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家住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的陳先生提交了光伏發電并網申請。
對于電網來說,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電源點。僅僅2.5千瓦的發電容量,以專用插座方式接入家庭內部380伏低壓回路,日均發電量約為6~8千瓦時,運營模式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就是這么一個電源并網項目,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營銷部門“一口對外”,安排專人主動與客戶聯系溝通,宣傳國家電網公司有關政策,及時幫助客戶解決并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一對一”跟蹤服務,受到客戶的好評。經過35個工作日,順利完成從并網申請、驗收調試到并網發電的全過程流轉,于2012年12月30日成功并網發電,并于2013年3月19日拿到第一筆上網電費116元。
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如此小的項目并網也就是接入一條電線的問題。但是人們一定想不到,在上海市南供電公司的調度中心內,這個毫不起眼的小電源也與那些裝機容量達上百萬千瓦的大型發電廠一樣,擁有自己的通信通道,也是調度接線圖中一顆小小的電源亮點。
從陳先生家中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到國網上海電力調度中心,中間走過的路,公司付出的心血,也許只有國家電網人能了解。
從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連出兩道重手,攪熱了原本相對冷寂的分布式電源產業。兩個意見,甘苦自知。這是一次國家電網公司特色的并網,一次主動迎接市場的轉變。
內繁外簡
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拉開了服務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大幕。
四個月后的2013年2月27日,公司再次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服務并網范圍擴大至所有分布式電源。
兩次發布,范圍不同,卻給出了相同的理念——方便客戶,敞開大門。
根據公司要求,目前所有分布式電源項目的并網申報工作都實行“一個窗口、一站式服務”的模式。并網用戶只需到當地供電營業廳提出并網申請,其余公司內部流程都不需要客戶再去聯絡。
“這就是我們說的‘內轉外不轉’。”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告訴記者,“這與以往常規電源并網不一樣。按照常規電源并網流程,并網申請需要找發展部,調度相關問題需要向調度提出申請,賣電需要找交易中心,配套設施建設則需要找基建部,如果需要買電還要通過營銷部。”
如今,這一系列流程都簡化為一個步驟——客戶向當地營銷部門提出申請。各地營銷部門自然而然成為客戶感知并網的最主要環節。
“各地市一級的營銷部門壓力很大。”國網營銷部營業處負責分布式電源的專責何寶靈告訴記者,“之前常規電源的并網都是向省公司提出申請,而現在分布式電源并網業務都在地市公司層面辦理,這對于地市公司來說是一項全新的業務,許多業務人員都需要進行重新培訓。”營銷部積極貫徹落實公司黨組決策部署,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大家加班工作至深夜,有人甚至帶病堅持,通過努力最終形成《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管理規范》(下稱《服務規范》),《服務規范》的同步印發及逐層宣貫學習,規范一線人員并網服務行為,提升了并網服務水平。
在《意見》的執行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因為新業務而帶來的困難,比如分布式電源并網是否需要電力業務許可證(發電類),分布式電源項目投運后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并網電價類別及內部代碼等問題。“這些都是內部流程但卻會影響到客戶感受。公司自上而下全力支持,一線人員不遺余力,努力解決遇到的困難。”何寶靈表示。
“最為困難的是如何讓一個非電力行業的申報客戶理解各個條款,并與電網公司取得相互信任。電網企業需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因此會對并網過程提出一些要求,還需要廣大客戶的理解和支持。”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營銷部杜海陽負責當地分布式電源并網工作,對此有著深刻體會。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對多少容量的分布式電源需要立項、由哪些部門審批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地市公司在具體業務辦理中需要多次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聯系,確認項目的合法性。同時,申報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個人客戶對國家的金太陽等政策并不了解,對并網服務流程、上網電價、再生能源補貼等也比較陌生,這些都需要向客戶詳細解釋,極大地增加了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量和工作難度。
除了并網流程,公司還在接入系統設計環節、并網驗收調試環節進行了大量簡化工作。與此同時,公司還為分布式電源并網客戶提供了非常優惠的并網條件,免除了客戶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并網驗收調試、接入公共電網投資等多項費用。
開拓創新
對于國網發展部規劃二處副處長齊旭來說,2012年4月到10月26日《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發布之前是分外繁忙的6個月。
“分布式電源并網沒有相關條例可以遵循,現有電源并網政策和規定都是針對大型常規電源。我們通過全面開展分布式電源并網情況調研,認真聽取客戶反映的在并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針對問題找措施。涉及公司不同專業部門和所有的管理層級,可以說,是電源并網管理的一次流程再造和制度創新。”齊旭表示。
這兩部意見均由國網發展部牽頭制定,國網營銷部、運檢部及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多個部門配合制定相關條款。
這是一次開拓創新的并網過程,需要突破大量政策盲區,同時還要設定適用于分布式電源的并網技術標準。
“這次分布式電源并網意見提出的很多東西都是全新的。”張正陵回憶分布式光伏并網意見的準備過程,“在討論并網意見的時候,很多現有政策并不適用。”
比如調度方面,根據1993年6月29日發布的《電網調度管理條例》,所有上網電源必須用光纖進行通信以確保調度準確性。“這對于單獨客戶來說,是很難承受的高額費用。其花費有時甚至高于整個分布式電源的建設費用。”張正陵表示。
為此,《意見》中明確,通過10千伏接入客戶側的分布式光伏、風電和海洋能發電項目,以及380伏接入的分布式電源項目,可采用無線公網通信方式,380伏客戶僅要求上傳電量信息即可。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分布式新能源發電技術研究室副主任何國慶告訴記者,僅將光纖通信改為無線通信一項,就使客戶的通信成本下降了九成。“代價就是通信的實時性要打些折扣,但是已經能夠滿足目前分布式電源客戶的并網需求,相信以后會逐步改善。”
除此之外,客戶類型多樣也是全新的挑戰。“以往提出并網申請的都是電力行業業內人士,熟知各種技術要求和相關規定,而分布式光伏業主來自各行各業,基本沒有電源項目前期和建設經驗。”齊旭表示,為了方便客戶并網方案設計,通過對各種技術類型電源接入系統方案調研和分析,公司總結提出了13種典型設計方案,為高效安全并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不過實際并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肯定不可能全部覆蓋,還是需要各地方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責任至上
這是責任至上的并網過程。
“分布式電源并網,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國家電網公司的一些做法,認為無利可圖的事情,作為一家公司為什么要做。”張正陵解釋道,“但是國家電網公司跟很多公司不同,‘電網’這兩個字一頭連著‘公司’,而另一頭連著的是‘國家’。”
“國家”意味著責任,也就注定了這次分布式電源并網并不是以收入效益為先的一次服務。
可能很多人很難想象,這個被很多人誤解為分布式電源發展關隘的并網環節,恰恰解決許多原本因為無章可循而導致無法并網的項目。
浙江長興中鋼集團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裝機容量4.2兆瓦,接入電壓等級10千伏,于2011年10月建成。然而建成后由于無法按照公用電廠標準并網,按照自備電廠標準并網又需按規定繳納系統備用容量費,經濟上不合適,因此項目并網成為一個大難題。而《意見》出臺后,客戶自行選擇發電量上網的方式,11個工作日便順利完成并網手續,已于2012年11月23日順利并網發電。
在這樣的并網項目解決過程中不難發現,國家電網公司做出了經濟上不小的讓步。
既然不被一些人理解,為什么還要堅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因為我們真心實意在做,是實實在在支持、歡迎分布式電源并網,是不打折扣在為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張正陵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們的意見肯定有瑕疵,但一件事情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才推出。所以也需要廣大客戶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為了更好的支持分布式電源并網,公司內部做了詳細的流程和規定。“對外客戶們只需要閱讀一個意見,而對內相關崗位員工則需要學習三本規范,包括內部管理規范、并網技術要求以及設計工作指導三個方面,每個本都比意見更厚更復雜。”張正陵表示。
截至4月20日,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受理并網咨詢7965次,并網申請393項,其中自然人項目76項,總裝機925.4兆瓦。
“盡管《意見》的出臺已經讓分布式電源在并網環節沒有障礙,但分布式電源項目建設成本較高,經濟性較差仍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表示,“電網給出綠色并網通道只是促進其發展的動力之一,更為重要的國家能夠進一步出臺明確的分布式電源補貼政策及具體的實施細則,同時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保障分布式電源均衡有序發展。”
對于電網來說,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電源點。僅僅2.5千瓦的發電容量,以專用插座方式接入家庭內部380伏低壓回路,日均發電量約為6~8千瓦時,運營模式為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就是這么一個電源并網項目,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營銷部門“一口對外”,安排專人主動與客戶聯系溝通,宣傳國家電網公司有關政策,及時幫助客戶解決并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一對一”跟蹤服務,受到客戶的好評。經過35個工作日,順利完成從并網申請、驗收調試到并網發電的全過程流轉,于2012年12月30日成功并網發電,并于2013年3月19日拿到第一筆上網電費116元。
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如此小的項目并網也就是接入一條電線的問題。但是人們一定想不到,在上海市南供電公司的調度中心內,這個毫不起眼的小電源也與那些裝機容量達上百萬千瓦的大型發電廠一樣,擁有自己的通信通道,也是調度接線圖中一顆小小的電源亮點。
從陳先生家中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到國網上海電力調度中心,中間走過的路,公司付出的心血,也許只有國家電網人能了解。
從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國家電網公司連出兩道重手,攪熱了原本相對冷寂的分布式電源產業。兩個意見,甘苦自知。這是一次國家電網公司特色的并網,一次主動迎接市場的轉變。
內繁外簡
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拉開了服務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大幕。
四個月后的2013年2月27日,公司再次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服務并網范圍擴大至所有分布式電源。
兩次發布,范圍不同,卻給出了相同的理念——方便客戶,敞開大門。
根據公司要求,目前所有分布式電源項目的并網申報工作都實行“一個窗口、一站式服務”的模式。并網用戶只需到當地供電營業廳提出并網申請,其余公司內部流程都不需要客戶再去聯絡。
“這就是我們說的‘內轉外不轉’。”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告訴記者,“這與以往常規電源并網不一樣。按照常規電源并網流程,并網申請需要找發展部,調度相關問題需要向調度提出申請,賣電需要找交易中心,配套設施建設則需要找基建部,如果需要買電還要通過營銷部。”
如今,這一系列流程都簡化為一個步驟——客戶向當地營銷部門提出申請。各地營銷部門自然而然成為客戶感知并網的最主要環節。
“各地市一級的營銷部門壓力很大。”國網營銷部營業處負責分布式電源的專責何寶靈告訴記者,“之前常規電源的并網都是向省公司提出申請,而現在分布式電源并網業務都在地市公司層面辦理,這對于地市公司來說是一項全新的業務,許多業務人員都需要進行重新培訓。”營銷部積極貫徹落實公司黨組決策部署,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大家加班工作至深夜,有人甚至帶病堅持,通過努力最終形成《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管理規范》(下稱《服務規范》),《服務規范》的同步印發及逐層宣貫學習,規范一線人員并網服務行為,提升了并網服務水平。
在《意見》的執行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因為新業務而帶來的困難,比如分布式電源并網是否需要電力業務許可證(發電類),分布式電源項目投運后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并網電價類別及內部代碼等問題。“這些都是內部流程但卻會影響到客戶感受。公司自上而下全力支持,一線人員不遺余力,努力解決遇到的困難。”何寶靈表示。
“最為困難的是如何讓一個非電力行業的申報客戶理解各個條款,并與電網公司取得相互信任。電網企業需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因此會對并網過程提出一些要求,還需要廣大客戶的理解和支持。”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營銷部杜海陽負責當地分布式電源并網工作,對此有著深刻體會。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對多少容量的分布式電源需要立項、由哪些部門審批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地市公司在具體業務辦理中需要多次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聯系,確認項目的合法性。同時,申報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個人客戶對國家的金太陽等政策并不了解,對并網服務流程、上網電價、再生能源補貼等也比較陌生,這些都需要向客戶詳細解釋,極大地增加了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量和工作難度。
除了并網流程,公司還在接入系統設計環節、并網驗收調試環節進行了大量簡化工作。與此同時,公司還為分布式電源并網客戶提供了非常優惠的并網條件,免除了客戶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并網驗收調試、接入公共電網投資等多項費用。
開拓創新
對于國網發展部規劃二處副處長齊旭來說,2012年4月到10月26日《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發布之前是分外繁忙的6個月。
“分布式電源并網沒有相關條例可以遵循,現有電源并網政策和規定都是針對大型常規電源。我們通過全面開展分布式電源并網情況調研,認真聽取客戶反映的在并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針對問題找措施。涉及公司不同專業部門和所有的管理層級,可以說,是電源并網管理的一次流程再造和制度創新。”齊旭表示。
這兩部意見均由國網發展部牽頭制定,國網營銷部、運檢部及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多個部門配合制定相關條款。
這是一次開拓創新的并網過程,需要突破大量政策盲區,同時還要設定適用于分布式電源的并網技術標準。
“這次分布式電源并網意見提出的很多東西都是全新的。”張正陵回憶分布式光伏并網意見的準備過程,“在討論并網意見的時候,很多現有政策并不適用。”
比如調度方面,根據1993年6月29日發布的《電網調度管理條例》,所有上網電源必須用光纖進行通信以確保調度準確性。“這對于單獨客戶來說,是很難承受的高額費用。其花費有時甚至高于整個分布式電源的建設費用。”張正陵表示。
為此,《意見》中明確,通過10千伏接入客戶側的分布式光伏、風電和海洋能發電項目,以及380伏接入的分布式電源項目,可采用無線公網通信方式,380伏客戶僅要求上傳電量信息即可。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分布式新能源發電技術研究室副主任何國慶告訴記者,僅將光纖通信改為無線通信一項,就使客戶的通信成本下降了九成。“代價就是通信的實時性要打些折扣,但是已經能夠滿足目前分布式電源客戶的并網需求,相信以后會逐步改善。”
除此之外,客戶類型多樣也是全新的挑戰。“以往提出并網申請的都是電力行業業內人士,熟知各種技術要求和相關規定,而分布式光伏業主來自各行各業,基本沒有電源項目前期和建設經驗。”齊旭表示,為了方便客戶并網方案設計,通過對各種技術類型電源接入系統方案調研和分析,公司總結提出了13種典型設計方案,為高效安全并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不過實際并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肯定不可能全部覆蓋,還是需要各地方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責任至上
這是責任至上的并網過程。
“分布式電源并網,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國家電網公司的一些做法,認為無利可圖的事情,作為一家公司為什么要做。”張正陵解釋道,“但是國家電網公司跟很多公司不同,‘電網’這兩個字一頭連著‘公司’,而另一頭連著的是‘國家’。”
“國家”意味著責任,也就注定了這次分布式電源并網并不是以收入效益為先的一次服務。
可能很多人很難想象,這個被很多人誤解為分布式電源發展關隘的并網環節,恰恰解決許多原本因為無章可循而導致無法并網的項目。
浙江長興中鋼集團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裝機容量4.2兆瓦,接入電壓等級10千伏,于2011年10月建成。然而建成后由于無法按照公用電廠標準并網,按照自備電廠標準并網又需按規定繳納系統備用容量費,經濟上不合適,因此項目并網成為一個大難題。而《意見》出臺后,客戶自行選擇發電量上網的方式,11個工作日便順利完成并網手續,已于2012年11月23日順利并網發電。
在這樣的并網項目解決過程中不難發現,國家電網公司做出了經濟上不小的讓步。
既然不被一些人理解,為什么還要堅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因為我們真心實意在做,是實實在在支持、歡迎分布式電源并網,是不打折扣在為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張正陵表示,“從目前來看,我們的意見肯定有瑕疵,但一件事情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才推出。所以也需要廣大客戶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為了更好的支持分布式電源并網,公司內部做了詳細的流程和規定。“對外客戶們只需要閱讀一個意見,而對內相關崗位員工則需要學習三本規范,包括內部管理規范、并網技術要求以及設計工作指導三個方面,每個本都比意見更厚更復雜。”張正陵表示。
截至4月20日,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受理并網咨詢7965次,并網申請393項,其中自然人項目76項,總裝機925.4兆瓦。
“盡管《意見》的出臺已經讓分布式電源在并網環節沒有障礙,但分布式電源項目建設成本較高,經濟性較差仍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表示,“電網給出綠色并網通道只是促進其發展的動力之一,更為重要的國家能夠進一步出臺明確的分布式電源補貼政策及具體的實施細則,同時發揮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作用,保障分布式電源均衡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