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光伏貿易糾紛以和解告終,對中歐貿易大局而言,或算得是一定程度上的雙贏。不過,對光伏行業自身來講,卻并不見得是一個好的局面。
這個充分利用全球化分工合作體系而快速成長起來的新興產業,在用自身成就證明了全球化合作模式的巨大威力后,卻又以限定價格與市場份額的方式,反抽了全球化一個響亮的耳光。
如此形勢,對于正在沖擊平價利用的光伏技術而言,或頗為不妙。
光伏等清潔能源技術的興起,與傳統能源價格成此起彼伏的關系。隨著全球經濟持續萎靡不振,化石能源等大宗資源商品價格或將處于下降通道,將對清潔能源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沖擊。
20世紀70 年代末期因石油危機而興起的太陽能技術熱及其后的衰落,殷鑒不遠。
當然,此時已初具規模與競爭力的光伏業,確已遠非當年吳下阿蒙。但隨著貿易壁壘的泛起,這一生存基礎仍顯脆弱的產業,卻難免再遭遇一次關乎生死的考驗。
離了歐盟市場的推動,光伏產業的真正復蘇,或為期尚遠。
上漲行情無關歐盟市場
日前,微博網友盛傳,目前國內市場光伏組件付款方式已上升至“1:8:1”的比例。經“@天蝎座小狐貍”解釋,也就是預付10%的貨款、到貨付款80%、剩余10%一年內付清的方式。
太陽能電力開發商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蘇維利在接受采訪時證實,目前市場上組件確實緊張,甚至出現了付全款也拿不到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