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三十日早上,全球最大太陽能組件供應商,英利綠色能源,公布了其第二季度的應收業績,并對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的業績進行了預測。
所公布的數據大體上證實了英利最為光伏產業內首屈一指的光伏供應商的地位。為了更好地解讀這一點,我們從NPD Solarbuzz市場調研公司所發布的最新《組件跟蹤調查季度報告》中節選關于英利綠色能源近況的若干觀點:
英利從2012年第一季度起連續六個季度內,每季度光伏電池板出貨量均占據首位。
在過去三個季度內(2012年第四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英利是全球季度出貨量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
在截止至2013年二月前的連續十二個月內,英利的出貨量要比其他光伏組件供應商的出貨量多出近1GW。
英利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0%,并仍在持續增長中。
然而,先把這些記錄放在一邊不談,但是業績公告中就隱藏著許多值得注意的警鐘。這并不是針對英利本身來說的,而是針對那些希望聽到“新資本支出”、“資本擴張”、“新工藝流程”、“高效升級”等字眼的其他公司來說的。
如果英利是你的一個主要客戶的話,該公司所公布的資本支出消息可謂是令人沮喪。在2013年下半年的整個六個月之內,資本支出(相對于一個產能大于2GW的垂直整合業務的公司來說)僅有4000萬美元。而這僅夠進行維護工作。
但令光伏設備供應商更為感到不安的消息是,英利宣稱其可以在不新增任何產能的情況下在2014年實現4GW的組件出貨量。
感到迷惑嗎?
好吧,首先,這一宣言全面否認了過去兩周內的一些奇怪的新聞稿和文章所宣稱的領先制造商將會新增光伏產能,并且幾乎所有的業內領先企業都將在2014年增加產能的消息。
同時——這一宣言也平復了關于新一輪設備支出將在幾個月內出現,并且中東和拉美地區將成為此輪設備支出的主力的古怪言論。
上述兩種言論都沒有強有力的論點或分析資料對其進行支持,但是每一個都傳播甚廣——這可能是由于人們仍舊絕望地想要獲得關于新產能和心設備支出的積極消息。
而真正的解釋則是,光伏產業目前被中國組件供應商所中占據——狀況比過去更甚。而中國晶硅產品制造商始終都以一種部分去工廠化或是資產精簡模式進行運營。近一段時間,各領先日本組件供應商也開始采用此種模式。在2012-2013年間,領先的中國組件供應商已經有能力實現對自產產能和第三方產能進行合理調節,以防止庫存量激增。
隨著中國組件所占市場份額不斷上漲,同時,許多西方競爭對手相繼離開這一產業或繼續丟失市場份額,使用資產精簡型運營模式對于等待新增產能的企業來說產生了更為重大的影響。
關于英利的無資本支出卻提出4GW的出貨量預期的言論背后,還有其他幾條因素:
中國二三線制造商紛紛跟風上馬產能并且無法與海外市場實現對接,此類“虛擬”產能總量約為12GW。
美國市場需求偏向使用非中國制造電池的組件。
各領先供應商仍舊公布運營虧損。在所有方面都進行成本節約是關鍵。資本支出可以通過使用第三方產能來避免。
市場份額的增長(包括海外銷售和營銷成本)超過了新增產能。
中國的尚德、賽維LDK等企業仍舊有幾吉瓦的閑置產能可以極低的成本進行使用運營。
這些因素都意味著設備支出低谷將很有可能將持續至2014年,并且下一輪重大新增產能在2015年之前并不會再次出現。當然,除非技術能夠拯救整個產業,并迫使組件供應商們對生產線進行大幅升級/改變工藝流程,從而保持競爭力。但是,沒有技術路線圖作為指導,上述兩項在未來十八個月內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