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
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完善了光伏發電價格政策。此政策旨在落實7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國八條”)。
本以為這一新政會引來一片叫好聲,但事實上業界對此反應不一,莫衷一是。其到底能對光伏產業產生多大的促進作用,仍然需要觀察,而業內人士更多關注后續配套政策落實。
受到光伏新政頻出和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和解刺激,光伏產業最近的確出現回暖跡象,但是很多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諸多問題尚未破冰,寒冬似乎還在持續。
作為昔日中國光伏產業標桿的無錫尚德目前正忙于破產重整,可謂茍延殘喘波折不斷。日前,有業內人士向騰訊財經透露,江蘇省將為無錫尚德承擔70億元的債務,雖然只是坊間傳言,但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前國內光伏企業面臨的窘境與無奈---身心俱疲還需政府兜底。
危機倒逼新政頻出
一邊是產能過剩,一邊是貿易爭端,經歷早期癲狂的中國光伏產業近年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閉著眼都能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內外交困”一度成為光伏產業的生動寫照。
為了拯救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于水火之中,國家有關部門可謂不遺余力。今年7月底,在最高政治領導層的斡旋之下,歷經一年馬拉松式的博弈,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基本得到化解,90多家遵守價格承諾的對歐出口主力企業未被征收重稅,并分享了7吉瓦的配額(組件),逃過一劫,中國光伏業也因此保住了歐洲這一主要市場。
在外患基本得以解決之時,為了打破過去兩頭在外的被動格局,國家有關方面特別是政府部門更是頻頻出臺各種政策希望盡早開啟國內市場,規范整個產業秩序,引導企業走向良性發展之路。
繼去年國務院出臺《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國網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之后;今年7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因應此《意見》 ,財政部又于7月31日下發《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緊隨其后,國家發改委便發布了《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
通知明確,對光伏電站實行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通知指出,分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適用于今年9月1日后備案(核準),以及9月1日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項目。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
政策密集出臺,可謂眼花繚亂,速度及內容甚至超出業內外人士預期。
新政的“療效”待考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針對上述新政,業內卻有不同的看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一政策在短期內實際上會打壓投資者對光伏電站的熱情。”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韓軍利在電話那頭十分平靜地向騰訊財經說道。
韓軍利最近一直奔波輾轉于北京和青海等西北省份之間,主要從事光伏電站EPC業務。在這位光伏行業老人看來,最近的新政似乎無法勾起他的興奮點。
他向騰訊財經分析說,目前非招標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大都執行1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而按照新政,一二類資源區電價則降至每千瓦時0.9元、0.95元,“這意味著項目收益率將會下降,青海等資源富集區光伏電站投資回收周期將從8年拉長至10年左右,增加財務成本。”
而就分布式發電項目來說,新政確定的每千瓦時補貼0.42元的標準其背后的意圖在于鼓勵自發自用,“如果是余量上網則要執行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這肯定是賠錢的。”韓軍利就此指出,一些單位和個人在上馬分布式發電項目時必須考慮自身電力消納能力,光伏裝機容量要與能耗相匹配。目前來看,分布式光伏發電短期內不會大規模發展,10至20千瓦的“小戶型”裝機將會成為主流。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王潤川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此次新政更多關注長遠,短期內可能會誘發地面電站“搶裝潮”,但前提是相關企業必須拿到路條和資金充裕。
“過去一些拿到路條的企業在等著組件價格下降,遲遲不肯開工,現在政策倒逼著必須趕在明年1月1日前建成投運,以規避因上網電價下調帶來的風險。”王潤川透露,中廣核100多兆瓦地面電站項目已于近期開建。后續也會有其他企業的項目開工,但總的裝機容量不會超過1吉瓦。
實際上,目前業界更多關注接下來一系列配套輔助政策落地,其中包括個人開發分布式光伏的金融貸款服務政策,電站運營增值稅減半、電網接入流程指引等等。
“現在銀行針對光伏企業的放貸依然很少,融資難等問題還是沒有破冰。”韓軍利向騰訊財經介紹說,目前很多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商大都“手頭緊”,把項目承建商作為融資平臺,希望承建商前期墊資將項目先建起來,之后開發商再通過各種途徑四處找錢以償還項目建設費用。
此外,就分布式項目而言,在項目申報核準特別是并網方面仍面臨一定阻力,電網公司內部機制和利益需要協調理順。因此,只有金融、稅收以及并網等配套政策落實才能真正激發投資者的熱情,目前大多還在觀望。
與上述謹慎的人士觀點不同,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認為,新政出臺本身就是重大利好。首先,對光伏電站“分類計價”,科學合理。其次,政策執行期確定為20年,有利于企業保證收益。另外,分布式每千瓦時0.42元的補貼標準總體而言可以保證開發商獲得至少8%的穩定收益率。
有暖意但寒冬仍將持續
中歐貿易爭端和解和新政密集出臺還是給光伏產業帶來了一絲暖意,但寒冬何時過去,春天何時到來仍是未知數。
浙江是國內光伏制造大省,以中小企業為主,其占到國內光伏總產能的35%,企業數量約為全國的三分之一。沈福鑫向騰訊財經介紹說,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政策驅動,浙江光伏產業已有觸底反彈趨勢。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光伏產品總銷售額為230億,利潤達3億,好于去年同期。預計下半年產業表現將會超過上半年。而去年全年整個產業總產值為480億,累計虧損高達50億元。
從企業層面看,除了浙江恒基光伏于6月宣布破產且停產之外,并未出現大規模光伏企業倒閉潮。
浙江光伏只是一個縮影,沈福鑫認為就國內整個光伏產業而言,目前繼續下行的空間已經不大,上升期或已來臨。韓軍利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隨著路條審批增加,國內消納能力增強,對歐出口破冰,光伏企業的日子比以前好過點了。”王潤川也表示,“目前行業正在緩慢回暖,去年第三、四季度應該是行業谷底,現在企業毛利有所回升。”
而一些行業龍頭企業的表現似乎也佐證了上述觀點。最近,在美上市中概光伏企業相繼公布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各光伏企業運營情況趨于穩定和好轉,虧損幅度同比大幅收窄,晶科能源更實現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盈利。與此同時,多家公司的發貨量都大幅提高。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太陽能均預期第四季度將實現扭虧為盈。
在9月3日,幾只主力中概股更是集體發力表現搶眼。其中,韓華新能源大漲15.86%,昱輝陽光大漲14.88%,英利新能源收高9.07%,天合光能收漲8.95%,創下自2012年2月21日以來收盤新高。
王潤川向騰訊財經分析指出,此輪中概股爆發主要是因為之前股價被嚴重低估,現在則是市場對價格進行重估的過程。他認為,在美中概股的市值應該保持在8至9億美元才算合理。
盡管股市有所“飄紅”,有分析人士亦向騰訊財經表示,光伏產業的冬天顯然還未過去,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半死不活”或者“死而不倒”,整體虧損的大格局短時間很難改變。一些企業應收賬款高達50-70億元,就暴露出潛在重大風險。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興衰起伏的“活標本”---無錫尚德的命運走向更成為近段時間各界關注的焦點。日前,一位匿名人士向騰訊財經透露,江蘇省將拿出70億元為無錫尚德“擦屁股”補窟窿。此消息如果屬實,意味著無錫尚德107億元的債務包袱將一下子只剩下30億。這無疑為其重組特別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不過,目前仍不清楚到底誰將控股無錫尚德。上述幾位業內人士觀點似乎比較一致,即江蘇省和無錫市政府不會允許控制權旁落,很大的可能是當地政府做后盾,無錫國聯或者其他當地企業控股,由如英利等光伏業內一家民營企業參股,保留尚德這個品牌和地方名片。“很明顯,無錫市政府現在既不想尚德倒掉,又不想出錢。”沈福鑫強調說。(騰訊財經
8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完善了光伏發電價格政策。此政策旨在落實7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國八條”)。
本以為這一新政會引來一片叫好聲,但事實上業界對此反應不一,莫衷一是。其到底能對光伏產業產生多大的促進作用,仍然需要觀察,而業內人士更多關注后續配套政策落實。
受到光伏新政頻出和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和解刺激,光伏產業最近的確出現回暖跡象,但是很多企業依然面臨融資難,諸多問題尚未破冰,寒冬似乎還在持續。
作為昔日中國光伏產業標桿的無錫尚德目前正忙于破產重整,可謂茍延殘喘波折不斷。日前,有業內人士向騰訊財經透露,江蘇省將為無錫尚德承擔70億元的債務,雖然只是坊間傳言,但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當前國內光伏企業面臨的窘境與無奈---身心俱疲還需政府兜底。
危機倒逼新政頻出
一邊是產能過剩,一邊是貿易爭端,經歷早期癲狂的中國光伏產業近年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閉著眼都能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內外交困”一度成為光伏產業的生動寫照。
為了拯救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于水火之中,國家有關部門可謂不遺余力。今年7月底,在最高政治領導層的斡旋之下,歷經一年馬拉松式的博弈,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基本得到化解,90多家遵守價格承諾的對歐出口主力企業未被征收重稅,并分享了7吉瓦的配額(組件),逃過一劫,中國光伏業也因此保住了歐洲這一主要市場。
在外患基本得以解決之時,為了打破過去兩頭在外的被動格局,國家有關方面特別是政府部門更是頻頻出臺各種政策希望盡早開啟國內市場,規范整個產業秩序,引導企業走向良性發展之路。
繼去年國務院出臺《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國網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暫行)》之后;今年7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因應此《意見》 ,財政部又于7月31日下發《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緊隨其后,國家發改委便發布了《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
通知明確,對光伏電站實行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千瓦時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通知指出,分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適用于今年9月1日后備案(核準),以及9月1日前備案(核準)但于2014年1月1日及以后投運的光伏電站項目。標桿上網電價和電價補貼標準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
政策密集出臺,可謂眼花繚亂,速度及內容甚至超出業內外人士預期。
新政的“療效”待考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針對上述新政,業內卻有不同的看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一政策在短期內實際上會打壓投資者對光伏電站的熱情。”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韓軍利在電話那頭十分平靜地向騰訊財經說道。
韓軍利最近一直奔波輾轉于北京和青海等西北省份之間,主要從事光伏電站EPC業務。在這位光伏行業老人看來,最近的新政似乎無法勾起他的興奮點。
他向騰訊財經分析說,目前非招標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大都執行1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而按照新政,一二類資源區電價則降至每千瓦時0.9元、0.95元,“這意味著項目收益率將會下降,青海等資源富集區光伏電站投資回收周期將從8年拉長至10年左右,增加財務成本。”
而就分布式發電項目來說,新政確定的每千瓦時補貼0.42元的標準其背后的意圖在于鼓勵自發自用,“如果是余量上網則要執行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這肯定是賠錢的。”韓軍利就此指出,一些單位和個人在上馬分布式發電項目時必須考慮自身電力消納能力,光伏裝機容量要與能耗相匹配。目前來看,分布式光伏發電短期內不會大規模發展,10至20千瓦的“小戶型”裝機將會成為主流。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王潤川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此次新政更多關注長遠,短期內可能會誘發地面電站“搶裝潮”,但前提是相關企業必須拿到路條和資金充裕。
“過去一些拿到路條的企業在等著組件價格下降,遲遲不肯開工,現在政策倒逼著必須趕在明年1月1日前建成投運,以規避因上網電價下調帶來的風險。”王潤川透露,中廣核100多兆瓦地面電站項目已于近期開建。后續也會有其他企業的項目開工,但總的裝機容量不會超過1吉瓦。
實際上,目前業界更多關注接下來一系列配套輔助政策落地,其中包括個人開發分布式光伏的金融貸款服務政策,電站運營增值稅減半、電網接入流程指引等等。
“現在銀行針對光伏企業的放貸依然很少,融資難等問題還是沒有破冰。”韓軍利向騰訊財經介紹說,目前很多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商大都“手頭緊”,把項目承建商作為融資平臺,希望承建商前期墊資將項目先建起來,之后開發商再通過各種途徑四處找錢以償還項目建設費用。
此外,就分布式項目而言,在項目申報核準特別是并網方面仍面臨一定阻力,電網公司內部機制和利益需要協調理順。因此,只有金融、稅收以及并網等配套政策落實才能真正激發投資者的熱情,目前大多還在觀望。
與上述謹慎的人士觀點不同,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認為,新政出臺本身就是重大利好。首先,對光伏電站“分類計價”,科學合理。其次,政策執行期確定為20年,有利于企業保證收益。另外,分布式每千瓦時0.42元的補貼標準總體而言可以保證開發商獲得至少8%的穩定收益率。
有暖意但寒冬仍將持續
中歐貿易爭端和解和新政密集出臺還是給光伏產業帶來了一絲暖意,但寒冬何時過去,春天何時到來仍是未知數。
浙江是國內光伏制造大省,以中小企業為主,其占到國內光伏總產能的35%,企業數量約為全國的三分之一。沈福鑫向騰訊財經介紹說,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政策驅動,浙江光伏產業已有觸底反彈趨勢。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光伏產品總銷售額為230億,利潤達3億,好于去年同期。預計下半年產業表現將會超過上半年。而去年全年整個產業總產值為480億,累計虧損高達50億元。
從企業層面看,除了浙江恒基光伏于6月宣布破產且停產之外,并未出現大規模光伏企業倒閉潮。
浙江光伏只是一個縮影,沈福鑫認為就國內整個光伏產業而言,目前繼續下行的空間已經不大,上升期或已來臨。韓軍利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隨著路條審批增加,國內消納能力增強,對歐出口破冰,光伏企業的日子比以前好過點了。”王潤川也表示,“目前行業正在緩慢回暖,去年第三、四季度應該是行業谷底,現在企業毛利有所回升。”
而一些行業龍頭企業的表現似乎也佐證了上述觀點。最近,在美上市中概光伏企業相繼公布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各光伏企業運營情況趨于穩定和好轉,虧損幅度同比大幅收窄,晶科能源更實現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盈利。與此同時,多家公司的發貨量都大幅提高。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太陽能均預期第四季度將實現扭虧為盈。
在9月3日,幾只主力中概股更是集體發力表現搶眼。其中,韓華新能源大漲15.86%,昱輝陽光大漲14.88%,英利新能源收高9.07%,天合光能收漲8.95%,創下自2012年2月21日以來收盤新高。
王潤川向騰訊財經分析指出,此輪中概股爆發主要是因為之前股價被嚴重低估,現在則是市場對價格進行重估的過程。他認為,在美中概股的市值應該保持在8至9億美元才算合理。
盡管股市有所“飄紅”,有分析人士亦向騰訊財經表示,光伏產業的冬天顯然還未過去,目前很多企業仍然“半死不活”或者“死而不倒”,整體虧損的大格局短時間很難改變。一些企業應收賬款高達50-70億元,就暴露出潛在重大風險。
作為中國光伏產業興衰起伏的“活標本”---無錫尚德的命運走向更成為近段時間各界關注的焦點。日前,一位匿名人士向騰訊財經透露,江蘇省將拿出70億元為無錫尚德“擦屁股”補窟窿。此消息如果屬實,意味著無錫尚德107億元的債務包袱將一下子只剩下30億。這無疑為其重組特別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不過,目前仍不清楚到底誰將控股無錫尚德。上述幾位業內人士觀點似乎比較一致,即江蘇省和無錫市政府不會允許控制權旁落,很大的可能是當地政府做后盾,無錫國聯或者其他當地企業控股,由如英利等光伏業內一家民營企業參股,保留尚德這個品牌和地方名片。“很明顯,無錫市政府現在既不想尚德倒掉,又不想出錢。”沈福鑫強調說。(騰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