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兩會在即,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將對 “中國需要正能量”、“從全局把握我國糧食安全”、“加快國內光伏產業發展 確保我國能源與環境安全”、“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統籌解決異地高考問題”等熱點問題提出建議。
|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
2013年3月2日上午,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在北京召開了兩會媒體見面會,以下是搜狐財經為您采寫的主要內容:
發展光伏產業能解決霧霾天氣難題
劉漢元認為,過去十年,經濟每發展10%,煤炭和主要能源的消耗也同步增加8-10%。,經濟發展使老百姓改善住房、改善交通環境的需求提升,這樣的情況一定會增加城市污染和加速消耗能源,經濟增長付出的是環境的代價。因此,光伏不僅僅是一個小的產業,它還是一個解決霧霾天氣、解決怎樣文明發展、解決經濟可持續長期發展,解決所有社會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一個的推力和著力點。
針對光伏產業如何發展這一問題,劉漢元委員談到,無論從我國能源安全供應、環境安全保障、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還是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出發,我國都迫切需要發展光伏產業。中國光伏行業經過十年時間,克服了重重困難,把多晶硅自給率從0%提升到100%,把生產能力的比重提升到全球總量的55%。美國、歐洲、日本相對所處的落后狀態導致他們羨慕中國,尤其是在巨大成長空間的領域里,所以美國舉起了雙反的“大棒”,德國舉起了對中國雙反調查的“大棒”,都是因為他們察覺在光伏領域里中國的優勢。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實在來勢兇猛,國外競爭者難以應對的情況,實際上是中國制造的正能量,是中國的發展帶給世界的影響。對于這樣的市場環境我們不應該站在背面、站在質疑聲當中去懷疑光伏的發展,我們應該從正面去提升國力從而提升市場的占有率
高鐵不應該在質疑聲中止步不前
中國幾十年的鐵路環境變化不大,國人對鐵路的整理印象是亂糟糟的條件,很慢的速度,路程遠的話人們一般選擇坐飛機。但是經過十年不到的時間,中國高鐵技術的很多方面超越了日本、法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高速鐵路的建設國,技術的擁有國和發展國。現在高鐵發展起來了,鐵路提速了,環境改變了,我們愿意坐火車了,連國外的人也驚訝中國的鐵路怎么飛起來了?但是就在7.23事故以后,看看大家的質疑聲。劉漢元認為,質疑是對的,批判本身沒有錯,但是要抓住問題的核心,不能過度質疑。檢討和批評任何時候都應該,但不要忽視了高鐵發展的主要價值。
適當提高糧價保障糧食安全
劉漢元委員指出,根據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國內人口已超過13.7億,未來20-30年間,我國人口總數預計將達到16億。如按我國目前人均糧食消耗標準,將需要每年增加1億噸左右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這意味著需要增加3.4億畝耕地來生產這些糧食,否則只能全部依賴進口。并且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預計未來10年每年將有1400萬人口進入城市,城市建設將占用相當大比例的土地面積,如果再算上因全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停車位及路網擴張,又將擠占大量耕地,將使得原本就因化學投入物污染、沙化等因素不斷減少的耕地資源更加緊張。在這種背景下維護好未來中國的糧食安全應該做到:
第一,適當提高糧價,只有價格高大家才能夠形成節約更加廣泛的動力。只有價格高,才會真正調動三農的生產積極性,才能使荒山、荒田、荒地變成糧田農場,這是市場規則使然。所以,適當的高糧價,這在中國的國情下是我們要適當采用的國策,也是全民政府公眾要形成的共識。
第二,我們現在農民、農村、農業太分散,在這個過程中適度的節約化、規模化可以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我們的大豆、玉米,除了雜交水稻,其它的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的平均單產低于發達國家1/3左右。所以,規模化、節約化可以大量的進行一些技術的跟進,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糧食產出。
第三,推進新的技術和戰略安全上管控。例如,藻類,螺旋藻這種浮游生物的培育,它可以提供比水稻、小米高5-10倍的太陽能固化轉換效率,如果它形成商業化生產,將給我們提供現在面積10倍以上的生物產能產出,如果我們兼顧它的量和質,有可能從改變我們的食物供應結構提高我們的糧食資源。
|
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
以下是回答記者的提題:
記者:您剛剛提到了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的問題,您覺得中國經濟能不能承受GDP下降一些?
劉漢元:總體來講,我們差不多平均速度是10%,發展了30年,這在全球經濟當中都是獨樹一幟、名列前茅特殊的成功例子。未來在發展上面,也許還會延續一段時間這種發展好的勢頭,因為國家大、人口基數大、幅員遼闊,有史以來這樣的快速發展確實是第一次,我們是十幾億人同步發展。因此,未來10年、20年、30年,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些方式減少、控制、消除不良影響,經濟再穩定往前發展20年、30年,我想總體上來講客觀的這種需求是存在的。但是,速度也可能就從10%,適當下降成9%、8%、7%、6%,這種必然的趨勢。關鍵取決于,多少環境、資源能夠承受到什么樣的條件,兼顧發展需求來把握這個發展節奏。
記者:目前我們知道光伏形勢并不是太好,目前出現國家救市的情況,包括國有企業資金注入的情況,包括現在我們了解到很多國有企業也進軍到光伏領域當中,作為我們一個民營企業或者民營經濟,如何在這種形勢下跟國有經濟抗衡?如何發展下去?
劉漢元:這是個大問題在一個小行業里怎么理解的問題,究竟是國進民退還是民進國退,還是邊進邊退?大的線路和大的政策由國家的整體政策來確定,必要的時候,比如骨干電網由國家電網這種國企來組織實施,構建整個骨干網絡。更多的生產性的分布電力,這部分來講我們的政策盡可能的交給民間和民營資本,然后用它的市場機制,必要的靈活,有效的經營管理方式來完善市場。我覺得在我們這個行業里可以在這兩點上結合,一個是在骨干上,一個是在廣大的分布式的集中發電和一體化發電上,交給民間和民營資本去操作,交給市場機制操作。兩者結合可以把這個產業兩方的需求解決得更好,參與的各個利益主體也能夠均衡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