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六“聯合發電系統功率預測技術開發與應用”驗收會在北京召開,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研究工作匯報,就課題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對課題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聯合發電系統功率預測技術開發與應用”課題由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牽頭,華北電網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課題依托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提出了考慮風光相互影響的多時空尺度、全天候風光聯合發電功率預測模型,實現了綜合考慮數據源、預測模型和結果展示的多輸入、多方案綜合預測技術;提出了區域風光資源實時監測網絡優化方法、完成了風光資源實時監測網絡方案設計,在張家口風光儲示范電站建立了實時監測網絡;提出了用于風光聯合預測的數值天氣預報最優參數化方案及氣象觀測數據同化方法,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建立了風光聯合預測的業務系統,實現了預報時長為72h、水平格距為5km×5km、時間分辨率為15min的業務預報;提出了基于風過程方法和非參數回歸方法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評估方法以及基于天氣聚類分析的光伏發電功率預測誤差評估方法,建立了誤差帶預測算法和綜合誤差評價體系;并應用課題研究成果,開發了國內首套風光聯合發電功率預測系統。該系統已在張家口風光儲示范電站投入運行近兩年,各項運行指標達到課題要求。
該課題發表有關論文18篇、申報受理發明專利3項、制定標準和規范3項、培養碩士和博士生10名。課題研究成果對實現新能源發電的科學調度管理,提高電網對風電和光伏等間歇式新能源的接納能力,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聯合發電系統功率預測技術開發與應用”課題由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牽頭,華北電網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課題依托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提出了考慮風光相互影響的多時空尺度、全天候風光聯合發電功率預測模型,實現了綜合考慮數據源、預測模型和結果展示的多輸入、多方案綜合預測技術;提出了區域風光資源實時監測網絡優化方法、完成了風光資源實時監測網絡方案設計,在張家口風光儲示范電站建立了實時監測網絡;提出了用于風光聯合預測的數值天氣預報最優參數化方案及氣象觀測數據同化方法,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建立了風光聯合預測的業務系統,實現了預報時長為72h、水平格距為5km×5km、時間分辨率為15min的業務預報;提出了基于風過程方法和非參數回歸方法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評估方法以及基于天氣聚類分析的光伏發電功率預測誤差評估方法,建立了誤差帶預測算法和綜合誤差評價體系;并應用課題研究成果,開發了國內首套風光聯合發電功率預測系統。該系統已在張家口風光儲示范電站投入運行近兩年,各項運行指標達到課題要求。
該課題發表有關論文18篇、申報受理發明專利3項、制定標準和規范3項、培養碩士和博士生10名。課題研究成果對實現新能源發電的科學調度管理,提高電網對風電和光伏等間歇式新能源的接納能力,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