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嚷多時的歐盟對中擬掀雙反的爭訟即將于近期拍板定案,這案事關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劇變,全球業者屏息以待。隨著預計初裁結果將于6月5日至6月8日這段時間宣布,在此之前各方訊息滿天飛,路透社8日報導,歐盟對大陸太陽能板課反傾銷稅已經成案,平均稅率將達47%,預定在6月6日生效,此水準比先前市場預估的30%稅率還要嚴重,若此稅率成立,中國生產商將喪失優勢,而臺灣居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生產國,臺廠產能勢必更搶手。太陽能產業全球貿易戰自2012年開打,共同敵人為中國太陽能業者,去年初美國商務部裁定中國一線太陽能廠對美輸出產品反傾銷稅率高達35%以上(依不同企業稅率在31.14-249.96%),而9月份歐盟對中國祭出雙反調查,然與美國不同的是,歐洲畢竟在去年仍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此「最大市場對最大生產國的貿易戰」,相較于美國雙反案,影響性更為重大。
也因如此,歐盟對中國掀起太陽能產品的雙反調查,以及中國反制歐盟所掀起的對歐美韓多晶矽的反傾銷調查,目前則進入了「罰、不罰兩面刃」的窘境,對于歐盟以及中國而言,任一國開啟貿易戰,都恐怕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且歐盟、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企業,在其臺灣也受到其它太陽能業者反對,形成多方角力戰。也因如此,歐盟對中的雙反調查初裁一延再延,從2月延到3月中國兩會后,再從3月延到6月,任何的結果都可能牽一發動全身。
就短期來看,如果歐盟對中國課以重稅,短期臺灣電池業者來自中國的代工單勢必會跳起來,但臺廠受惠轉單并非長期的方案,中國一定會找其它的出路,可能是將產能移到海外,或者是去找各國當地業者尋求合資/策略聯盟,然無奈中國業者目前又因過去幾年慘淡經營財務狀況窘迫而資金不足、以及產能移往海外并非一蹴可成,故也拉長中國依賴臺廠產能的時間。
而臺灣業者一致看好的「漁翁之利」,一般市場預估,若歐盟對中國課以與美國雙反相同30%的稅率,然此稅率「中國生產」將無成本優勢,反而做愈多賠愈多,加上此懲罰性關稅成立后,中國輸出模組成本增加0.13-0.14美元/WATT,售價將升至0.8美元/WATT,已比目前現貨市場太陽能模組價格約0.7美元為高,在此情況下,中國太陽能模組成本優勢已不如性價比優秀的MIT產品,更何況是今早傳出將重課47%、60%的稅率。
據預估,目前臺灣太陽能電池產能僅8GW,若歐盟初裁結果使中國生產喪失優勢,對臺轉單的需求可望達20GW,臺灣太陽能電池的產能更加珍貴,供不應求的情況將較目前再擴大,在此情況下,臺廠當然更有喊漲價的空間,且產能愈大的廠商,可望愈受惠。
除了太陽能電池業者之外,就臺灣第二大的矽晶圓生產供應鏈來看,則牽涉到歐盟對中國雙反案初裁是否擴及太陽能模組內的零組件,是否也禁止是中國制造,若連零組件也包括在雙反范圍內,臺灣矽晶圓也同樣立刻成為搶手貨;另一方面,在歐盟開鍘后,中國也擬施以報復對其多晶矽課進口懲罰關稅,此將推升多晶矽價格,而矽晶圓報價也可望上揚,有利于臺灣矽晶圓銷售回到獲利表現。
研調機構EnergyTrend則表示,目前歐盟地區的中國模組報價主要范圍落在€0.52/W到€0.58/W,以此價格基準來計算,目前歐盟系統案的投資報酬率約在8%左右,一旦模組價格因施加懲罰性關稅漲幅超過30%,加上德國補助金額從5月起將下砍1.8%,系統的投資報酬率(IRR)將減少1個百分點以上,不利相關投資案的后續承接。
另外,EnergyTrend也認為,雙反調查如果成立,考量到生產成本與復工速度,中國業者將加速進行模組產能轉移的動作,除了與在地業者簽訂代工外,考量到產業聚落、市場潛力、與運輸和生產成本,東南亞地區有可能因此而受惠,成為未來中國業者海外主要生產基地,且只要歐盟的判決成立,短期臺灣業界仍可受惠于轉單效應,產能與價格仍可維持亮眼的表現。
也因如此,歐盟對中國掀起太陽能產品的雙反調查,以及中國反制歐盟所掀起的對歐美韓多晶矽的反傾銷調查,目前則進入了「罰、不罰兩面刃」的窘境,對于歐盟以及中國而言,任一國開啟貿易戰,都恐怕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且歐盟、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企業,在其臺灣也受到其它太陽能業者反對,形成多方角力戰。也因如此,歐盟對中的雙反調查初裁一延再延,從2月延到3月中國兩會后,再從3月延到6月,任何的結果都可能牽一發動全身。
就短期來看,如果歐盟對中國課以重稅,短期臺灣電池業者來自中國的代工單勢必會跳起來,但臺廠受惠轉單并非長期的方案,中國一定會找其它的出路,可能是將產能移到海外,或者是去找各國當地業者尋求合資/策略聯盟,然無奈中國業者目前又因過去幾年慘淡經營財務狀況窘迫而資金不足、以及產能移往海外并非一蹴可成,故也拉長中國依賴臺廠產能的時間。
而臺灣業者一致看好的「漁翁之利」,一般市場預估,若歐盟對中國課以與美國雙反相同30%的稅率,然此稅率「中國生產」將無成本優勢,反而做愈多賠愈多,加上此懲罰性關稅成立后,中國輸出模組成本增加0.13-0.14美元/WATT,售價將升至0.8美元/WATT,已比目前現貨市場太陽能模組價格約0.7美元為高,在此情況下,中國太陽能模組成本優勢已不如性價比優秀的MIT產品,更何況是今早傳出將重課47%、60%的稅率。
據預估,目前臺灣太陽能電池產能僅8GW,若歐盟初裁結果使中國生產喪失優勢,對臺轉單的需求可望達20GW,臺灣太陽能電池的產能更加珍貴,供不應求的情況將較目前再擴大,在此情況下,臺廠當然更有喊漲價的空間,且產能愈大的廠商,可望愈受惠。
除了太陽能電池業者之外,就臺灣第二大的矽晶圓生產供應鏈來看,則牽涉到歐盟對中國雙反案初裁是否擴及太陽能模組內的零組件,是否也禁止是中國制造,若連零組件也包括在雙反范圍內,臺灣矽晶圓也同樣立刻成為搶手貨;另一方面,在歐盟開鍘后,中國也擬施以報復對其多晶矽課進口懲罰關稅,此將推升多晶矽價格,而矽晶圓報價也可望上揚,有利于臺灣矽晶圓銷售回到獲利表現。
研調機構EnergyTrend則表示,目前歐盟地區的中國模組報價主要范圍落在€0.52/W到€0.58/W,以此價格基準來計算,目前歐盟系統案的投資報酬率約在8%左右,一旦模組價格因施加懲罰性關稅漲幅超過30%,加上德國補助金額從5月起將下砍1.8%,系統的投資報酬率(IRR)將減少1個百分點以上,不利相關投資案的后續承接。
另外,EnergyTrend也認為,雙反調查如果成立,考量到生產成本與復工速度,中國業者將加速進行模組產能轉移的動作,除了與在地業者簽訂代工外,考量到產業聚落、市場潛力、與運輸和生產成本,東南亞地區有可能因此而受惠,成為未來中國業者海外主要生產基地,且只要歐盟的判決成立,短期臺灣業界仍可受惠于轉單效應,產能與價格仍可維持亮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