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發布初裁公告,自9月20日起,對進口于美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臨時反補貼措施,這是繼反傾銷初裁后,商務部再度對美開出“罰單”。
隨后,工信部公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明確對于光伏制造企業規模、產能、產品性能設定了嚴格的量化標準。工信部有關官員表示,其用意就是通過提高行業各方面標準,淘汰無序競爭的低水平產能,同時加快推進中小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國內光伏行業新一輪整合大潮開啟。
組件企業并購大潮涌動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一位領導曾表示,光伏行業調整結構的結果是,只需要五六家龍頭制造企業就夠了。原先的幾千家肯定是太多了。
上述領導的話音剛落,工信部就公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在企業規模、產能、產品性能、能耗等多個方面設定門檻,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
據說,該文件征求意見階段曾遭到江浙大量中小光伏企業的強烈反對。但工信部有關官員表示,該文件的用意,就是通過提高行業各方面標準,淘汰無序競爭的低水平產能,同時加快推進中小光伏企業兼并重組,達到一定的規模。
事實上,在該文件公布之前,國內光伏行業兼并重組大潮已經暗流涌動。
早在今年3月,國內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因大量債務違約而被實施破產重整。此后,尚德通過“債轉股”方式化解了5.41億美元“可轉債危機”。有消息稱,目前有多家光伏企業正在與尚德高層進行接洽,包括英利、天合光能、中國西電和北京普天新能源等企業。其中,英利高層已就并購事宜與尚德方面進行電話溝通。天合光能也將啟動并購行動,并且已經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合適的并購對象,其中接觸的公司就包括尚德。
而在與尚德接洽的幾家光伏企業中,有業界人士更看好英利,英利已經對尚德完成了盡責調查,目前看來是最具可能的接盤者。
無獨有偶,9月13日,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項目成交公示結束,通威集團以8.7億元價格成功接手合肥賽維。
國內光伏行業知名專家趙玉文認為,有通威集團這樣的專業、具有實力的企業接手,合肥賽維被盤活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國內前十大光伏制造企業的總負債已經高達上千億,行業普遍負債率在70%以上。”
孟憲淦表示:“盡管隨著光伏政策出臺、內需市場啟動,現在運營狀況有所好轉,但相關企業仍然無法償還巨額債務。”而部分地方政府已經愛莫能助,企業前路注定充滿艱難險阻,也許在未來的行業兼并重組大潮中僅能保留下一個招牌。
多晶硅產業鏈整合慘烈
9月16日,商務部發布初裁公告,自9月20日起,對進口于美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補貼措施,這是繼反傾銷初裁后,商務部再度對美開出“罰單”。
然而,雖然此次對美再開罰單,但中國以韓、德、美三國為多晶硅進口市場的格局仍將難以改變。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分析,美國的份額減小了,但其流失的市場份額將被韓德全盤接收,我國多晶硅進口市場的根本格局不會改變。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表示,韓國OCI和德國瓦克公司為世界前十大多晶硅生產商,分別將90%和60%以上的多晶硅輸往中國,極大壓低了多晶硅進口價格,國內85%以上的企業將面臨淘汰,行業將陷入困境。
廣東省太陽能協會常務副會長鄭樂朋也表示,韓國的OCI和德國的瓦克公司才是國內企業最大的“眼中釘”,美國的此次“犧牲”更直接“幫助”它們在中國站穩了腳跟。從外部環境來看,需要警惕它們構成的威脅。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和產量占全球65%,多晶硅產能和產量占全球40%,產能過剩明顯。同時,由于歐美“雙反”及全球需求趨緩,靠低價競爭占領國際市場的出口模式已經走不下去。
在此情勢下,業內人士表示,光伏行業若要徹底走出低迷期,兼并重組、行業整合不可避免。
據了解,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產業鏈整合十分“慘烈”。任浩寧說:“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業的開工率非常低。全國2.8萬噸的產能中,有2.2萬噸在江蘇中能生產,一個企業占了行業近80%的產能,大多企業幾乎是"半死不活"。未來,多晶硅的破產重組還將繼續,預計現有的五六十家多晶硅企業,將有90%被淘汰出局,最終形成五六個多晶硅企業集團。”
為此,任浩寧建議:一方面,借鑒歐美產業集中度高、企業數量少、產能大的經驗特點,支持巨頭企業發展,以企業集團為核心,鼓勵中小企業自動靠攏,將其產能、人員、設備等以協商價格出手轉移,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最終淘汰90%的多晶硅企業,剩下10%的優質企業巨頭;另一方面,引導中小企業資金退出,不要將資金全盤投入在多晶硅等產能已經嚴重超載的領域,而要將有限的資金放在光伏電站終端制造、天然氣等領域,才能產生最佳效益。
不過,孟憲淦認為,即使國內下游電站啟動,內需市場打開,國內光伏產能仍然是過剩的,肯定得淘汰一部分。國內光伏企業必須為鼎盛時期的無序擴張付出沉重代價。
隨后,工信部公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明確對于光伏制造企業規模、產能、產品性能設定了嚴格的量化標準。工信部有關官員表示,其用意就是通過提高行業各方面標準,淘汰無序競爭的低水平產能,同時加快推進中小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國內光伏行業新一輪整合大潮開啟。
組件企業并購大潮涌動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一位領導曾表示,光伏行業調整結構的結果是,只需要五六家龍頭制造企業就夠了。原先的幾千家肯定是太多了。
上述領導的話音剛落,工信部就公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在企業規模、產能、產品性能、能耗等多個方面設定門檻,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
據說,該文件征求意見階段曾遭到江浙大量中小光伏企業的強烈反對。但工信部有關官員表示,該文件的用意,就是通過提高行業各方面標準,淘汰無序競爭的低水平產能,同時加快推進中小光伏企業兼并重組,達到一定的規模。
事實上,在該文件公布之前,國內光伏行業兼并重組大潮已經暗流涌動。
早在今年3月,國內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因大量債務違約而被實施破產重整。此后,尚德通過“債轉股”方式化解了5.41億美元“可轉債危機”。有消息稱,目前有多家光伏企業正在與尚德高層進行接洽,包括英利、天合光能、中國西電和北京普天新能源等企業。其中,英利高層已就并購事宜與尚德方面進行電話溝通。天合光能也將啟動并購行動,并且已經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合適的并購對象,其中接觸的公司就包括尚德。
而在與尚德接洽的幾家光伏企業中,有業界人士更看好英利,英利已經對尚德完成了盡責調查,目前看來是最具可能的接盤者。
無獨有偶,9月13日,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項目成交公示結束,通威集團以8.7億元價格成功接手合肥賽維。
國內光伏行業知名專家趙玉文認為,有通威集團這樣的專業、具有實力的企業接手,合肥賽維被盤活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國內前十大光伏制造企業的總負債已經高達上千億,行業普遍負債率在70%以上。”
孟憲淦表示:“盡管隨著光伏政策出臺、內需市場啟動,現在運營狀況有所好轉,但相關企業仍然無法償還巨額債務。”而部分地方政府已經愛莫能助,企業前路注定充滿艱難險阻,也許在未來的行業兼并重組大潮中僅能保留下一個招牌。
多晶硅產業鏈整合慘烈
9月16日,商務部發布初裁公告,自9月20日起,對進口于美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補貼措施,這是繼反傾銷初裁后,商務部再度對美開出“罰單”。
然而,雖然此次對美再開罰單,但中國以韓、德、美三國為多晶硅進口市場的格局仍將難以改變。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分析,美國的份額減小了,但其流失的市場份額將被韓德全盤接收,我國多晶硅進口市場的根本格局不會改變。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表示,韓國OCI和德國瓦克公司為世界前十大多晶硅生產商,分別將90%和60%以上的多晶硅輸往中國,極大壓低了多晶硅進口價格,國內85%以上的企業將面臨淘汰,行業將陷入困境。
廣東省太陽能協會常務副會長鄭樂朋也表示,韓國的OCI和德國的瓦克公司才是國內企業最大的“眼中釘”,美國的此次“犧牲”更直接“幫助”它們在中國站穩了腳跟。從外部環境來看,需要警惕它們構成的威脅。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和產量占全球65%,多晶硅產能和產量占全球40%,產能過剩明顯。同時,由于歐美“雙反”及全球需求趨緩,靠低價競爭占領國際市場的出口模式已經走不下去。
在此情勢下,業內人士表示,光伏行業若要徹底走出低迷期,兼并重組、行業整合不可避免。
據了解,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產業鏈整合十分“慘烈”。任浩寧說:“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業的開工率非常低。全國2.8萬噸的產能中,有2.2萬噸在江蘇中能生產,一個企業占了行業近80%的產能,大多企業幾乎是"半死不活"。未來,多晶硅的破產重組還將繼續,預計現有的五六十家多晶硅企業,將有90%被淘汰出局,最終形成五六個多晶硅企業集團。”
為此,任浩寧建議:一方面,借鑒歐美產業集中度高、企業數量少、產能大的經驗特點,支持巨頭企業發展,以企業集團為核心,鼓勵中小企業自動靠攏,將其產能、人員、設備等以協商價格出手轉移,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最終淘汰90%的多晶硅企業,剩下10%的優質企業巨頭;另一方面,引導中小企業資金退出,不要將資金全盤投入在多晶硅等產能已經嚴重超載的領域,而要將有限的資金放在光伏電站終端制造、天然氣等領域,才能產生最佳效益。
不過,孟憲淦認為,即使國內下游電站啟動,內需市場打開,國內光伏產能仍然是過剩的,肯定得淘汰一部分。國內光伏企業必須為鼎盛時期的無序擴張付出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