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7月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覆蓋多方面的推動光伏市場發展的政策,新機遇對企業提出了怎樣的要求?產業升級訴求和國內光伏行業發展是否已緊密地結合?還有哪些層面需完善相關政策與配套?金融界網站專訪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一科技)董事長、院長兼黨委書記趙振元,請他為我們解讀光伏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記者:當前光伏業在一個低谷后迎來轉機,新的機遇也對整個業態的轉型與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百舸爭流,十一科技有怎樣的優勢?下一步重點是什么?
趙振元:十一科技的優勢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我們起步比較早,是國內率先整體改制的大型設計院,由1964年成立的電子部第十一設計研究院整體改制設立。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資源。二,我們身為央企,是由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它也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加上上述我們自身的實力,綜合而言就使得品牌突出,比較容易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三,十一科技從集成電路轉到光伏制造,再從光伏制造轉到光伏發電,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遍布全國各地,這些伙伴過去是我們在做光伏設備時的客戶,現在是我們在光伏發電方面的投資商、集成商,合作前景廣泛。四,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擁有國家設計大師3名、四川省設計大師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研究員級高工13名領銜的由300多名注冊工程師為主體的近3000人技術隊伍。“十一科技”主編和參編國家及行業規范40項,獲優秀設計、優秀咨詢、總承包、科技進步各類獎項242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8項,部省級獎勵171項。“十一科技”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華東是我們的戰略重點,我們將對以無錫、蘇州為主的區域繼續加大投入,已經和海潤光伏及無錫復睿合作在無錫成立分布式發電研究院,希望在分布式發電研究方面在國內繼續保持先進地位。
記者:在多年的試水經驗積累基礎上,自2013年7月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覆蓋多方面的政策,這被認為“真正地開啟了國內光伏市場之門”,在您看來,政策的要求上和國內光伏行業發展是否已緊密地結合?還有哪些層面需完善相關政策與配套?
趙振元:國家現在非常支持光伏產業,我們企業也都是非常感謝這份支持。但這畢竟是一個新興行業且是長周期行業,從具體的實施上來說,還有一些配套措施需要完善,比如,光伏企業目前缺少相對應的融資模式,我所了解很多企業都因為資金問題而無法推動進一步的發展。我們還好說,因為是央企控股所以信用度很高,但一些民營光伏企業、中小光伏企業,要獲得貸款確實很難。從這一點來說,我有三個建議,一是如果中央財政把治理污染的資金分一些到支持新能源行業發展上,那么,新能源的發展速度還會快很多。二是補貼政策應該簡單一些。統一的標準下,條款應該簡單明了,否則人為因素太多,很多企業就根本拿不到錢。三是地方政府應該出臺更具體、更實用的支持政策。
記者:十一科技數次轉型都是基于對市場調整的判斷。未來在光伏產業鏈中的側重點是什么?有何規劃?
趙振元:光伏發電將是我們院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這和國家戰略是同步的,我們確實在光伏發電方面有優勢,那我們就希望抓住行業機會加速發展。我們計劃在2015年內完成100億元的合同。這大概需要15個億左右的資金支持,我們正在籌備相關的資金支持。我們相信,在像復睿這樣的合作伙伴支持下,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記者:100億元營收的話,凈利潤率大概有多高?
趙振元:10%左右。光伏產業鏈很長,集成的環節很多,我們愿與合作伙伴共享利益。并且我們一直堅持在系統集成上進行優化、創新,已有15-20%的成本下降。但因為很多項目是合作方式的,所以最終的凈利潤率可能會低于這個數。
記者:環保產業確實有巨大的資金需求量,十一科技的資金配置和管理是如何做的?
趙振元:一般的項目我們是不墊資的,但由于光伏發電的項目啟動比較快,一般前期投入的資金占30%左右,因此,我們會有一些融資的需求。在融資方面,我們信用很好,一般依靠信用貸款就夠用了,如果有大型項目的話,來走項目貸款就更加方便,能夠保障資金調配。
記者:當前光伏業在一個低谷后迎來轉機,新的機遇也對整個業態的轉型與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百舸爭流,十一科技有怎樣的優勢?下一步重點是什么?
趙振元:十一科技的優勢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我們起步比較早,是國內率先整體改制的大型設計院,由1964年成立的電子部第十一設計研究院整體改制設立。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我們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資源。二,我們身為央企,是由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它也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加上上述我們自身的實力,綜合而言就使得品牌突出,比較容易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三,十一科技從集成電路轉到光伏制造,再從光伏制造轉到光伏發電,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遍布全國各地,這些伙伴過去是我們在做光伏設備時的客戶,現在是我們在光伏發電方面的投資商、集成商,合作前景廣泛。四,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擁有國家設計大師3名、四川省設計大師7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研究員級高工13名領銜的由300多名注冊工程師為主體的近3000人技術隊伍。“十一科技”主編和參編國家及行業規范40項,獲優秀設計、優秀咨詢、總承包、科技進步各類獎項242項,其中國家級獎勵38項,部省級獎勵171項。“十一科技”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華東是我們的戰略重點,我們將對以無錫、蘇州為主的區域繼續加大投入,已經和海潤光伏及無錫復睿合作在無錫成立分布式發電研究院,希望在分布式發電研究方面在國內繼續保持先進地位。
記者:在多年的試水經驗積累基礎上,自2013年7月以來,國家密集出臺一系列覆蓋多方面的政策,這被認為“真正地開啟了國內光伏市場之門”,在您看來,政策的要求上和國內光伏行業發展是否已緊密地結合?還有哪些層面需完善相關政策與配套?
趙振元:國家現在非常支持光伏產業,我們企業也都是非常感謝這份支持。但這畢竟是一個新興行業且是長周期行業,從具體的實施上來說,還有一些配套措施需要完善,比如,光伏企業目前缺少相對應的融資模式,我所了解很多企業都因為資金問題而無法推動進一步的發展。我們還好說,因為是央企控股所以信用度很高,但一些民營光伏企業、中小光伏企業,要獲得貸款確實很難。從這一點來說,我有三個建議,一是如果中央財政把治理污染的資金分一些到支持新能源行業發展上,那么,新能源的發展速度還會快很多。二是補貼政策應該簡單一些。統一的標準下,條款應該簡單明了,否則人為因素太多,很多企業就根本拿不到錢。三是地方政府應該出臺更具體、更實用的支持政策。
記者:十一科技數次轉型都是基于對市場調整的判斷。未來在光伏產業鏈中的側重點是什么?有何規劃?
趙振元:光伏發電將是我們院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這和國家戰略是同步的,我們確實在光伏發電方面有優勢,那我們就希望抓住行業機會加速發展。我們計劃在2015年內完成100億元的合同。這大概需要15個億左右的資金支持,我們正在籌備相關的資金支持。我們相信,在像復睿這樣的合作伙伴支持下,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記者:100億元營收的話,凈利潤率大概有多高?
趙振元:10%左右。光伏產業鏈很長,集成的環節很多,我們愿與合作伙伴共享利益。并且我們一直堅持在系統集成上進行優化、創新,已有15-20%的成本下降。但因為很多項目是合作方式的,所以最終的凈利潤率可能會低于這個數。
記者:環保產業確實有巨大的資金需求量,十一科技的資金配置和管理是如何做的?
趙振元:一般的項目我們是不墊資的,但由于光伏發電的項目啟動比較快,一般前期投入的資金占30%左右,因此,我們會有一些融資的需求。在融資方面,我們信用很好,一般依靠信用貸款就夠用了,如果有大型項目的話,來走項目貸款就更加方便,能夠保障資金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