“雙反”早晚會來,它既是全球經濟不振背景下,各國以鄰為壑,貿易保護主義的必然產物,也是我們長期以來GDP掛帥、低價戰略的最終結果。如果這次我們不能深刻反思,今后此類事情恐怕還會重演。
紅煒:對于你所說的這一點,我是堅決反對的。是的,2011年以前,中國光伏產業99%的市場是在國外,如你所說是在人家的地面上“玩”,而且“玩”的很大,占了人家65%的市場份額。要說清楚的是我們能夠取得那么大的市場份額,首先一定是我們嚴格按照人家的規矩“玩”的。2011年以前全球80%的市場是在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家都知道歐洲的標準是最嚴格的,我們能在這樣的市場站住腳,不是憑關系,更不是拿槍逼著誰,而是按照你的標準,提供比你更好的價格和服務的結果。就是到現在,還有大量的境外EPC公司在游說政府希望采用中國的光伏產品。說到補貼,哪個國家不補貼,而且有光伏產業就有補貼,已經運行快十年了,是路人皆知的事情,所以會“雙反”,只說明按照你的規則我們的競爭力也太強了。這就是市場法則,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法則。至于中國光伏企業自身的問題,是需要在發展中逐步提升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等你洗干凈手再去搶飯吃,飯早沒了。
周篁:說到此,你我本無根本分歧,只不過是在分寸的把握上略有不同罷了。但我始終認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做生意,是要本國政府來保駕護航的。沒有統一的國家戰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各自為戰,自相殘殺,到頭來只能被人各個擊破,一敗涂地。中國光伏業今天的狀況,文章要從擴大內需做起,要從與更加智慧地與國際規則接軌、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做起。否則我們再有道理,再忿忿不平,市場是人家的,規則是人家定的,我們終究要吃虧,沒有多少還手之力。我認為,今天的中國已經非常強大,我們應該從如何采取和平的手段,努力改變當前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做起。從根本上說,這種在美元信用為基礎的國際經濟秩序中,我們不該過分追求巨額貿易順差,用資源、環境和勞動力去換取美元紙幣,以此來保證外匯儲備的充盈,這對我們的經濟是一柄雙刃劍,把握得不好,會傷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