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件事令人備感悲痛和無奈:一是全國范圍內持續數月的霧霾之害,二是香港的奶粉限購事件。乍一看,這兩件事好像風馬牛不相及,可是這背后卻集中反映了“中國制造”悲劇的根源——標準與檢測的缺失。
中石油的“遮羞布”與奶業的“集體傷”
過去這一整冬的霧霾天氣讓人重感“末日”的恐懼,在塵霾濃霧的籠罩下,中國的“石油雙雄”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低質油品排放的大量廢氣被認定為霧霾的元兇。中石油似乎很委屈,他們認為自己的油品已經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怪只能怪國家的標準太低。于是標準成了中石油的“遮羞布”,可以光明正大地拿來做申辯的理由。只是這個“遮羞布”是否小氣了點?
5年前,“三聚氰胺”引發中國奶業的行業地震,將其拖向崩盤的邊緣,也讓中國的消費者對中國的乳業涼透了心。消費者越發堅定了“外國的月亮更圓”的觀念,舍近求遠,洋奶粉品牌持續熱銷,甚至跑到香港去搶購,以致香港特區政府不得不下達限購令。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時稱:內地的奶粉99%是符合質量標準的!但消費者已被之前不合格產品坑怕了,現在對國產奶粉依然充滿懷疑和排斥。
這兩件事情都與標準有關,不同的是中石油屬于“自欺欺人”——認為只要達標就萬幸,不管這個標準有多低,反正有了一個護身符,出了問題就與我無關;奶業的下場是“自作自受”——玩弄標準,集體失信,導致“狼來了”的悲劇生動再演。
變了味的“3·15”!
為了阻止“中國制造悲劇”的惡化,也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3·15”在國人被寄予了太多的希冀,甚至有人把“3·15”當做了中國消費者的狂歡節——這一天企業誠惶誠恐,就怕自己登上黑名單,消費者仿佛盼來翻身之日,終得“逆襲”。
年復一年,“3·15”的大戲如期上演;路途漫漫,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飄渺虛幻。確實,幻想依靠“3·15”這一天的曝光就來實現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和市場秩序的清潔,無異于癡人說夢;或許,這個變了味的狂歡節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高標準、嚴檢測,才能打造硬品質
“產品就是人品”,產品的質量缺陷,說到底是人的責任缺失:生產無標準或者低標準,把關亂檢測或不檢測!
關于中國制造的正道,許多有識之士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無論是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創新觀點,還是呼吁契約關系和誠信經營的工業精神論我們都十分贊同,但在目前情形下,或許當務之急是做好標準和檢測工作!標準就是指南針,沒標準、低標準必定導致市場魚龍混雜,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悲劇;檢測就是照妖鏡,沒有嚴格的檢測,消費者就不可能有安全可言,只有嚴格把關才能將濫竽充數者揪出來。
“3·15”打假懲處是事后彌補,而高標準、嚴檢測卻是未雨綢繆。當然高質量、硬品質不可能一蹴而就,當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將標準和檢測內化為基本習慣時,中國制造才能“脫貧致富”。那時,才真正值得消費者“狂歡”。
中石油的“遮羞布”與奶業的“集體傷”
過去這一整冬的霧霾天氣讓人重感“末日”的恐懼,在塵霾濃霧的籠罩下,中國的“石油雙雄”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低質油品排放的大量廢氣被認定為霧霾的元兇。中石油似乎很委屈,他們認為自己的油品已經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怪只能怪國家的標準太低。于是標準成了中石油的“遮羞布”,可以光明正大地拿來做申辯的理由。只是這個“遮羞布”是否小氣了點?
5年前,“三聚氰胺”引發中國奶業的行業地震,將其拖向崩盤的邊緣,也讓中國的消費者對中國的乳業涼透了心。消費者越發堅定了“外國的月亮更圓”的觀念,舍近求遠,洋奶粉品牌持續熱銷,甚至跑到香港去搶購,以致香港特區政府不得不下達限購令。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時稱:內地的奶粉99%是符合質量標準的!但消費者已被之前不合格產品坑怕了,現在對國產奶粉依然充滿懷疑和排斥。
這兩件事情都與標準有關,不同的是中石油屬于“自欺欺人”——認為只要達標就萬幸,不管這個標準有多低,反正有了一個護身符,出了問題就與我無關;奶業的下場是“自作自受”——玩弄標準,集體失信,導致“狼來了”的悲劇生動再演。
變了味的“3·15”!
為了阻止“中國制造悲劇”的惡化,也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3·15”在國人被寄予了太多的希冀,甚至有人把“3·15”當做了中國消費者的狂歡節——這一天企業誠惶誠恐,就怕自己登上黑名單,消費者仿佛盼來翻身之日,終得“逆襲”。
年復一年,“3·15”的大戲如期上演;路途漫漫,消費者的權益保障飄渺虛幻。確實,幻想依靠“3·15”這一天的曝光就來實現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和市場秩序的清潔,無異于癡人說夢;或許,這個變了味的狂歡節已沒有存在的必要!
高標準、嚴檢測,才能打造硬品質
“產品就是人品”,產品的質量缺陷,說到底是人的責任缺失:生產無標準或者低標準,把關亂檢測或不檢測!
關于中國制造的正道,許多有識之士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無論是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創新觀點,還是呼吁契約關系和誠信經營的工業精神論我們都十分贊同,但在目前情形下,或許當務之急是做好標準和檢測工作!標準就是指南針,沒標準、低標準必定導致市場魚龍混雜,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悲劇;檢測就是照妖鏡,沒有嚴格的檢測,消費者就不可能有安全可言,只有嚴格把關才能將濫竽充數者揪出來。
“3·15”打假懲處是事后彌補,而高標準、嚴檢測卻是未雨綢繆。當然高質量、硬品質不可能一蹴而就,當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將標準和檢測內化為基本習慣時,中國制造才能“脫貧致富”。那時,才真正值得消費者“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