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受到“兩頭在外”的雙重制約,九成以上原材料依賴進口,九成以上產品用于出口。在新政策推動之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尷尬局面或能改善。
財政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3月底連發《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資金辦法》)、《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支持開展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這一系列政策將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成為業界關注焦點。日前,記者就政策的出臺背景和實施動向等采訪了相關學者和行業代表。
政策出臺一箭雙雕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自2008年四季度以來,高度依賴歐美市場的國內光伏行業普遍虧損。中國的“太陽能屋頂計劃”對處于艱難時期的光伏行業來說正是一次破冰發展的重大機遇。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政策的出臺可謂一箭雙雕:從長期來看能夠有力促進節能減排,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從短期來看還能調節光伏產業產能過剩,促進多晶硅消費。
長期以來,新能源行業面臨成本過高、利潤過低的困境。林伯強認為,光伏產業必須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保留較大的利潤空間,才能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盡管目前政策在補貼總額方面尚未確定,補貼力度也可能逐年減少,但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彌補。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對國外的技術和市場依賴較重,在尚未形成技術自主創新和以國內市場為主導的局面之前,“這種前期補貼非常重要”。
對于短期刺激可能帶來供過于求的問題,林伯強認為無需擔憂,我國新能源將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保持旺盛需求。江蘇省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魏啟東也表示不存在產能過剩一說,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充足的新能源產能儲備。
此外,由于多晶硅(高純硅)提煉是一個高能耗,并具有潛在環保威脅的項目,新政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將值得進一步關注。林伯強表示,由于材料來源的污染問題,政策驅動下光伏產業發展造成的環境影響短期來說可能利大于弊,“但不會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
企業傾向國內市場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新政策將刺激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盡管補貼主要針對的是終端應用領域,但魏啟東認為,政策惠及面廣,通過產業鏈效應將對光伏全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因為下游產品市場的打開意味著上游也可獲得充分發展。企業方面對此反映熱烈,并及時將眼光投向了國內市場。江蘇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組件事業部總監袁永健透露:“我們已開始就國內光伏市場的啟動進行前期研究,同時也在成立新的班子來預作準備。公司原先有99.5%的產品用于出口,但隨著國內市場啟動,未來這個比例可能有所下降。對國內光伏企業來說,產能不是問題,只要有訂單,產能上都能滿足。”
一直以來,我國的光伏產業始終受到“兩頭在外”的雙重制約,九成以上原材料依賴進口,九成以上產品用于出口。在新政策推動之下,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尷尬局面有望改善。魏啟東表示,必須從源頭抓起,將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進行國產化,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同時進一步開拓國內光伏消費市場。國內市場的啟動尚不意味著出口比例的下降,產業結構調整還需時日。
地方政府聞風而動
《資金辦法》規定,財政補貼資金總額預算的70%下達到省級財政部門,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建設部門及時將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并明確表示,鼓勵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財政扶持政策,這也為光伏新政策的最終“落地”指明了方向。
據悉,光伏產業最為集中的江蘇省已經著手制定相關政策。魏啟東表,《江蘇省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已經經過多次討論,即將出臺,具體內容將涵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成立專項基金等。并確認全省三年達到260MW裝機規模的說法,同時表示該目標“可能還會突破”。
江蘇省落實財政部《資金辦法》和《實施意見》的實施細則也即將推出。目前主要困難在于建筑標準的制定和相關規劃的及時跟上。魏啟東表示,江蘇省光伏產業基礎準備、技術準備已經比較充足,能夠應對政策施行中的種種困難。
配套政策有待推出
日前出臺的《實施意見》只是綱領性文件,細化的實施規定和實施方案還有待推出。記者從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了解到,光伏項目具體補貼標準原則上將在2009年補助標準基礎上,根據與建筑結合程度、光電產品技術先進程度等因素分類確定。今后年度補助標準將根據產業發展狀況予以適當調整。
我國光伏產業政策的實際效果,還有待對市場進行進一步觀察。目前,在補貼政策選擇方面,其他國家主要采用三種模式。
一種是以德國為代表的電價補償模式。根據購電補償法,政府按不同的太陽能發電形式給予為期20年,0.45-0.62歐元/度的補貼,每年遞減5%-6.5%。該政策使得德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一舉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