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面巨傘般的定日鏡追著太陽轉,把陽光反射到119米高的集熱塔上,安裝在塔頂的吸熱器吸收太陽能,再用這些熱能加熱水,通過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整個發電過程不消耗不可再生資源,沒有污染,綠色可持續。
歷經6年科研攻關和施工建設,我國首個、亞洲最大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電站——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在延慶建成,并于去年8月成功發電。這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西班牙、以色列之后,世界上第四個掌握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國家。
該實驗電站位于八達嶺鎮大浮坨村,中科院太陽能熱發電實驗基地內。上周六,記者前往探訪。汽車一駛出八達嶺,舉目北望,遠山前空曠的平原里,樹冠之上,一座醒目的白塔直指云端。它就是八達嶺長城外的最高建筑,實驗電站的集熱塔。走進實驗電站,白塔底部像少女的裙擺,仰望塔身又似一把火炬。高塔之下,100面定日鏡組成的鏡場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高聳的定日鏡像一把把巨大的傘。
等在那里的實驗電站站長馬廣成告訴記者,實驗電站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北京市科委投資,總占地約300畝,包括一個高119米的集熱塔,100面共1萬平方米的定日鏡。
“定日鏡高10.5米,鏡面是正方形,由八八六十四塊鏡子組成,每個鏡子面積為100平方米。”馬廣成說,這些定日鏡像向日葵一樣追著太陽轉,上午鏡面朝東,下午鏡面向西。發電時,100個鏡面會把太陽光反射到集熱塔上。塔上的吸熱器吸收并儲存這些熱能,再通過熱能發電。“熱能可以儲存,所以光熱發電不受天氣影響,可以連續發電。”(下轉第二版)
電站總發電規模為1兆瓦,年可發電200多萬度。下一步將推進產業化,并爭取盡早并入電網。
除塔式電站外,基地內還包括槽式集熱器、太陽能爐及粒子吸熱器、太陽能空氣吸熱器、風洞、光學實驗平臺、高溫熔融鹽吸熱實驗平臺、高溫儲熱實驗平臺等,正在進行太陽能熱發電的相關實驗。據項目總體組組長、中科院電工所王志峰博士介紹,太陽能發電分為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兩種。光熱發電沒有污染,廉價可連續發電,而且可以與火力電站混合運行。
“整個項目可以說是邊科研、邊設計、邊安裝、邊建設、邊調試的‘五邊工程’。科研難度極大,過程極端艱苦。”王志峰說,作為國家“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重點項目,整個研發項目從2006年年底啟動,實驗電站部分2009年7月破土動工。由于國內沒有先例,項目開始時沒有技術參數、設計規范,光是定日鏡的設計,就經歷了四代研究才最后定型。歷時6年,終于在去年8月實現發電,并通過了“863”項目驗收。
另據了解,作為北京市新能源示范縣,延慶縣已建成多個新能源發電項目。包括官廳風力發電廠、德青源沼氣發電廠等。近日,延慶縣的智能電網建設也取得重大突破——松山智能變電站建成投用,為新能源發電并網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