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國際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隆重召開。本屆論壇部分代表的發言內容和觀點總結如下:
雷東強 博士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單螺桿膨脹機的研究:1)開發了四種型號單螺桿制冷壓縮機,通過調整螺桿、星輪與殼體間隙,提高建工精度,膨脹機效率從36.14%提高到60.12%;2)對壓縮空氣單螺桿膨脹機性能進行了試驗。建立了三個壓縮空氣單螺桿膨脹性能試驗臺;分析研究了壓力及轉速對單螺桿膨脹機性能的影響;3)以水蒸汽為工質進行了單螺桿彭脹機的性能試驗,獲得了轉速、壓力對單螺桿膨脹機技術經濟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水蒸汽單螺桿膨脹機效率明顯高于壓縮空氣,達到了66%,膨脹機最優轉速也明顯高于壓縮空氣,達到了3400r/min;4)提出了單螺桿膨脹機有機朗肯循環低溫熱源發電系統方案,分析比較了工質、循環流程結構、運行參數等對系統性能的影響規律,獲得了適合不同熱源單螺桿膨脹機優化方案。建立了ORC實驗系統,初步獲得了實驗數據;5)研制單螺桿膨脹機余壓發電系統,且首套單螺桿膨脹發電機組擬安裝在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鄭州分輸壓氣站,壓氣站將提供以下配套設施:天然氣工藝系統接入、供配電、壓縮干燥空氣、接地系統等。
首先,介紹了本項目的背景意義及研究內容,其次,匯報了項目的研究進展與階段成果:1)測試相應材料的熱膨脹系數,完成多種玻璃與金屬匹配、非匹配封接實驗和封接殘余熱應力測試實驗;建立封接殘余熱應力有限元數學模型,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完成殘余熱應力形成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并優化封接材料、結構及其工藝。2)完成集熱管在槽式系統運行的36米實驗測試系統搭建;建立了集熱管在周向非均勻、穩態熱流邊界條件下集熱管傳熱數學模型,完成了采用Monte Carlo光線跟蹤方法得出集熱管承受的周向非均勻太陽輻射熱流密度分布的邊界條件,目前實驗測試與理論分析正在進行中。3)建立了集熱管在極端條件下集熱管熱-應力耦合三維數值分析模型,理論分析和實驗準備進行中。本項目已發表相關國際期刊論文2篇(SCI&EI收錄),國內期刊1篇,國際會議論文1篇(接收)。(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雷東強 博士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單螺桿膨脹機的研究:1)開發了四種型號單螺桿制冷壓縮機,通過調整螺桿、星輪與殼體間隙,提高建工精度,膨脹機效率從36.14%提高到60.12%;2)對壓縮空氣單螺桿膨脹機性能進行了試驗。建立了三個壓縮空氣單螺桿膨脹性能試驗臺;分析研究了壓力及轉速對單螺桿膨脹機性能的影響;3)以水蒸汽為工質進行了單螺桿彭脹機的性能試驗,獲得了轉速、壓力對單螺桿膨脹機技術經濟性能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水蒸汽單螺桿膨脹機效率明顯高于壓縮空氣,達到了66%,膨脹機最優轉速也明顯高于壓縮空氣,達到了3400r/min;4)提出了單螺桿膨脹機有機朗肯循環低溫熱源發電系統方案,分析比較了工質、循環流程結構、運行參數等對系統性能的影響規律,獲得了適合不同熱源單螺桿膨脹機優化方案。建立了ORC實驗系統,初步獲得了實驗數據;5)研制單螺桿膨脹機余壓發電系統,且首套單螺桿膨脹發電機組擬安裝在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鄭州分輸壓氣站,壓氣站將提供以下配套設施:天然氣工藝系統接入、供配電、壓縮干燥空氣、接地系統等。
首先,介紹了本項目的背景意義及研究內容,其次,匯報了項目的研究進展與階段成果:1)測試相應材料的熱膨脹系數,完成多種玻璃與金屬匹配、非匹配封接實驗和封接殘余熱應力測試實驗;建立封接殘余熱應力有限元數學模型,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完成殘余熱應力形成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并優化封接材料、結構及其工藝。2)完成集熱管在槽式系統運行的36米實驗測試系統搭建;建立了集熱管在周向非均勻、穩態熱流邊界條件下集熱管傳熱數學模型,完成了采用Monte Carlo光線跟蹤方法得出集熱管承受的周向非均勻太陽輻射熱流密度分布的邊界條件,目前實驗測試與理論分析正在進行中。3)建立了集熱管在極端條件下集熱管熱-應力耦合三維數值分析模型,理論分析和實驗準備進行中。本項目已發表相關國際期刊論文2篇(SCI&EI收錄),國內期刊1篇,國際會議論文1篇(接收)。(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