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來業內熱議的內容之一,當屬王斯成“到2050年,全球光伏裝機將達到3000GW,按照30年發展期,每年平均裝機100GW。光伏產能過剩是暫時的,5年以后遠遠不夠”之說。本來專家給出未來希望,特別是對于困境中的光伏產業,理應喝彩一片,搜素了一下各方反映,卻好像質疑之聲頗多。沒有了過去一年多來,每每半官方研究機構先于國家公布發展數據,總是提振人心,歡呼者眾。筆者認真學習之后,明白懷疑之聲源于此舉積極、消極意義都有,所以覺得3000GW的事兒,還是慎言的好。
積極意義一:產業的發展需要有獨立見解的專家。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不能缺少各方面的專家,特別是對于光伏這種非完全市場化的產業,結合政策和市場進行全面分析的戰略研究專家不可或缺。專家多了,產業理應健康。何謂“專家”?對一個產業的某一方面有全面、深度的了解,有獨立的見解并敢于堅持者是也。從王斯成過往的研究看,可以斷言3000GW的驚世之語定是認真研究和分析的結果。分析如此之長遠不易,敢于公布自己觀點更不易。反觀今天的光伏產業研究及輿論,刻苦研究者眾,獨立見解者寡;慷慨激昂者眾,冷靜思考者寡。太多的人云亦云,太多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太多的被企業家嗤之以鼻。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呼喚有獨立見解、敢于堅持自己觀點的專家。
積極意義二:產業的整合期需要信心。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超日太陽債券的可能被暫停交易,當前處于殘酷整合中的光伏產業需要令人振奮的消息。就像去年初將光伏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從5GW提升至10GW,去年底又提升至21GW一樣,讓業內于極度失望中看到希望。今天王斯成又將原定2050年建成50GW的國家目標大舉提高至1000GW,怎能不讓業內深感振奮,摩拳擦掌。筆者以為,世道不好的時候,信心最重要。更何況3000GW的數字基礎源于對境外幾大權威機構的判斷,當前的中國人更喜歡相信外國人。
消極意義一:產業環境難以讓人樂觀。正因為王斯成的推論是基于歐美幾大頂級研究機構對未來的分析結果,所以一定要注意一個重要的事實:他們的分析基礎是光伏產業發展環境的成熟和人均收入的高度發達。討論3000GW,我們面對的卻是殘缺的產業發展環境、不理想的人均收入和環境意識。最新看到這樣一條消息:2008年時,澳大利亞僅有2萬人安裝太陽能系統,到目前已增至250萬,短短五年時間增長了125倍!筆者以為,即使國家對光伏再有十倍的重視,中國也做不到這樣的速度。因為政策不代表生產關系的全部,因為我們的補貼價格和時間不確定,因為我們的融資環境不支持,因為安裝在國內電站的產品質量要低于安裝在國外的很多,因為我們的屋頂產權劃分不清晰、可用面積太小,因為我們的電網不太給力。產能的增長可以是幾何式的,產業環境的完善卻可能是五年也有可能是五十年!懷疑一切,幾乎是當下中國人的習慣思維,特別是在深諳我們的產業環境前提下,業內人士還沒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接受3000GW的閃亮登場。
消極意義二:一定會被不懂光伏產業發展規律的人拉做大旗。當前中國的光伏產業整合到了生死對決的時候,這是關鍵之時、希望之戰。此時提出3000GW,對有競爭力企業是信心,對無競爭力企業和一些盲目助推光伏產業的地方政府也是信心,特別是一聲“每年平均裝機100GW。5年以后遠遠不夠”的振臂高呼,一定會給許多本應告別這個產業的企業帶來再看一看的幻想,而他們的垂死掙扎又將消耗有競爭力企業太多的正能量!我們不希望看到無錫尚德之二、之三故事的發生,中國的光伏產業已經不能承受這種持續的消耗戰了。
所以質疑,是因為害怕實現不了;所以質疑,是因為愛。
(作者為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員、光伏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