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楊彥博,前前后后做了幾十兆瓦的電站,從立項到驗收,整個過程幾乎了如指掌。去年8月份,因為不愿意“同流合污”,離開曾經背景雄厚的老東家賽維LDK光伏科技(合肥)工程公司,轉投了另一家新組建的EPC公司。上周,他負責的一個2MW電站項目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驗收,讓他又一次經歷著良心與責任的考驗。“為什么能夠做好的東西就是亂搞呢?”,“國家為什么不監管好每個項目?”他的一次次自問自答質疑著這個行業的種種弊病,也道出了自己的痛心疾首。
“為什么能夠做好的東西就是亂搞呢?”
記者:這個電站有什么問題嗎?
楊彥博:上周六,江蘇揚中有個2MW的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進行竣工驗收,作為一直負責現場施工的項目經理的我被推到一邊,怕我講真話。這個項目用的組件全是清倉和退貨,組件功率190W、220W、230W不等,全部貼成245W來充數。支架、匯流箱、逆變器、10KV升壓變等光伏電站設備都是自家的集團企業生產的,“做的牛頭不對馬嘴”,由此可見電站質量。遲早會出事的。
再說調試驗收和并網。財政部、發改委、科委、住建部、電力等部門對電站的施工工藝和驗收要求不了解,根本就沒有辦法組織單體實驗和系統調試,裝模作樣罷了。據我了解,有些單位只是依照網上看到的圖紙和資料作為參考依據,與現實根本不符合。
比如說,我們的光伏組件安裝在鋁合金上,鋁合金與鍍鋅鋼結構支架連接,接地本身就很牢固了,但驗收專家就是要我們用接地線,再在組件上接到支架上,這不是完全脫離現實嗎?
驗收單位以“沒有做到位”為理由拒絕并網。至于供電部門,本身就與其利益相沖突,更加以各種理由拒絕并網。
“發改委只批準不管理”
記者:您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哪里?
楊彥博:首先,光伏行業就是有多少錢就能花多少錢,根本就是玩錢不做實事。這是行業的通病。有些企業試圖騙國家財政補貼和銀行貸款,尤其是屋頂金太陽項目。投機者和短視者根本就不想光伏步入正軌,好渾水摸魚,大撈一把。這樣一來,光伏就是死路一條,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其次,這個行業就像是沒娘的孩子。光伏電站不能夠并網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沒有統一規劃和管理,沒有直接監管的部門,沒有一套系統的流程和實施方案。目前的現狀是發改委只批準不管理。希望國家能成立專門的電站評審小組,對每個項目都嚴格把關。否則,電站一旦出現問題,將對行業將產生強烈的沖擊。
再次,就是外行管內行,空談盛行。光伏至此,中國做光伏電站系統設計的設計院、監理所都脫不了干系。
光伏現階段還是起不到節約能源的效果,本身高耗能、污染環境,并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損害大家的利益。比如,在很多地方光伏已失去人心,老百姓有聞光伏就怕的感覺。以前行情好,瘋狂擴建、投資產業園的時候,地方政府合伙大量征用老百姓的土地,剝奪土地與與舊社會的土豪劣紳不無相似之處。但后來的生產并沒有跟上去,導致失去土地的農民難以生存。
“美歐雙反是對中國光伏的教訓”
記者:那么您對這一輪的深度調整和歐洲“雙反”有什么看法?能夠促使行業的凈化和發展嗎?
楊彥博:美歐“雙反”是對中國光伏的教訓。正因為光伏產業存在高耗能和環境污染的問題,歐美將制造產業轉移到中國,而部分投機取巧企業與地方政府盲目發展光伏,造成生產成本遠遠高于市場價格,同時也“迫使”國外市場價格下降。美歐“雙反”很正常,為了保護本土行業,同時這也是遏制光伏惡性競爭的有效辦法。
大規模發展是惡性膨脹和競爭的根源,也正是資本集中的最高階段表現。我認為整個光伏有1%的企業就足夠了。
“雙反”并不是壞事,只是目前中國幾大光伏企業更加難以生存而已,同時也是整合和淘汰的過程。
采訪后記: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江蘇揚中2MW電站只是眾多光伏電站的一個縮影。當然,也有認認真真做電站的,但是成本會上升很多,這也是大多數短視者和機會主義者不愿意多作承擔的。自2011年開始的這輪深度調整無不引發大家的深思,中國光伏業需要的是大浪淘沙式的洗牌,擠掉泡沫,去掉浮躁,真正的實干家將笑到最后。與此同時,我們希望得到國家更多的關注,讓艱難的光伏人有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讓我們有信心將這個原本屬于未來的行業做下去。
在行業里摸爬滾打多年,個性的原因讓楊彥博始終融入不到他所在的圈子里,憤然也罷,揪心也罷,他希望通過一己之力為行業做點什么。但是,經歷過這么多,他自己能做到“一身輕”嗎?這不光是行業的問題,也是社會的現狀。未來,他不可避免還要面臨各種“不入眼”的問題。面對記者的詢問,他猶豫了片刻說,“我只有讓步才好。”
“看開了,路就變得開闊了;反之,路再寬,眼前也只是一抹黑暗。”這句話也許更適用于很多熱愛這個行業并艱難行進著的楊彥博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