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太陽能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并且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研發制造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是近日公布的《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2009-2012年)》中對上海太陽能光伏產業到2012年的目標規劃。
在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即將出臺,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之時“太陽”如何從上海升起?
上海戰略:3年內實現300億元“太陽”產值
上海市此次公布的《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2009-2012年)》(下稱《行動方案》)指出,加快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是落實國家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主動銜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上海將力爭在2012年形成核電、風電、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
隨著原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環境氣候問題的倍受關注,各國政府日益重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較早,近年來在中國也已發展壯大。從目前情況看,在光伏產業內產能最大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領域,上海不占優勢。
統計顯示,在2008年全國約2500MW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總產量中,上海產量為100MW左右,江蘇省產量則達到1400MW。業內專家認為,江蘇在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優勢不僅得益于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成功運作,也與當地政府對這一產業的大力支持密切相關。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此次從戰略高度重視并實質性推進包括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內的新能源高科技產業,給上海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重點方向以及人才、技術、資金等予以全方位的指引,為“太陽”在上海升起營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
“2012年上海太陽能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十分困難?!鄙虾P履茉磪f會會長朱元昊對上海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薄膜電池:上海光伏產業戰略突破點
上海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具體目標顯示,除了到2012年行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上海還要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研發制造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擔任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朱元昊對記者表示,這家位于上海閔行浦江高科技園區的公司,從2004年僅2000多萬元的銷售額起步,到2008年已成為一家銷售額達到12億元的太陽能光伏企業。他認為,不論是從世界與我國節能減排的長期目標來看,還是從全球新能源當下已達到的發展技術來看,新能源特別是太陽能發電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均十分廣闊。
據了解,太陽能發電以及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不僅在自身產業內部可以形成較大規模的產值,也將帶動智能輸電、儲電等其它產業壯大發展。據太陽能光伏專家介紹,上海未來完全有可能建成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場,這將帶動上海新型輸電、儲電設施的建設,與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家一起,為上海先進制造業發展以及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除了明確的發展前景,此次《行動方案》也明確了上海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中的主要發展方向,即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支持發展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突破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并重點建設以閔行為核心的太陽能產業基地,支持閔行浦江高科技園等以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為主,兼顧發展高效晶體硅電池,建設成為太陽能產業研發制造集聚地。
對此,朱元昊表示,將重點放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核心裝備研發制造上,將發揮上海在這個領域的多項優勢。首先,上海此次提出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突破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支持發展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戰略,將擁有部分技術“先發”優勢;其次,這三者均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而上海擁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融資便捷;另外,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對技術與人才的要求極高,這方面,具有充分人才資源的上海優勢明顯。
政策支持:共創良性市場競爭氛圍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具體支持,而《行動方案》就對上海新能源產業所需的人才、資金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扶持。其中表示,對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域引入的國內外行業領軍人物和技術團隊,加快落實本市人才政策;優先推薦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人才進入國家“千人計劃”;支持本市高等院校加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等學科建設,通過設立獎學金等方式,培養一批優秀人才,形成人才梯隊;對在新能源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物和優秀人才給予獎勵。
另外,在政府財政支持與補貼方面,上海將設立本市支持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研制補貼、技術改造項目貼息、示范工程以及引進重點項目支持;對納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重大技術改造和新能源研發支持范圍的項目,由市、區政府給予資金配套支持;對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發電新產品示范應用等項目,給予補貼支持。
在上述政府財政補貼支出外,《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通過政策引導,吸引企業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等加大投入;拓展投融資渠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