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國際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隆重召開。本屆論壇部分代表的發言內容和觀點總結如下:
洪慧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雖然我國目前太陽能熱利用市場規模巨大,但熱利用率占一次能源供應比重不足1%,難以滿足我國節能減排重大需求,迫切需要規?;柲軣岚l電技術。由于太陽能獨立熱發電系統較高的成本,太陽能與化石燃料熱化學互補成為解決途徑之一。
而中低溫太陽能熱化學互補成為新的切入點,發掘化學能可用能潛力,提升中低太陽能集熱作功能力。從聚光源頭,首次建立能源互補品位耦合方程,揭示了從太陽能集熱到燃料轉化再到卡諾循環的能量轉化本質,以及燃料、Gibbs自由能、太陽能、熱能之間最大作功能力基本關系?;谝陨侠碚摶A研究,從太陽能與化石燃料品位耦合思路出發提出中低溫太陽能驅動化石燃料轉換,研制了國際首套中低溫太陽能燃料吸收反應器:拋物槽聚光鏡:開口面積30m2,聚光比70,焦線寬度約45mm,聚光集熱裝置功率15kW,聚光集熱溫度240~300℃,同時提出太陽能吸熱器/反應器一體化設計方法。通過實驗驗證,首次獲得輻照強度與反應速率實驗關系式,揭示了太陽能熱化學動力學規律為太陽能聚光與燃料轉換的耦合方法提供依據。實驗結果顯示熱化學效率為30%~50%,發表國際期刊論文7篇。
在太陽能與化石燃料互補系統集成方面,研發國際首套太陽能熱化學互補發電系統實驗平臺,合成氣產出:10-16 m3/h;中低熱值發電:10kW;研發太陽能與甲醇互補內燃機發電系統技術,太陽能凈發電效率可達25-30%,投資4000-6000元/kW,開拓了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低成本的途徑。在太陽能與燃煤熱互補方面,太陽熱能借助大規模高效汽輪機,大幅度提高凈發電效率間接產生蒸汽作功,避免了高溫真空吸收管技術瓶頸互補發電,可以取消蓄能,成本降低。光煤互補可實現年均凈發電效率17~19%;高于單純太陽能槽式熱發電站SEGS系列的年均凈發電效率10~14%。此技術將應用于我國首座 MW級光煤互補示范電站。最后,在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方面,提出的雙級蓄熱成功應用于國內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中。(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洪慧 副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雖然我國目前太陽能熱利用市場規模巨大,但熱利用率占一次能源供應比重不足1%,難以滿足我國節能減排重大需求,迫切需要規?;柲軣岚l電技術。由于太陽能獨立熱發電系統較高的成本,太陽能與化石燃料熱化學互補成為解決途徑之一。
而中低溫太陽能熱化學互補成為新的切入點,發掘化學能可用能潛力,提升中低太陽能集熱作功能力。從聚光源頭,首次建立能源互補品位耦合方程,揭示了從太陽能集熱到燃料轉化再到卡諾循環的能量轉化本質,以及燃料、Gibbs自由能、太陽能、熱能之間最大作功能力基本關系?;谝陨侠碚摶A研究,從太陽能與化石燃料品位耦合思路出發提出中低溫太陽能驅動化石燃料轉換,研制了國際首套中低溫太陽能燃料吸收反應器:拋物槽聚光鏡:開口面積30m2,聚光比70,焦線寬度約45mm,聚光集熱裝置功率15kW,聚光集熱溫度240~300℃,同時提出太陽能吸熱器/反應器一體化設計方法。通過實驗驗證,首次獲得輻照強度與反應速率實驗關系式,揭示了太陽能熱化學動力學規律為太陽能聚光與燃料轉換的耦合方法提供依據。實驗結果顯示熱化學效率為30%~50%,發表國際期刊論文7篇。
在太陽能與化石燃料互補系統集成方面,研發國際首套太陽能熱化學互補發電系統實驗平臺,合成氣產出:10-16 m3/h;中低熱值發電:10kW;研發太陽能與甲醇互補內燃機發電系統技術,太陽能凈發電效率可達25-30%,投資4000-6000元/kW,開拓了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低成本的途徑。在太陽能與燃煤熱互補方面,太陽熱能借助大規模高效汽輪機,大幅度提高凈發電效率間接產生蒸汽作功,避免了高溫真空吸收管技術瓶頸互補發電,可以取消蓄能,成本降低。光煤互補可實現年均凈發電效率17~19%;高于單純太陽能槽式熱發電站SEGS系列的年均凈發電效率10~14%。此技術將應用于我國首座 MW級光煤互補示范電站。最后,在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方面,提出的雙級蓄熱成功應用于國內首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中。(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