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Solar昨天透露,將從明年底開始,為住宅分布式市場啟動一條100MW的晶體硅電池生產線,從2015年開始擴大生產。
今年五月,該薄膜碲化鎘(CdTe)領導者收購低成本、高效晶體硅企業Tetrasun,該企業由Denis de Ceuster于2009年創辦,Denis de Ceuster此前在Sunpower工作十二年。
到2017年,預計分布式住宅和商業發電將占市場的一半以上,一個利潤豐厚的、不斷發展的市場更適合于更高效率的晶體技術而非薄膜,薄膜通常需要較大的安裝區域。
目前擔任First Solar晶硅研發總監的de Ceuster表示:“顯然動機非常明確。First Solar的CdTe技術一直主導公共事業規模和大型商業應用的市場。該技術并不適用于占全球市場一半的住宅或小型商業市場。”
Tetrasun的n型硅電池日前達成第三方證實的21.4%的效率,并旨在當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100MW生產能力時,再次達到該效率。金屬柵線為銅鍍,相對于昂貴的銀漿,使金屬化成本降至每瓦0.01美元。
“看到晶硅技術的絕大部分使用四十年前發展的進程非常有趣,如絲網印刷、銀漿以及背鋁。”
“該技術如此成功以及技術之外非常小的風險有其原因。該技術并不缺乏創新。一直有許多創新,甚至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晶體硅可能從BP Solar或Evergreen開始,那些公司中大部分很難成功。”
昨天在圣何塞舉辦的NPD Solarbuzz會議上,De Ceuster接受PV Tech采訪時表示,美國一直沒有被排除作為首個100MW電站的所在地,但是東南亞將更有可能成為制造基地。
他表示:“值得商榷的是,我們仍考慮這些選擇。First Solar已經選好位置并甚至做好一些基礎設施的準備,因此你想到了風險,容易考慮這些選擇。”
但是de Ceuster建議,將該生產線靠近日本,日本是First Solar新產品的首個目標市場。
“就效率而言,我們首個明顯的目標市場是分布式發電和屋頂,因此我們首條生產線的大部分最有可能面向日本,不久之后我們將肯定著眼于其他市場。”
de Cuester表示,日本并非是一個選項,由于生產成本高,但是生產可以轉到馬來西亞,在那里First Solar有閑置的生產設施。
“首條生產線將肯定在亞洲,可能不在日本,而是在東南亞低成本國家。如果我們通向較高的制造成本,我們寧愿在美國生產,因為公司就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