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處于高速成長中的中國光伏產業出現了“急剎車”現象:海外訂單銳減,多晶硅價格急劇下滑,業內加快重組整合。隨著上游產品價格的下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也不斷降低,中國的應用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組件帶動系統價格降低
據介紹,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主要包括組件、逆變器、控制器、支架、設施、電纜及跟蹤系統等部分。其中,組件在系統中所占比重最大。
北京科諾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偉鋼表示,太陽能光伏系統成本中占大頭的是組件成本,目前已經降低不少。“最早組件成本占整個系統成本的70%,現在只占50%。目前組件的價格一般在15元瓦左右。經過這么多年的壓縮,逆變器成本已經沒有什么下降的空間了,最有可能降價的部分就是組件。”朱偉鋼告訴記者。
造成組件降價的原因,主要是多晶硅市場價格的急劇下跌。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本成解釋說,之所以系統價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是因為前幾年多晶硅的原料價格遠遠高于它的價值,每公斤多晶硅從30美元漲到300美元-500美元,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利潤都集中在多晶硅環節。產業鏈其他環節要生存,必須大規模降低制造成本。“前兩年多晶硅大幅漲價,負面作用是限制了光伏產品的大規模應用,正面作用則是讓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千方百計地提高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李本成說。
無論是組件還是系統其他部分價格下降,都將促進整個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太陽能電池占獨立發電系統的50%-60%,占并網發電系統的70%-80%。因此,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是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垂直整合意在保持利潤
由于多晶硅價格的下滑,一些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開始涉足產業鏈下游的組件及系統。同時,也有一些設備企業開始向組件及系統領域邁進。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這并不意味著將來每個企業都實行大而全的運作模式,產業鏈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后,大部分企業還會專注細分市場。
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產業的中間環節少,環節之間的配合要求更高,產業鏈垂直整合對降低成本是非常有效的。王斯成告訴記者,上下游企業向系統應用整合,這在目前是一個趨勢,企業不愿意把命運系在別人手里。在當前情況下,組件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越來越有限,做系統才能再有一部分增值。
“產業鏈延伸是無奈的選擇,本來各自把各自那部分做好就行了,但市場限制前面產業鏈的發展,硅片、組件企業都想往系統集成領域發展。企業會選擇做最強的那部分,摒棄最弱的環節。”李本成說。
朱偉鋼也對整個產業鏈都向系統整合靠攏持不同看法。他說:“我們這么多年一直堅守在系統集成領域,前幾年組件那么熱我們依然忍受住了寂寞,沒有去追風。因為每個公司的精力畢竟有限,做好主業比什么都強,這樣才能對整個產業作出貢獻。什么都想做,就什么都做不好。”
要政策更需產業自強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還處于稚嫩期,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
朱偉鋼說,國家政策的支持對產業發展非常關鍵。這些年國外光伏產業發展快,與政府扶持有很大關系。光伏產品市場和消費品市場不一樣,必須有政策的支持,執行上網電價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國家應像德國一樣出臺相應的政策,不同電站、不同規模、不同太陽能資源給予不同的上網電價,每個電價讓投資者都有合理的利潤,這樣企業才有積極性。
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仁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發電的成本的確還不能和常規的火電、水電去比,但這不能成為遏制光伏產業發展的理由。在歐洲、美國光伏發電的成本比我們高很多,但他們的政府還是下決心發展。很多人認為既然是要靠政府補貼,說明其市場價值還不大。這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遠見。財政補貼不可能持久,今天的補貼是為了明天不再需要補貼,補貼是促進光伏發電更快地降低成本,形成規模,擴大產業,從而加快發展,相當于是政府先扶植一把,讓光伏發電盡早能夠走向市場。
王斯成表示,目前,無論是國家投資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還是按照“上網電價”法來拉動的并網光伏市場,都還沒有完全啟動,不足以支撐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他強調,應努力促進各個省出臺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把激勵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法規用好、用足。去年國家每度電征收2厘電力附加費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價補貼,以及風力發電、光伏并網發電和國家投資建設的離網RE發電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每年大約征收50億元。如果每年拿出25億元補貼給并網光伏發電,每度電補4元,則每年可以支撐將近500MW的發電量;每度電補2元,則每年可以支撐大約1000MW的發電量;每度電補1元,則每年可以支撐近2000MW的發電量。
但是,政府的補貼有限,太陽能光
組件帶動系統價格降低
據介紹,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主要包括組件、逆變器、控制器、支架、設施、電纜及跟蹤系統等部分。其中,組件在系統中所占比重最大。
北京科諾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偉鋼表示,太陽能光伏系統成本中占大頭的是組件成本,目前已經降低不少。“最早組件成本占整個系統成本的70%,現在只占50%。目前組件的價格一般在15元瓦左右。經過這么多年的壓縮,逆變器成本已經沒有什么下降的空間了,最有可能降價的部分就是組件。”朱偉鋼告訴記者。
造成組件降價的原因,主要是多晶硅市場價格的急劇下跌。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本成解釋說,之所以系統價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是因為前幾年多晶硅的原料價格遠遠高于它的價值,每公斤多晶硅從30美元漲到300美元-500美元,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利潤都集中在多晶硅環節。產業鏈其他環節要生存,必須大規模降低制造成本。“前兩年多晶硅大幅漲價,負面作用是限制了光伏產品的大規模應用,正面作用則是讓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千方百計地提高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李本成說。
無論是組件還是系統其他部分價格下降,都將促進整個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太陽能電池占獨立發電系統的50%-60%,占并網發電系統的70%-80%。因此,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是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垂直整合意在保持利潤
由于多晶硅價格的下滑,一些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上游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開始涉足產業鏈下游的組件及系統。同時,也有一些設備企業開始向組件及系統領域邁進。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這并不意味著將來每個企業都實行大而全的運作模式,產業鏈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后,大部分企業還會專注細分市場。
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產業的中間環節少,環節之間的配合要求更高,產業鏈垂直整合對降低成本是非常有效的。王斯成告訴記者,上下游企業向系統應用整合,這在目前是一個趨勢,企業不愿意把命運系在別人手里。在當前情況下,組件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越來越有限,做系統才能再有一部分增值。
“產業鏈延伸是無奈的選擇,本來各自把各自那部分做好就行了,但市場限制前面產業鏈的發展,硅片、組件企業都想往系統集成領域發展。企業會選擇做最強的那部分,摒棄最弱的環節。”李本成說。
朱偉鋼也對整個產業鏈都向系統整合靠攏持不同看法。他說:“我們這么多年一直堅守在系統集成領域,前幾年組件那么熱我們依然忍受住了寂寞,沒有去追風。因為每個公司的精力畢竟有限,做好主業比什么都強,這樣才能對整個產業作出貢獻。什么都想做,就什么都做不好。”
要政策更需產業自強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還處于稚嫩期,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
朱偉鋼說,國家政策的支持對產業發展非常關鍵。這些年國外光伏產業發展快,與政府扶持有很大關系。光伏產品市場和消費品市場不一樣,必須有政策的支持,執行上網電價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國家應像德國一樣出臺相應的政策,不同電站、不同規模、不同太陽能資源給予不同的上網電價,每個電價讓投資者都有合理的利潤,這樣企業才有積極性。
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仁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發電的成本的確還不能和常規的火電、水電去比,但這不能成為遏制光伏產業發展的理由。在歐洲、美國光伏發電的成本比我們高很多,但他們的政府還是下決心發展。很多人認為既然是要靠政府補貼,說明其市場價值還不大。這看上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遠見。財政補貼不可能持久,今天的補貼是為了明天不再需要補貼,補貼是促進光伏發電更快地降低成本,形成規模,擴大產業,從而加快發展,相當于是政府先扶植一把,讓光伏發電盡早能夠走向市場。
王斯成表示,目前,無論是國家投資的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還是按照“上網電價”法來拉動的并網光伏市場,都還沒有完全啟動,不足以支撐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他強調,應努力促進各個省出臺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把激勵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法規用好、用足。去年國家每度電征收2厘電力附加費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價補貼,以及風力發電、光伏并網發電和國家投資建設的離網RE發電系統的運行維護費用,每年大約征收50億元。如果每年拿出25億元補貼給并網光伏發電,每度電補4元,則每年可以支撐將近500MW的發電量;每度電補2元,則每年可以支撐大約1000MW的發電量;每度電補1元,則每年可以支撐近2000MW的發電量。
但是,政府的補貼有限,太陽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