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介紹說,量產高效電池的生產成本,與加工技術有很大的關系。“比如,SunPower用電鍍的方法可以做到很高的效率,達到24%都沒問題,但其成本同樣也非常高。”
“因此,高效電池目前還只能是一個尖端產品,產量很難一下子放大,市場需求也不見得跟得上。”趙建華認為,從目前光伏企業普遍的財力情況和產品的最終市場空間來看,高效電池的規模化量產還面臨著很多障礙,很難一下子推廣開。
趙建華舉例說,中電光伏2012年推出的250瓦QSAR單晶電池組件,在德國PHOTON實驗室的戶外太陽能組件單位面積年發電量測試中,曾獲得了151種組件中排名第五的好成績,而前3名都是Sunpower的組件。“但很多客戶表示,他有的是面積來安裝電池板,因此要的不是高效,而是便宜。”
近年來的實際市況,也印證了趙建華對趨勢的判斷。
有跡象顯示,由于多晶硅的成本優勢,國內多家原本既生產單晶硅又生產多晶硅電池的企業,此前都已停產了其單晶硅產能。數家專事單晶硅生產的企業,也面臨著市場正在收窄的窘境。而單晶硅,正是制作高效電池的主要材料。
另外,還有包括德國肖特公司在內的高效電池研發者甚至已退出了該領域。肖特公司曾在兩年前宣稱,用P型單晶生產出了轉換效率達21%的高效電池。但該公司目前已經關閉了這一業務,技術團隊也已解散。
趙建華對記者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近年來多晶硅電池技術進步快也有很大的關系。
“幾年前,我們(中電光伏)生產的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在光電轉化效率上相差為1.5%以上,但現在這個差距已經縮小到了1%,甚至有時候還低于1%。”他認為,這或許也正是一些公司不愿再生產單晶的原因之一。如果高效電池的市場打不開,這一局面短期內也許將不易改變。