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光伏巨頭成為了垂涎者搶食的美餐,但此等美味咽下容易消化難。
分食光伏巨頭的大戲正在上映。
內外交困的光伏巨頭從來不乏虎視眈眈的狩獵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依然在做最后的角斗。
在順風光電宣布擬接盤無錫尚德的22天后,無錫國聯又宣布入股母公司尚德電力,這場圍繞昔日全球最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公司資產的爭奪戰依舊在進行。尚德最終花落誰家尚無定論,質疑聲卻四散而起。在順風光電宣布擬接盤尚德當晚,在一個擁有近300多位光伏業內資深人士PV System的群內,議論的焦點是,半年虧5億元的順風光電憑什么接盤負債107億元的尚德?
對于泥菩薩是否能渡別人過河,討論顯然已經是很局限了。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擔心的是,順風光電即使有錢去接盤,但能不能提高尚德的技術創新能力,能不能使尚德恢復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支持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去兼并重組技術不精、負債高企的企業。不僅于此,一年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也編制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
顯然眼下光伏重組更為復雜。
重組亂像
“如果不XX結果就像光伏產業一樣。” 這樣的句式如今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研討會和專家發言稿中。在過去的2年中,光伏已經成為產能過度擴張,產業發展內外交困的典型,成為用來警示其他行業的明鏡。
來自江西新余市的賽維LDK和江蘇無錫的尚德無疑是光伏悲喜劇的典型,在不能自救的局面下雙雙被迫引入外援,售賣資產走上重組之路,但一場場征戰注定由此開始。
8個月前的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3個月后,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管理人小組結束了前一階段的清產核資工作,開始正式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在隨后的日子里,不斷有計劃接盤、可能接盤的企業爆出。英利、天合光能甚至是保利協鑫及國有背景的普天新能源、西電集團,一時間就誰有可能接盤尚德的猜測眾多。以上眾多擬接盤者中,2012年光伏產品出貨量第一位的英利集團甚至是派出了一組多達47人的盡職調查組進駐無錫,摸底尚德狀況。彼時業界揪心的是,整個2012年,英利凈虧損5億美元,天合光能凈虧損2.6億美元,保利協鑫凈虧損約35億港元。事情很快發生了超出預期的變化,國慶節后上班的第一天,謎底揭曉,順風光電成為尚德的擬接盤對象,英利等光伏大佬悉數退出。對于這些有技術實力接盤者為何最終選擇退出,曾經的種子選手、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一天給你一個新課題,交納各種保證金,實際上是層層加碼、重重設障,故意讓他們知難而退。而對于擬接盤者順風光電及其背后的鄭建明都不為業界所熟悉,其光伏制造規模甚至排不進國內企業的前二十。在順風光電成為擬接盤者15天后,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管理人組長楊二觀和順風光電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史建敏共同簽署了無錫尚德和順風光電的戰略合作協議。至此,順風光電接盤尚德,被認為成定局。順風光電董秘謝文杰也對媒體公開表示,在整個收購方案的推進過程中,無錫尚德國內債權人對于順風光電收購的誠意和資金來源有所顧慮,順風光電此次簽約給債權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變化發生在簽約后第6天的晚間,無錫尚德的母公司尚德電力發布公告宣布,收到無錫國聯投資意向書, 國聯將以不少于1.5億美元現金的形式對尚德進行股權投資,以支持全面重組和恢復尚德的財務和運營。至此收購劇情跌宕起伏,堪稱一部大戲。
混亂的重組收購并非只發生在無錫尚德一家身上。新年后的第二天,賽維LDK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上海錢江集團簽署一項購買協議,后者以約2500萬元購買其旗下合肥賽維的所有股份。公告一發業界直呼不可思議,合肥賽維是當年賽維LDK投資25億元打造的電池生產企業,2500萬元僅僅夠投資的1%。事后證實,錢江集團背后也是鄭建明。但是鄭建明并沒有以這個低得讓眾人大跌眼鏡的價格得手。4個月后,賽維LDK公告稱,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一家國有企業“高新區社會化服務公司”以 1.2億元收購了合肥賽維。前者是成立于1993年的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但事情遠沒有結束,在買下合肥賽維3個月后,合肥高新區國資委又下達了《關于同意轉讓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股權的批復》。合肥招投標中心發出公告,合肥賽維100%股權正式被掛牌出售,結合中水致遠資產評估公司給出的3.26億元估價,合肥賽維轉讓底價高達3.3億元。這意味著合肥賽維在不到4個月時間內被二次轉賣,對比收購價和掛牌價,價差達到2.1億元。
前景堪憂
以上兩樁并購無疑是眼下光伏行業最為耀眼的,相關企業在參與重組后的前途命運無疑將給業界后續的重組行為帶來巨大的影響。而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前景難說美好。
在順風光電成為無錫尚德擬接盤者那一刻起,質疑聲就沒停歇過。順風光電在大佬云集的光伏行業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資料顯示,順風光電主打光伏電池產品。根據年報顯示,順風光電2012年凈虧損2.7億港元,且截至去年年底,順風光電的凈現金流僅為2.4億港元。而其2013年上半年凈虧損高達6.7億港元,收入僅為4.16億港元,同比下跌37%。沒有任何一個亮點顯示出其能夠有實力把尚德盤活。眼下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接盤資金從何處來?僅靠順風光電賬面的資金是無法接盤尚德的。外界擔憂顯然是已經有所覺察,其在10月9日的公告中表態,如果能成功競投及進行可能收購,公司董事會打算以包括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合營企業或合伙的安排、內部資源或綜合以上各類型融資為可能收購提供融資?,F實的問題是,對于已經拖欠銀行巨債的尚德,從銀行融資已經變得非常困難,那就只能靠鄭建明吸引外來投資者注資。就鄭建明本人來說,一年來真可謂在光伏領域出盡風頭。一年前,通過旗下的一家名為“FaithsmartLimited”的公司,用2億港元收購了港股——順風光電4.63億股,由此成為了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并持股29.65%引起業界注意;今年他企圖用2500萬元以錢江實業名義收購合肥賽維未成功,此后又以3111萬美元參與了賽維的增發,并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僅排在新余國資委與恒基偉業合資的恒瑞新能源之后;而今,他以順風光電的名義接盤無錫尚德。如果順風光電最終接盤成功,“蛇吞象”的這種舉動及鄭建明并無光伏從業歷史的履歷讓尚德未來的命運依然懸疑。
若最終接盤的是無錫國聯情況也難稱樂觀。“無錫尚德按照市場規則應該破產,企業發展的人才、技術、資金三大樣都存在困難,誰接手都是燙手山芋。”孟憲淦說。
“光伏產業過去曾經是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重組肯定會涉及到利益糾葛,都希望未來能夠把稅收、就業等留在當地,這是一個利益問題。光伏產業發展應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紅煒說。在他看來,地方保護主義已經成為阻礙光伏重組快速展開的原因。
在另一樁并購中,通威集團以8.7億元價格成功接手合肥賽維。最新的來自合肥統計局的消息稱,通威接手后,合肥賽維已經恢復生產。收購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規模最大企業,填補了通威在太陽能電池片領域的空白。但不能否認的是,若僅以通威集團在光伏行業的永祥多晶硅企業運行情況來看,其本身負債率也不容樂觀。永祥多晶硅與大多數國內光伏企業情形類似,也是剛剛從最艱難的時刻緩過來,其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另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是,上述重組收購是彌補了部分企業的產業鏈,但是產能卻是結結實實的過剩。數據顯示,我國150多家太陽能電池組件企業年產能已超過40GW,這一量級接近全球市場需求。
“2011年全球范圍內光伏產業開始整合,而世界范圍內的整合都已經基本結束,全球產業6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最迫切需要整合的地方現在整合的進度卻落后了,中國必須加速產業整合,否則那些不該活的企業將拖垮優秀企業,優秀的企業將沒法建立起競爭力。”紅煒說。
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發布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已經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對于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政策嚴控。這些舉措將能夠促進光伏業的兼并重組,而更加詳細具體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預計近期也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出臺。
分食光伏巨頭的大戲正在上映。
內外交困的光伏巨頭從來不乏虎視眈眈的狩獵者,他們有的滿載而歸,有的依然在做最后的角斗。
在順風光電宣布擬接盤無錫尚德的22天后,無錫國聯又宣布入股母公司尚德電力,這場圍繞昔日全球最大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公司資產的爭奪戰依舊在進行。尚德最終花落誰家尚無定論,質疑聲卻四散而起。在順風光電宣布擬接盤尚德當晚,在一個擁有近300多位光伏業內資深人士PV System的群內,議論的焦點是,半年虧5億元的順風光電憑什么接盤負債107億元的尚德?
對于泥菩薩是否能渡別人過河,討論顯然已經是很局限了。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擔心的是,順風光電即使有錢去接盤,但能不能提高尚德的技術創新能力,能不能使尚德恢復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9月,國家能源局出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已明確提出,支持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去兼并重組技術不精、負債高企的企業。不僅于此,一年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也編制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
顯然眼下光伏重組更為復雜。
重組亂像
“如果不XX結果就像光伏產業一樣。” 這樣的句式如今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的研討會和專家發言稿中。在過去的2年中,光伏已經成為產能過度擴張,產業發展內外交困的典型,成為用來警示其他行業的明鏡。
來自江西新余市的賽維LDK和江蘇無錫的尚德無疑是光伏悲喜劇的典型,在不能自救的局面下雙雙被迫引入外援,售賣資產走上重組之路,但一場場征戰注定由此開始。
8個月前的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3個月后,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管理人小組結束了前一階段的清產核資工作,開始正式公開招募戰略投資者。在隨后的日子里,不斷有計劃接盤、可能接盤的企業爆出。英利、天合光能甚至是保利協鑫及國有背景的普天新能源、西電集團,一時間就誰有可能接盤尚德的猜測眾多。以上眾多擬接盤者中,2012年光伏產品出貨量第一位的英利集團甚至是派出了一組多達47人的盡職調查組進駐無錫,摸底尚德狀況。彼時業界揪心的是,整個2012年,英利凈虧損5億美元,天合光能凈虧損2.6億美元,保利協鑫凈虧損約35億港元。事情很快發生了超出預期的變化,國慶節后上班的第一天,謎底揭曉,順風光電成為尚德的擬接盤對象,英利等光伏大佬悉數退出。對于這些有技術實力接盤者為何最終選擇退出,曾經的種子選手、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一天給你一個新課題,交納各種保證金,實際上是層層加碼、重重設障,故意讓他們知難而退。而對于擬接盤者順風光電及其背后的鄭建明都不為業界所熟悉,其光伏制造規模甚至排不進國內企業的前二十。在順風光電成為擬接盤者15天后,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管理人組長楊二觀和順風光電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史建敏共同簽署了無錫尚德和順風光電的戰略合作協議。至此,順風光電接盤尚德,被認為成定局。順風光電董秘謝文杰也對媒體公開表示,在整個收購方案的推進過程中,無錫尚德國內債權人對于順風光電收購的誠意和資金來源有所顧慮,順風光電此次簽約給債權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變化發生在簽約后第6天的晚間,無錫尚德的母公司尚德電力發布公告宣布,收到無錫國聯投資意向書, 國聯將以不少于1.5億美元現金的形式對尚德進行股權投資,以支持全面重組和恢復尚德的財務和運營。至此收購劇情跌宕起伏,堪稱一部大戲。
混亂的重組收購并非只發生在無錫尚德一家身上。新年后的第二天,賽維LDK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上海錢江集團簽署一項購買協議,后者以約2500萬元購買其旗下合肥賽維的所有股份。公告一發業界直呼不可思議,合肥賽維是當年賽維LDK投資25億元打造的電池生產企業,2500萬元僅僅夠投資的1%。事后證實,錢江集團背后也是鄭建明。但是鄭建明并沒有以這個低得讓眾人大跌眼鏡的價格得手。4個月后,賽維LDK公告稱,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一家國有企業“高新區社會化服務公司”以 1.2億元收購了合肥賽維。前者是成立于1993年的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但事情遠沒有結束,在買下合肥賽維3個月后,合肥高新區國資委又下達了《關于同意轉讓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股權的批復》。合肥招投標中心發出公告,合肥賽維100%股權正式被掛牌出售,結合中水致遠資產評估公司給出的3.26億元估價,合肥賽維轉讓底價高達3.3億元。這意味著合肥賽維在不到4個月時間內被二次轉賣,對比收購價和掛牌價,價差達到2.1億元。
前景堪憂
以上兩樁并購無疑是眼下光伏行業最為耀眼的,相關企業在參與重組后的前途命運無疑將給業界后續的重組行為帶來巨大的影響。而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前景難說美好。
在順風光電成為無錫尚德擬接盤者那一刻起,質疑聲就沒停歇過。順風光電在大佬云集的光伏行業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公司,資料顯示,順風光電主打光伏電池產品。根據年報顯示,順風光電2012年凈虧損2.7億港元,且截至去年年底,順風光電的凈現金流僅為2.4億港元。而其2013年上半年凈虧損高達6.7億港元,收入僅為4.16億港元,同比下跌37%。沒有任何一個亮點顯示出其能夠有實力把尚德盤活。眼下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接盤資金從何處來?僅靠順風光電賬面的資金是無法接盤尚德的。外界擔憂顯然是已經有所覺察,其在10月9日的公告中表態,如果能成功競投及進行可能收購,公司董事會打算以包括債務融資、股權融資、合營企業或合伙的安排、內部資源或綜合以上各類型融資為可能收購提供融資?,F實的問題是,對于已經拖欠銀行巨債的尚德,從銀行融資已經變得非常困難,那就只能靠鄭建明吸引外來投資者注資。就鄭建明本人來說,一年來真可謂在光伏領域出盡風頭。一年前,通過旗下的一家名為“FaithsmartLimited”的公司,用2億港元收購了港股——順風光電4.63億股,由此成為了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并持股29.65%引起業界注意;今年他企圖用2500萬元以錢江實業名義收購合肥賽維未成功,此后又以3111萬美元參與了賽維的增發,并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僅排在新余國資委與恒基偉業合資的恒瑞新能源之后;而今,他以順風光電的名義接盤無錫尚德。如果順風光電最終接盤成功,“蛇吞象”的這種舉動及鄭建明并無光伏從業歷史的履歷讓尚德未來的命運依然懸疑。
若最終接盤的是無錫國聯情況也難稱樂觀。“無錫尚德按照市場規則應該破產,企業發展的人才、技術、資金三大樣都存在困難,誰接手都是燙手山芋。”孟憲淦說。
“光伏產業過去曾經是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重組肯定會涉及到利益糾葛,都希望未來能夠把稅收、就業等留在當地,這是一個利益問題。光伏產業發展應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紅煒說。在他看來,地方保護主義已經成為阻礙光伏重組快速展開的原因。
在另一樁并購中,通威集團以8.7億元價格成功接手合肥賽維。最新的來自合肥統計局的消息稱,通威接手后,合肥賽維已經恢復生產。收購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規模最大企業,填補了通威在太陽能電池片領域的空白。但不能否認的是,若僅以通威集團在光伏行業的永祥多晶硅企業運行情況來看,其本身負債率也不容樂觀。永祥多晶硅與大多數國內光伏企業情形類似,也是剛剛從最艱難的時刻緩過來,其也面臨不小的挑戰。
另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是,上述重組收購是彌補了部分企業的產業鏈,但是產能卻是結結實實的過剩。數據顯示,我國150多家太陽能電池組件企業年產能已超過40GW,這一量級接近全球市場需求。
“2011年全球范圍內光伏產業開始整合,而世界范圍內的整合都已經基本結束,全球產業60%的產能集中在中國。最迫切需要整合的地方現在整合的進度卻落后了,中國必須加速產業整合,否則那些不該活的企業將拖垮優秀企業,優秀的企業將沒法建立起競爭力。”紅煒說。
一個值得注意的信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發布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已經從技術研發、生產規模和環保水平等多角度提出一系列量化數字,作為引導未來光伏行業良性發展的硬性指標。對于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或項目,將受到銀行貸款、土地審批和環評等多個方面的政策嚴控。這些舉措將能夠促進光伏業的兼并重組,而更加詳細具體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預計近期也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