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近期發布《2013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報告》(下稱白皮書),該報告由SEMI PV Group(光伏分會)、SEMI中國太陽能光伏顧問委員會和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共同起草并完成。該白皮書重點為中國光伏行業提出了9點建議,涉及政策、產業標準、金融、技術、研發等多個方面。
回顧2012
——市場
2012年底,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1GW,相對于2011年的27.9GW增長11%,累計裝機量達到98.5GW的歷史新高。從近幾年來較大幅度的增長率波動來看,光伏應用市場還處于政策驅動模式的主導下。但鑒于裝機規模已接近100GW和全球的宏觀經濟形勢,SEMI認為今后幾年全球光伏應用難現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
光伏市場的中心也正從歐洲的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向中國、美國和日本等新興市場轉移。德國光伏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連續三年維持在7.5GW左右,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2012年光伏裝機量大幅減少。以中國、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2012年三國裝機合計占全球的31%。
受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全球范圍內制造產能非理性擴張的影響,在2011年底全球光伏制造產能突破79GW,產量40GW,而當年的裝機量僅為27.7GW。供需的嚴重偏離導致了2012年組件價格延續了2011年下跌的趨勢,從年初的0.9美元/瓦下降到年底的0.65美元/瓦。企業利潤被擠壓,破產倒閉的新聞也已讓人些許麻木。經過2012年的洗禮,全球的光伏產能已降至70GW,產量39GW,但仍然高于31GW的新增裝機。這標志著光伏制造整合大幕的拉開,也預示著整合的不斷深入。
——技術
技術的提升始終是產業進步、發展的推動力。在SEMI看來,目前全球光伏市場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技術突破顯得尤為迫切。傳統光伏技術遇到轉換效率的瓶頸,非硅成本下降空間有限,高效電池技術在設計和材料選擇上的突破,使非硅成本有較大下降空間;光伏產品轉換效率的提升可以直接降低系統平衡成本,組件效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系統平衡成本可下降5到7個百分點。以美國SunPower和日本Panasonic為代表的高效電池組件制造商的光伏產品效率已達到24%,國內的電池組件商也在積極開發高效光伏產品。全球P型、N型單晶電池效率已分別達到18.5%—20%和21%-24%,多晶電池效率達到17%-17.5%。隨著高效單晶、多晶技術的不斷探索與應用,其成本不斷下降,目前高效單晶組件產品的成本已低于傳統單晶組件產品,但還高于多晶產品。高效電池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蓄勢待發,這將是下一輪產業擴張時的投資熱點。
——“雙反”的影響
2012年1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終裁中國產光伏電池組件產品的傾銷和補貼成立并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導致2012年中國對美光伏組件出口額大幅下降。其中,2012年8月的對美出口額為0.85億美元,較年初1月份的3.87億美元下降80%。2012年,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對象歐盟和印度也分別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中國也對原產歐洲、美洲和韓國的多晶硅展開雙反調查,使全球的光伏產業彌漫著貿易戰的硝煙。縱觀國際貿易的歷史和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發生在我們眼前的光伏貿易之爭,固然有經濟危機背景下的客觀因素,更重要的是,世界各主要大國都將光伏視為關系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性產業來做前瞻性的布局。這從另一個側面讓中國的光伏從業者更理性的對待光伏貿易摩擦的同時,也更堅定了發展產業的信念。
——下游電站的開拓
光伏制造產能在過去幾年中快速擴張的同時,制造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光伏產業鏈從多晶硅原材料、組件到逆變器的生產成本和價格迅速降低。與此同時,通過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與維護,整個產業界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電站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這也是電站系統價格得以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截止到2012年,投資國內大型地面電站的系統價格平均為1.5美元/瓦-1.8美元/瓦,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也隨之不斷降低。在光照資源豐富地區,2012年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發電的度電成本已經接近0.6元/度。這是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帶給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球各國民眾最直接的好處,也讓光伏行業對光伏發電逐漸取代傳統能源充滿信心!
在SEMI看來,光伏產業的利潤向下游轉移的現實促使更多的光伏上游制造商向電站開發進軍。根據SEMI的《全球光伏制造數據庫》的統計結果,中國排名前20位的光伏組件和電池制造商均已涉足電站開發業務。而且,國際的先進光伏電站開發商也開始試水中國市場。但畢竟投資光伏電站資金占用量大,若依靠運營后發電回收成本需要5-8年時間,如果是屋頂電站還會涉及到25年或更長時間內電站運營商和屋頂業主的權益維護等問題。
總而言之,在前期電站投資、融資,中期建設和后期運營、出售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如何保障電站投資人的權益、降低電站投資、運營風險,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光伏電站投資領域是個擺在光伏制造商、開發商和保險、金融從業者面前的難題。不過,我們已經欣喜的看到,國內的保險領域已經有人開始探索保險產品在光伏電站開發和運營中的應用。中國2012年的光伏電站投資總額在450億元左右,到2015年預計達到1000億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配套的金融和保險服務大有希望爭取到自己的市場份額,發揮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是世界光伏制造的中心。2012年中國的多晶硅產能為15.8萬MT,占全球的43%,產量為6.9萬MT,占全球的32%;光伏組件產能為37GW占全球的51%,產量為22GW,占全球的54%。縱觀2012年全年的產業整合,導致比2011年組件制造產能下降25%,由49GW降至37GW,下降了25%。然而,無論從國內還是全球供需關系來看,供過于求的狀況難以在短期內改變。讓我們欣慰的是國內組件產量排名前二十的企業占國內總產量的73%,但讓我們不安的是,同質化的產品會成為那些落后、休眠產能將來死灰復燃的土壤嗎?讓我們始終保持警惕!
——成本控制效果明顯,效率提升艱難前行
面對著光伏組件價格的不斷下跌,國內的組件商都在積極應對,從成本控制和提升產品轉換效率兩個方面入手,保證利潤的實現或虧損的減小。然而,技術的進步沒有原、輔材料成本下降來得那么容易和順利。
目前,國內一線組件廠商可以通過控制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精益生產,保證制造成本低于售價。至于技術的提升,受制于轉換效率提高幅度有限和產業化生產成本增加較大等因素,包括選擇發射極(SE)、鈍化發射極背面電池(PERC)和金屬穿孔卷繞電池(MWT)在內的新型高效電池技術還沒能廣泛取代改良金屬漿料細柵線印刷技術大規模應用。大部分一線電池、組件制造商都在與領先的材料、設備供應商合作開發新技術、產品,或謹慎試用新技術、設備。雖然目前還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結果公布,但各主要廠家在技術儲備上的投入還是持之不懈的。然而,國內的材料、設備供應商還沒有顯示出在下一輪的技術、設備投資中的潛在優勢地位,這是全行業人士應當引起注意并投入精力加以改善的環節。
——來自半導體行業的經驗
半導體產業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歷50余年的發展,到201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總產值達到35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半導體產業和光伏產業的共同特點有三:一是兩者同屬高科技產業,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材料、核心設備和運營管理模式均來源于半導體產業,受到其深刻的影響,光伏產業高速發展期急需的高端制造業運營、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有經驗的工藝、設備工程師大都來自半導體產業;二是兩者產業鏈較長,涉及上下游的原材料、設備、制造和應用配套企業眾多;三是兩者都是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產品涉及能源、電力、電子、通訊、交通運輸等諸多應用,產業發展關系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的光伏產業經過10余年的發展,尤其是經歷了2006年后兩次類似過山車的起落,所有的光伏從業者對這個行業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市場是永遠的老師,當我們用真金白銀付出了學費后,希望能把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在行業里廣泛傳播,也可以給想進入行業的觀望者一些啟示。這些經驗教訓有的與市場經濟普遍規律相關,另外則和光伏行業的特性相關。
——市場
2012年底,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1GW,相對于2011年的27.9GW增長11%,累計裝機量達到98.5GW的歷史新高。從近幾年來較大幅度的增長率波動來看,光伏應用市場還處于政策驅動模式的主導下。但鑒于裝機規模已接近100GW和全球的宏觀經濟形勢,SEMI認為今后幾年全球光伏應用難現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
光伏市場的中心也正從歐洲的德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向中國、美國和日本等新興市場轉移。德國光伏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連續三年維持在7.5GW左右,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2012年光伏裝機量大幅減少。以中國、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2012年三國裝機合計占全球的31%。
受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全球范圍內制造產能非理性擴張的影響,在2011年底全球光伏制造產能突破79GW,產量40GW,而當年的裝機量僅為27.7GW。供需的嚴重偏離導致了2012年組件價格延續了2011年下跌的趨勢,從年初的0.9美元/瓦下降到年底的0.65美元/瓦。企業利潤被擠壓,破產倒閉的新聞也已讓人些許麻木。經過2012年的洗禮,全球的光伏產能已降至70GW,產量39GW,但仍然高于31GW的新增裝機。這標志著光伏制造整合大幕的拉開,也預示著整合的不斷深入。
——技術
技術的提升始終是產業進步、發展的推動力。在SEMI看來,目前全球光伏市場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技術突破顯得尤為迫切。傳統光伏技術遇到轉換效率的瓶頸,非硅成本下降空間有限,高效電池技術在設計和材料選擇上的突破,使非硅成本有較大下降空間;光伏產品轉換效率的提升可以直接降低系統平衡成本,組件效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系統平衡成本可下降5到7個百分點。以美國SunPower和日本Panasonic為代表的高效電池組件制造商的光伏產品效率已達到24%,國內的電池組件商也在積極開發高效光伏產品。全球P型、N型單晶電池效率已分別達到18.5%—20%和21%-24%,多晶電池效率達到17%-17.5%。隨著高效單晶、多晶技術的不斷探索與應用,其成本不斷下降,目前高效單晶組件產品的成本已低于傳統單晶組件產品,但還高于多晶產品。高效電池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蓄勢待發,這將是下一輪產業擴張時的投資熱點。
——“雙反”的影響
2012年1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終裁中國產光伏電池組件產品的傾銷和補貼成立并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導致2012年中國對美光伏組件出口額大幅下降。其中,2012年8月的對美出口額為0.85億美元,較年初1月份的3.87億美元下降80%。2012年,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對象歐盟和印度也分別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中國也對原產歐洲、美洲和韓國的多晶硅展開雙反調查,使全球的光伏產業彌漫著貿易戰的硝煙。縱觀國際貿易的歷史和現狀,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發生在我們眼前的光伏貿易之爭,固然有經濟危機背景下的客觀因素,更重要的是,世界各主要大國都將光伏視為關系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性產業來做前瞻性的布局。這從另一個側面讓中國的光伏從業者更理性的對待光伏貿易摩擦的同時,也更堅定了發展產業的信念。
——下游電站的開拓
光伏制造產能在過去幾年中快速擴張的同時,制造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光伏產業鏈從多晶硅原材料、組件到逆變器的生產成本和價格迅速降低。與此同時,通過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建設與維護,整個產業界積累了大量寶貴的電站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經驗,這也是電站系統價格得以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截止到2012年,投資國內大型地面電站的系統價格平均為1.5美元/瓦-1.8美元/瓦,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也隨之不斷降低。在光照資源豐富地區,2012年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發電的度電成本已經接近0.6元/度。這是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帶給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球各國民眾最直接的好處,也讓光伏行業對光伏發電逐漸取代傳統能源充滿信心!
在SEMI看來,光伏產業的利潤向下游轉移的現實促使更多的光伏上游制造商向電站開發進軍。根據SEMI的《全球光伏制造數據庫》的統計結果,中國排名前20位的光伏組件和電池制造商均已涉足電站開發業務。而且,國際的先進光伏電站開發商也開始試水中國市場。但畢竟投資光伏電站資金占用量大,若依靠運營后發電回收成本需要5-8年時間,如果是屋頂電站還會涉及到25年或更長時間內電站運營商和屋頂業主的權益維護等問題。
總而言之,在前期電站投資、融資,中期建設和后期運營、出售過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如何保障電站投資人的權益、降低電站投資、運營風險,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光伏電站投資領域是個擺在光伏制造商、開發商和保險、金融從業者面前的難題。不過,我們已經欣喜的看到,國內的保險領域已經有人開始探索保險產品在光伏電站開發和運營中的應用。中國2012年的光伏電站投資總額在450億元左右,到2015年預計達到1000億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配套的金融和保險服務大有希望爭取到自己的市場份額,發揮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是世界光伏制造的中心。2012年中國的多晶硅產能為15.8萬MT,占全球的43%,產量為6.9萬MT,占全球的32%;光伏組件產能為37GW占全球的51%,產量為22GW,占全球的54%。縱觀2012年全年的產業整合,導致比2011年組件制造產能下降25%,由49GW降至37GW,下降了25%。然而,無論從國內還是全球供需關系來看,供過于求的狀況難以在短期內改變。讓我們欣慰的是國內組件產量排名前二十的企業占國內總產量的73%,但讓我們不安的是,同質化的產品會成為那些落后、休眠產能將來死灰復燃的土壤嗎?讓我們始終保持警惕!
——成本控制效果明顯,效率提升艱難前行
面對著光伏組件價格的不斷下跌,國內的組件商都在積極應對,從成本控制和提升產品轉換效率兩個方面入手,保證利潤的實現或虧損的減小。然而,技術的進步沒有原、輔材料成本下降來得那么容易和順利。
目前,國內一線組件廠商可以通過控制原材料采購成本和精益生產,保證制造成本低于售價。至于技術的提升,受制于轉換效率提高幅度有限和產業化生產成本增加較大等因素,包括選擇發射極(SE)、鈍化發射極背面電池(PERC)和金屬穿孔卷繞電池(MWT)在內的新型高效電池技術還沒能廣泛取代改良金屬漿料細柵線印刷技術大規模應用。大部分一線電池、組件制造商都在與領先的材料、設備供應商合作開發新技術、產品,或謹慎試用新技術、設備。雖然目前還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結果公布,但各主要廠家在技術儲備上的投入還是持之不懈的。然而,國內的材料、設備供應商還沒有顯示出在下一輪的技術、設備投資中的潛在優勢地位,這是全行業人士應當引起注意并投入精力加以改善的環節。
——來自半導體行業的經驗
半導體產業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歷50余年的發展,到201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總產值達到35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在10%左右。半導體產業和光伏產業的共同特點有三:一是兩者同屬高科技產業,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材料、核心設備和運營管理模式均來源于半導體產業,受到其深刻的影響,光伏產業高速發展期急需的高端制造業運營、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有經驗的工藝、設備工程師大都來自半導體產業;二是兩者產業鏈較長,涉及上下游的原材料、設備、制造和應用配套企業眾多;三是兩者都是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產品涉及能源、電力、電子、通訊、交通運輸等諸多應用,產業發展關系國家經濟安全。
中國的光伏產業經過10余年的發展,尤其是經歷了2006年后兩次類似過山車的起落,所有的光伏從業者對這個行業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市場是永遠的老師,當我們用真金白銀付出了學費后,希望能把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在行業里廣泛傳播,也可以給想進入行業的觀望者一些啟示。這些經驗教訓有的與市場經濟普遍規律相關,另外則和光伏行業的特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