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希望看起來在每日遞減,火星和金星并沒有之前認為的那樣富含生命。處于太陽系外側的行星系統,冰面之下海洋中或許有生命存在,但幾乎可以肯定只處于微生物水平。無線電波對更遙遠的智慧生命的尋找沒有絲毫進展,一些天文學家按捺不住,欲利用射電望遠鏡主動發射對外星生命的問候,并期待得到智慧生命的回應。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是試圖截獲外星生命的通訊信號,而是應該去尋找外星生命改造過的非自然形成之物。
人類已經在地球表面覆蓋了大量的道路和城市,并且開始向其它星球發射探測器。我們人類能夠僅在幾個世紀內就完成這樣的突破,更何況那些已經進行了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工業革命的高等外星文明。
早在1960年,著名的物理學家費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就指出,如果外星文明持續進行發展和擴張,那么他們不可避免地消耗更多的能量。對于一個恒星系統來說,最大的能源就是恒星本身。我們人類目前消耗的功率僅相當于落在地球表面陽光功率的0.01%。如果地球文明繼續發展下去,以每年1%的能量需求遞增的話,再經過1000年,我們需要的能量就達到了太陽對地球的能量輸入水平。
同樣的道理,高等外星文明對能量的需求無疑是巨大的,他們只能借助在太空建造大型太陽能發電站,其規模可能覆蓋整顆恒星,這就是著名的“戴森球”設想。在吸收中央恒星能量的同時,“戴森球”本身會向外發出不同于裸恒星的紅外特征輻射。因此,通過對宇宙中恒星輻射特征的排查,或許能夠找到高等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