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破產重整傳遞了一個信號——在經歷了多年飛速發展后,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光伏產品加工與制造國家,其行業整體發展落入低谷。
連日來,記者在無錫采訪時發現,大街小巷、網上網下,都有人在探討尚德和光伏產業的命運問題。無錫尚德這艘光伏產業的“航空母艦”,何以走到資不抵債的落魄境地?中國光伏產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企業眼中的財富效應:“兩頭在外”的光伏成了“香餑餑”
“許多企業家根本不了解光伏,對光伏也不感興趣。但在無錫尚德、常州天合光能境外上市后,‘饅頭’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光伏背后的財富效應,吸引了企業家和投資機構的眼球。”河海大學低炭經濟技術研究所所長安文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過去多年,安文一直從事著新能源研究與項目推廣工作。在他看來,面對光伏時,不少企業期待著爆發式發展,“就像脫韁的野馬,一再擴大產能”。他說,財富效應讓不少企業失去了理性,“他們認為只要有錢,從國外進口設備,挖幾個教授或工程師,招聘一些操作工,就可以規模化生產了”。
隨著各地企業蜂擁而上,中國光伏產能占到世界一半以上。其中,江蘇光伏產品占全國出口份額55%以上,尚德、天合、阿特斯等皆在世界十大光伏企業之列。
事實上,在上游硅料和硅錠生產中,中國光伏企業很長時間依靠國外技術;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市場未能開啟,我國光伏產品90%以上依賴出口。這就造成了光伏產業的“兩頭在外”。
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曾慨嘆,如果歐洲大門關閉了,對于光伏企業將是滅頂之災。在江蘇省一個內部研討會上,曾有學者敲著桌子質疑:“為什么對于可能遭遇的毀滅性危機,始終未能取得決定性話語權?”
地方政府的GDP沖動:對未來市場開拓盲目樂觀
依據新華社3月21日稿件,中國有100多個城市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
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此前估計,這個數字可能超過300,“還有不下十幾個光伏產業園以上千億元產值為目標,這和市場需求不匹配”。
早在2008年,尚德創始人施正榮就曾指出:“舉國上下建光伏產業園,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于“地方政府偏愛光伏產業”的問題,安文認為,光伏產業投入大,既能創造高額GDP,又具有環保節能的概念,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政策要求,令地方官員趨之若鶩。
在安文看來:“地方政府盲目樂觀。他們普遍認為,光伏產業是低炭產業,是符合產業轉型和節能減排大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市場開拓不存在問題。因此,他們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吸引各類資本投資。”
對此,孟憲淦說:“地方的這種做法忽視了《可再生能源法》總量目標控制的要求。這部指導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的核心內容就是總量目標。總量目標說白了也就是通過政策來保障市場規模。”
科學規劃遲遲未能明晰:在“內憂外患”中期待明天
“無錫尚德走到今天,有歐美國家‘雙反’影響,也暴露出我國光伏產業缺乏科學規劃的問題。”在分析破產重整的原因時,尚德副總裁龔學進這樣說。
“作為未來世界能源制高點,許多國家正在把太陽能開發利用作為長期規劃。美國在1997年就推出了‘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德國在10年前就普及了屋頂電站。”在安文看來,一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
他認為,當前全球光伏產業正處在有效調整中,這里有危機也有機遇,“從戰略發展出發,政府應加快出臺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支持,以強硬措施應對歐美國家‘雙反’擠壓。同時,推進國內光伏電站建設,推出中國的百千萬屋頂計劃”。
“我們的光伏企業處在內憂外患中,如果政府再不采取強有力措施,出口形勢必將更為艱難,明天就不僅僅是無錫尚德破產重整了。”江蘇無錫市環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鐘偉表示。
連日來,記者在無錫采訪時發現,大街小巷、網上網下,都有人在探討尚德和光伏產業的命運問題。無錫尚德這艘光伏產業的“航空母艦”,何以走到資不抵債的落魄境地?中國光伏產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企業眼中的財富效應:“兩頭在外”的光伏成了“香餑餑”
“許多企業家根本不了解光伏,對光伏也不感興趣。但在無錫尚德、常州天合光能境外上市后,‘饅頭’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光伏背后的財富效應,吸引了企業家和投資機構的眼球。”河海大學低炭經濟技術研究所所長安文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過去多年,安文一直從事著新能源研究與項目推廣工作。在他看來,面對光伏時,不少企業期待著爆發式發展,“就像脫韁的野馬,一再擴大產能”。他說,財富效應讓不少企業失去了理性,“他們認為只要有錢,從國外進口設備,挖幾個教授或工程師,招聘一些操作工,就可以規模化生產了”。
隨著各地企業蜂擁而上,中國光伏產能占到世界一半以上。其中,江蘇光伏產品占全國出口份額55%以上,尚德、天合、阿特斯等皆在世界十大光伏企業之列。
事實上,在上游硅料和硅錠生產中,中國光伏企業很長時間依靠國外技術;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市場未能開啟,我國光伏產品90%以上依賴出口。這就造成了光伏產業的“兩頭在外”。
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曾慨嘆,如果歐洲大門關閉了,對于光伏企業將是滅頂之災。在江蘇省一個內部研討會上,曾有學者敲著桌子質疑:“為什么對于可能遭遇的毀滅性危機,始終未能取得決定性話語權?”
地方政府的GDP沖動:對未來市場開拓盲目樂觀
依據新華社3月21日稿件,中國有100多個城市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
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此前估計,這個數字可能超過300,“還有不下十幾個光伏產業園以上千億元產值為目標,這和市場需求不匹配”。
早在2008年,尚德創始人施正榮就曾指出:“舉國上下建光伏產業園,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于“地方政府偏愛光伏產業”的問題,安文認為,光伏產業投入大,既能創造高額GDP,又具有環保節能的概念,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政策要求,令地方官員趨之若鶩。
在安文看來:“地方政府盲目樂觀。他們普遍認為,光伏產業是低炭產業,是符合產業轉型和節能減排大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市場開拓不存在問題。因此,他們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吸引各類資本投資。”
對此,孟憲淦說:“地方的這種做法忽視了《可再生能源法》總量目標控制的要求。這部指導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的核心內容就是總量目標。總量目標說白了也就是通過政策來保障市場規模。”
科學規劃遲遲未能明晰:在“內憂外患”中期待明天
“無錫尚德走到今天,有歐美國家‘雙反’影響,也暴露出我國光伏產業缺乏科學規劃的問題。”在分析破產重整的原因時,尚德副總裁龔學進這樣說。
“作為未來世界能源制高點,許多國家正在把太陽能開發利用作為長期規劃。美國在1997年就推出了‘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德國在10年前就普及了屋頂電站。”在安文看來,一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
他認為,當前全球光伏產業正處在有效調整中,這里有危機也有機遇,“從戰略發展出發,政府應加快出臺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支持,以強硬措施應對歐美國家‘雙反’擠壓。同時,推進國內光伏電站建設,推出中國的百千萬屋頂計劃”。
“我們的光伏企業處在內憂外患中,如果政府再不采取強有力措施,出口形勢必將更為艱難,明天就不僅僅是無錫尚德破產重整了。”江蘇無錫市環特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鐘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